第六百零二章 種稅得稅(第1/5頁)
章節報錯
尷尬!
這真的是非常尷尬啊。
當初檢察院的介入,令他們這些官員可是感到怒不可遏,只覺這尊嚴受辱,自己的權力也受到打壓。
但是,卻給他們帶來了財運。
讓滯銷的鹽債開始動了起來。
這是多麼的諷刺啊。
話說回來,其實國家賺錢無非就是兩手,權力和誠信。
當然,這權力始終是根基,國家任何賺錢的手段,都是要基於權力,但是誠信將是這個政權能夠延續多久的指標。
誠信度越高的政權,就能夠延續更久。
而一個沒有誠信的政權,其實跟草寇也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因為當你失去誠信後,你只能用刀槍去斂財,無法依靠其它手段。
而這就是張斐的公檢法經濟理論,也是他說服趙頊推廣公檢法的一個重要理由,其實趙頊也是要財政,那麼要打動他,必須還是得從這經濟著手。
公檢法雖然不涉財政,但是卻能給這個國家帶來信譽,而信譽可以轉化為更多利益。
此時此刻在河中府就正在上演著這一幕。
不過韋應方他們還是不大相信,也不願意去相信,於是紛紛乘坐馬車趕往提舉常平司。
這提舉常平司簡稱倉司,其實就是將之前的常平倉給升級成為一個超級財政官署,而目的也就是服務於新政。
這新政的主要內容,其實就是要介入民間買賣,加強國營經濟,用理財之術,為朝廷聚斂更多的財富。
故此,之前元絳還對這個官署進行過一番改造,使得提舉常平司更像似一個商鋪,而非是一個官署。
此時此刻,這番改造終於派上用場,至少可以同時應付多位客戶,其效率也大大提高。
當韋應方他們趕到提舉常平司時,見到裡面坐著不少人,全都是河中府有名的富商,其中又以鹽商和鈔商為主,同時還有大量的胥吏在那進進出出。
這些官員可以對天發誓,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勤勞的吏。
難道是因為官府決定給他們發俸祿?
不應該啊!
發放俸祿的代價,是減少他們的額外收入,甚至與減小他們的職權,這不滿官吏是大有人在,不應該為此而更加努力。
而卓群的一番話,令他們恍然大悟。
他們將得到其中千分之五的提成。
也就是說,一百萬貫的鹽債,其中五千貫是屬於他們的。
關鍵,沒有多少人與他們競爭,只能是不斷地內卷。
他們能不努力嗎?
能不殷勤嗎?
就連那些商人都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尊重,談著談著,他們都不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官署,更像似在一個商鋪裡面。
“這這是一份契約嗎?”
一個胖墩墩地中年男人,掂了掂了那份厚厚的契約,不可思議地說道。
旁邊一個胥吏道:“這就是一份契約,是咱們元學士從京城帶來的,聽說京城那邊都已經是採用這種契約,目的也是為了迎合公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