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戰(十三)(第1/6頁)
章節報錯
這檢察院的突然行動,立刻使得整件事情的性質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之前司馬光、文彥博他們也都知道這些大地主就是故意虛報,要跟稅務司對著幹。
雖然他們並沒有說支援這種行為,但他們還是默許朝中大員給予他們支援。
基本上就是採取置身事外的態度。
這都是因為募役法本身就是存在爭議的。
如那些官戶、女戶、僧道本來就不用繳納這錢的,如今算下來,卻要繳那麼多。
這將心比心,人家當然不情願。
歸根結底,這還是政令之爭。
這是不可避免的。
可如今這情況變了,販賣私鹽,侵佔官田,這可不是什麼政令,這是純粹的法律問題。
之前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肯定也是要嚴查的,開封府就多次懲罰這種行為,也涉及到諸多達官顯貴。
這該判還是得判,只不過如果你要有背景的話,判得是比較輕一點。
但絕不是說,這滿手的證據,卻視若無睹,如果是這樣的話,宋朝的司法體系早就崩了。
不管是中書門下,還是三司,他們立刻都在朝中都表示支援檢察院。
趙頊也是雷霆大怒,親自下令,督促檢察院對此要嚴懲不貸。
這非法收入,你們特麼還不願意交稅。
簡直欺人太甚。
......
王安石、韓絳、司馬光他們也終於明白過來,這才是張斐隱藏許久的殺手鐧。
真要只是罰這一點錢,那對方不得跟你耗到天荒地老。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稅務司連戰連捷,他們還是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可為什麼張斐要拐這個彎,拿這非法收入來對付他們,而不是說直接將虛報財物的刑罰給拉高,那樣的話,豈不是更加簡單有效。
其實這道理跟文彥博他們的做法差不多。
就是免役稅不管是朝中,還是在民間,都存有極大的爭議。
甭說富人、窮人,這到底就是在問百姓要錢,而不是在給百姓發錢。
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要增稅。
如果增稅再加上重刑,那就是拿著刀去搶錢。
關鍵不少宰相,也都認為這募役法反而會加重百姓的負擔,就不說文彥博、司馬光,向來鐵面無私的趙抃也非常反對。
故此,張斐修訂的條例都是非常非常溫和的,這稅錢是根據收入算得,這一算就能夠判斷出,不會使得百姓交了錢,還沒法吃飯。
而且是自主申報,就不會說官府去亂評戶等。
這也是司馬光、文彥博他們最為擔心的事,王安石口口聲聲說,之前的戶等有問題,但是你王安石重新統計的戶等,就會沒有問題?
你王安石要為國斂財,如果戶等不算多一點,哪來得錢。
自主申報,就令他們這個擔憂,不攻自破。
哪怕是官戶,主要也是針對除俸祿之外的額外收入,要只算俸路的話,也只要繳百分之三,而且還只是算料錢,就是現金,不算補貼。
當時就贏得不少官員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