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東北,人們常常把狼叫做“張三”。

這個稱呼的由來,和一個古老的民間故事有關。

故事說的是,

在東北的一個小村莊裡,從前有個叫張三的年輕人。

他平日裡靠種地為生,性格憨厚,心地善良,但唯一有個毛病,特別貪嘴,尤其愛吃肉。

有一天,外村有戶人家辦喜事,張三被邀請去喝喜酒。

他高高興興地穿上最好的衣服,拎著一籃子山貨作為賀禮,踏上了去往鄰村的路。

走到半路,天忽然陰了下來,風颳得呼呼作響。

張三正嘀咕著“這鬼天氣”,忽然看見路邊坐著個老頭。

老頭衣衫襤褸,頭髮花白,正蜷縮在一棵老樹下,凍得直哆嗦。

張三走過去,問道:“大爺,這天兒都快下雨了,您咋還在這兒坐著呢?”

老頭抬起頭,露出一張瘦削的臉,眯著一副小眼睛,他嘆了口氣,說:“小夥子,我是從外地來的,走累了,歇歇腳。聽說前頭有戶人家辦喜事,我這把老骨頭,也想討口喜酒喝,可實在走不動了。”

張三一聽,心裡一軟,說:“大爺,您別急,我正好要去喝喜酒,要不我背您過去?”

老頭擺擺手,苦笑道:“不用不用,我這身子骨,經不起折騰了!小夥子,我聽說喜宴上有四喜丸子,那可是好東西啊!你能不能幫我帶幾個回來?我這輩子沒吃過幾回,就想嚐嚐。”

張三拍拍胸脯,爽快地說:“大爺,您放心,這事兒包在我身上!我給您帶一大碗回來,保準讓您吃個夠!”

老頭聽了,眼睛一亮,連聲道謝:“好孩子,好孩子!你心腸這麼好,我可得好好謝謝你。”

張三擺擺手,說:“大爺,您別客氣,這點小事算啥!”說完,他繼續趕路。

到了喜宴上,張三果然沒忘記老頭的囑託。

他趁著大家喝酒熱鬧的時候,偷偷包了一大碗四喜丸子,藏在懷裡。

等到宴席散了,他急匆匆地往回趕。

到了老樹下,老頭還在那兒等著。

張三把四喜丸子遞過去,說:“大爺,您快嚐嚐,還熱乎著呢!”

老頭接過碗,聞了聞,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他一邊吃,一邊誇讚:“好吃,真好吃!小夥子,你真是個好人。”

吃完後,老頭從懷裡掏出一條小手巾,遞給張三,說:“小夥子,我沒什麼好東西報答你,這條小手巾送給你吧。

以後你要是想吃肉了,就把這手巾蒙在頭上,保準有肉吃。”

張三接過手巾,覺得有些奇怪,但還是笑著收下了。他心想:“這老頭怕是糊塗了,一條手巾還能變出肉來?”

然而,回到家後,張三試了試,果然靈驗!每當他饞肉了,只要把手巾往頭上一蒙,走出家門,就能看見一堆堆的肉,隨便他吃個夠。

日子一長,村裡人開始傳言,說張三會變狼,因為他總能弄到肉吃。

這一年,張三的妹妹回孃家探親。

下午回婆家時,張三去送她。路上,妹妹好奇地問:“哥,村裡人都說你會變狼,是真的嗎?”

張三擺擺手說:“別聽他們瞎說,快走吧。”

妹妹不依不饒,撒嬌道:“不變俺不走!”說完,她一屁股坐在路邊的大樹下,假裝生氣。

張三無奈,心想:“變就變吧,反正也沒啥。”

於是,他掏出小手巾蒙在頭上。低頭一看,腳邊果然出現了一堆肉,他忍不住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