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我想要一個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35章 我想要一個家
顧南在研究中心一待就是四年。
在這期間,林十裡考到了高階bec和二級catti的證書,成功入職一家翻譯公司的審校崗。
工資在京都只算夠用,沒有多少富餘,但時間規律,朝九晚五,提前做完工作能接私活,學其他小語種保持競爭力,對林十裡來說作為本職工作是很不錯的選擇。
四年間,他的賬號發展很穩定,粉絲粘性很高,每年都能給他掙到比審校工資高出幾倍的廣告費。
他在外網也建立了一個賬號,專門翻譯搬運自己的影片上去,現在有了一百多萬粉絲,變現能力比不上國內賬號,但不至於白忙活。
林十裡不進娛樂圈,偶爾會接受邀請當一當業餘模特或是活動翻譯,錢掙得不多,勝在體驗不同的職業。
總的來說,林十裡對自己這幾年的發展很滿意。
計劃趕不上變化,顧南本沒打算在天光待這麼多年。
一開始她只是想把喚醒系統的核心資料收歸己用,後來發現系統演算法有漏洞,她與林十裡的世界融合很可能就由那個漏洞造成。
誰也無法解釋它為什麼會作出從3001個人中挑選出顧南與林十裡進行世界融合的決策,但它對現今穩定發展的喚醒專案無疑是一個威脅。
經過一輪接一輪的商議,易敬容決定給演算法升級,於是顧南從一名普普通通的研究員搖身一變成為升級組的小組長。
在這期間,顧南做過其他行業的嘗試,如遊戲製作,app開發,不難,但宣發上架環節她無法掌控,還得花大量時間在應酬業務上,學不到多少新東西,還賺不到理想的金額。
試了兩次顧南就放棄了,決定調轉方向深耕大模型開發。
然後顧南遇到了新的挑戰,想進入京都任何一所ai智慧研究院,都必須要有一塊更大的敲門磚——碩士或博士文憑。
顧南只能一邊上班一邊考研一邊琢磨自己的模型。這幾年大模型開發很卷,同質化嚴重,顧南不想和大家卷一樣的東西,於是撇開深度學習神經網路,一頭鑽進混沌神經網路。
又兩年,顧南30歲,拿到碩士學位證,成功入職研究院繼續基於混沌神經網路的模型的開發。
在顧南32歲這一年,由她主導開發的firent模型正式完成。
firent一經完成就在ai領域掀起了巨大的風浪,許多人都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針對生物的生命系統基因編碼的構建與進化,基因編碼漏洞修複的研究將迎來爆發式的産出與變革。
顧南沒有太多精力去關注自己掀起的巨浪,大模型不好玩了,她扭頭去忙ai4sicence。
顧南32歲生日那天,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熱鬧的生日派對結束後,顧南坐在地毯上整理朋友同事送給自己的禮物,收納的時候,發現家裡的儲物櫃已經放滿了。
顧南看了看堆成小山一樣的禮物,看了看房子牆壁上掛滿小東西的收納板、堆滿專業書籍的床腳櫃、擺得滿滿當當的書桌……試圖找出一個小角落放下這堆可貴的心意。
可是失敗了,這套房子是為了方便他們上班租的,不是很大,兩年過去,犄角旮旯裡都是生活的痕跡,收納也已經做到極致,還要添東西只能斷舍離。
可這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她和林十裡一起添置的,要舍棄哪一樣她都捨不得。
顧南重新坐回地毯上,開啟手機銀行整理自己的資産,發現已經能夠給自己在京都買一個小家了。
這些年他們搬過三次家,除了第一次,後兩次都是林十裡忙前忙後。
房租不用顧南管,家裡的柴米油鹽也都是林十裡在出,從26歲同居到現在,已經6年了。
顧南有一瞬間的恍惚,原來自己來到京都那麼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