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靜待花開終有時(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街旁的一家酒樓上,兩個中年男子正注視著張斐的那輛馬車從眼前緩緩駛過。
年紀稍長的正是河中府通判韋應方,另一人則是河中府轉運判官曹奕。
“我們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就這兩個年輕小子,又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韋應方目光透著一絲疑惑。
他們河中府如臨大敵,結果就這麼一群小屁孩。
弄得他都有些尷尬。
可曹奕卻非常謹慎道:“韋通判萬不可麻痺大意,我堂兄已經數次來信,讓我們一定小心這張三,此人看似年輕,但手段常常出人意料,尤其是他在律法方面的造詣,令人防不勝防,還叮囑我,若無絕對的把握,寧可用一些險招,也決不能與此人對簿公堂,那將必敗無疑。”
他堂兄就是那曹邗,此人比較狡猾,一直都是在後面出謀劃策,谷濟一案也並未牽連到他,但也被王安石找個藉口給調去蜀地轉運司。
“是嗎?”
韋應方兀自不信。
“千真萬確。”
曹奕道:“不少朝廷大臣都有書信給咱們河中府的官員,讓他們小心堤防這張三,足見此人不可貌相。目前就是不知道,蔡知府到底是怎麼打算的?”
韋應方道:“蔡知府方面你大可放心,他已經暗示過,他不會去理會這些事的。”
送走張斐和蘇轍後,蔡延慶坐在椅子上,一邊品著香茗,一邊思索著。
“捍衛個人正當權益?”
蔡延慶突然偏頭看向一旁的主簿卓群問道:“卓主簿如何看這法制之法?”
方才宴席上,主簿卓群也在一旁陪著。
卓群沉吟少許,“這法制之法聽著確實有些道理,但下官不認為其具有可行性。”
神情還頗有一絲不屑,好似說,這話就像似他們這些小孩說得,經受過歲月洗禮的成年人應該不會講出這些話來。
蔡延慶稍稍點頭:“與我的看法一樣。”
其實他們都是那種傳統儒法思想,就是嚴法仁政,用仁政去調和嚴法,避免秦國的下場,但如果是仁法仁政,官府就會缺乏威信,反而做不成事。
這也是儒家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因為不信,才被迫儒法合一。
他們對法制之法的感覺就是,不切實際。
卓群道:“知府打算如何應對?”
蔡延慶搖搖頭道:“他們並沒有改變我的看法,我們還是儘量不要摻和這事,如果他們失敗了,我們還是能幫著穩定河中府,也不至於令河中府又陷入混亂中。”
卓群點頭道:“下官也以為這是最好的應對之策,試問誰能放心將一府百姓交給幾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去折騰。”
正當這時,一個押司入得堂內,“啟稟知府,今日城內已經發生好幾回搶劫。”
蔡延慶皺眉道:“可有抓到兇手?”
那押司稍顯心虛地瞧了眼蔡延慶,然後搖搖頭。
蔡延慶沉吟少許,“你先下去吧。”
“是。”
押司走後,蔡延慶又向卓群道:“你找個機會去跟他們談一談,別鬧得太過分了,但語氣也別太嚴厲,大家都有情緒,這也是人之常情。”
卓群點點頭道:“下官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