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冗第一戰(六)(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可真是陰差陽錯。
原本這節流和開源是死活走不到一塊去。
但是這場會議的決策,實際上就是節流和開源雙管齊下。
一方面裁軍節流,一方面放貸開源。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兩派的一場政治交易。
就是王安石以阻擋裁軍為由,換取青苗法的頒佈。
因為,一旦裁軍沒有透過,那麼檢察院就要面臨很大的責任,整個司法改革都會面臨困境。
你那邊要告,但朝廷卻賠不出錢來,這就會非常尷尬。
但其實並非是如此。
因為如果只是單純的交易,保守派方面是肯定不會答應的。
裁軍與否,在保守派內部本就存有很大的爭議,有支援,也有反對的,並非他們一直以來都非常堅持的,更別提拿裁軍去交換他們極力反對的青苗法。
這其實都是第三股力量所推動的,而這第三股力量不是公檢法,但卻形成於公檢法。
原本的問題非常簡單,就是革新和保守。
但是張斐的到來,引發保守派推出的司法改革,但這個司法改革也不受人愛戴,導致朝中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大多數既得利益者,是都不喜歡,都想消滅。
但也有部分有識之士,是支援公檢法,亦或者支援新法,甚至都支援。
這就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這也導致,光憑第三股力量,是不足以同時幹掉兩方,於是,他們就一直在推動,公檢法與新法的對抗。
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因為最初司法改革,就是誕生於要扼制新法。
這也是司馬光給予保守派的承諾,從換取他們的支援。
之前在京城,他們就想推動二法相爭,但是稅務司橫空出現,導致公檢法和新法都有些懵。
甚至公檢法還在一定程度上,還保護了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
但也引發不少人對於司法改革的懷疑。
而在河中府,就不存在這些情況,如今青苗法也要空降河中府,那你司馬光的諾言可是要兌現啊!
這青苗法還不同於差役法,因為當初頒佈差役法時,再經過立法會頒佈一些法律,其實當時保守派中很多有識之士是支援的,司馬光自己都沒有說很反對。
但是保守派中,幾乎所有有識之士都是極度反對這青苗法,包括司馬光自己。
富弼、文彥博統統都不贊成。
這也是為什麼,青苗法籌備大半年,遲遲未有頒佈。
其實目前青苗法遇到的阻礙,比歷史上還要大,歷史上富弼、司馬光見勸說無果,直接撂攤子走人了。
但現在有司法改革拉著他們,他們沒法走,只能去阻止。
這回保守派認為必須得向司馬光他們施壓,如果司法改革擋不住青苗法,那我們為何要支援你。
然而,其實都不需要他們施壓,司馬光自己已經開始焦慮不安。
如果這只是一筆政治交易,司馬光是絕不會答應的,他寧可不裁軍,也不會點頭答應青苗法頒佈,雖然他也知道,最終是阻止不了,但他也會想盡辦法去扼制青苗法的。
故此,當劉述、齊恢他們這些骨幹成員來到審刑院,想與司馬光商量時,司馬光連信都已經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