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1/3頁)
章節報錯
張斐還是更傾向於去江南,畢竟那是早就計劃好的,而且還有蘇軾他們在那裡,他也認為自己去江南,是更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
西北最大的問題,就是軍政,他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關係。
而這種國家大事,趙頊當然也不會去勉強張斐,張斐都說自己做不到,還要派他去,那不是瘋了嗎。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得將這宗室改革一事落給實。
如今這些權貴、大地主是四處出擊,能解決一事算一事。
第二日,趙頊便在垂拱殿召開樞要會議。
這剛上來,趙頊就大吐苦水,“諸位卿應該知道,朕並沒有包庇趙知事,此案是開封府審得,而關於曾知府的判決,朕也與諸位商議過,諸位也都贊成。而如今他們卻還揪著宗室,鬧得不停,真是豈有此理。”
說到後面,是既委屈,又憤怒。
文彥博不知情,他也認為在此案中,趙頊有意偏袒宗室,於是道:“陛下,依老臣之見,他們說得也不無道理,這宗室支出確實太多,而如今財政本就入不敷出,理應削減。”
趙頊瞧了文彥博一眼,又瞄了眼王安石。
王安石是心領神會,立刻道:“我朝財政之弊,在於三冗,他們將宗室類比京官,實屬不妥,若比天下官員,這宗室所出,也不過寥寥。”
趙頊立刻點點頭。
文彥博本也覺得冗官之禍,應該改正,但王安石這時候說這話,擺明就是在威脅他,要不咱們極限一換一,拿恩蔭換宗室?當即反駁道:“恩蔭一般只涉及到官員之子,而宗室之親早已超出五服,稍加約束,也未嘗不可。”
王安石道:“可他們論的是財政,而非是血親關係。”
司馬光突然站出來,“臣以為王學士言之有理。”
此話一出,王安石愣住了,文彥博也愣住了。
又司馬光言道:“這財政是財政,親親是親親,不能以錢論親,這有違天道。臣以為無論是官員之親,還是宗室之親,都不能閒養著,那鳥獸尚知教導孩子覓蟲捕食,人就更該如此,還得想辦法讓他們自食其力。”
趙頊問道:“司馬學士有何建議?”
司馬光道:“依臣之見,可將宗室子弟和恩蔭子弟,都送入國子監學習,與那些考生一樣,優則入朝為官,次則為商為工為吏,皆由他們自己爭取。
朝廷只保他們學成之前,每月所需花費,而至於學成之後,則需透過自己努力,但也沒有必要將五服之外的宗室剔除宗族之列。”
文彥博頓時明白過來,立刻補充道:“若是將五服之外的宗室全部剔除,他們的戶籍名字,都要面臨修改,這反而會增添許多麻煩,也必然引起宗室不滿。”
趙頊微微皺眉,又瞄了眼王安石。
王安石立刻道:“若以皇親國戚之名,為商為工,這隻怕會影響到皇室的名聲。”
趙頊連連點頭。
但其實他心裡一點也不在乎這些,在歷史上,他就鼓勵宗室與百姓通婚,鼓勵宗室參加科舉,你們自己想辦法掙錢,就別老是指望朝廷。
他只是希望徹底一點,就直接扔掉這個包袱,要是算在裡面的,以後有什麼事,還是會很麻煩的。
當然,也有報復這些宗室欺負他爹的意思。
司馬光也是個直腸子:“宗室紈絝比比也是,他們名聲就還不如商人、工匠,給他們土地種田和給他們錢幣為商,這有何區別?”
王安石不做聲了,他心裡是認同司馬光的建議,因為司馬光的建議,可並沒有說是五服之外,還是五服之內,也就是說,服外服內的宗室都需要送去國子監,大家憑本事爭個上游。
這很符合他對教育的理念。
趙頊是一臉不悅,道:“好吧!此事交由中書省和樞密院共同草擬,不過朕希望此事能夠告一段落,莫要再起爭執,否則的話,休怪朕不講情面。”
說罷,他便氣沖沖地走了。
不得不說,這小皇帝的演技也是可以的,在場的人,也唯有王安石是心知肚明。
“這真是各大五十大板,誰也沒落著好啊!”
文彥博苦笑道。
司馬光道:“那能有什麼辦法,這可都是他們自找的,不過這樣也好,可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其實精簡官吏,也是司馬光的政治理念,但是他分得很清楚,削減宗祿,不一定要將他們剔除宗族。
而此訊息一經傳出去,撕逼大戰立刻停止下來。
無論宗室,還是官員,都對此感到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