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傳授張無忌武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屠獅大會的喧囂漸息,黃衫女的身影如同她的到來一樣,悄然離去,留給眾人無盡的遐思。張無忌心中既感佩又好奇,那輕盈的身姿與深不可測的武藝,讓他難以忘懷。夜幕低垂,明月掛於天際,張無忌獨自漫步於少林寺後山的竹林間,思緒萬千。
突然,一陣悠揚的琴聲打破了夜的寂靜,旋律中蘊含著一股超凡脫俗的氣息,引得張無忌不由自主地循聲而去。在一片開闊的空地上,只見黃衫女正坐於一塊青石之上,手撫古琴,音符從其指間跳躍而出,化作無形的劍氣,環繞四周。
“張公子,你來了。”楊逸未抬眼,琴聲卻未停,彷彿一切都在她的預料之中。
張無忌行禮道:“女俠,晚輩適才聽聞琴聲,不請自來,還望見諒。”
“無妨,你我之間無需拘泥於禮數。今日屠獅大會上,我見你心懷仁慈,又對武學有著獨到的理解,故而想將一門絕學傳授於你。”黃衫女言罷,琴聲戛然而止,她緩緩起身,目光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張無忌心中一動,連忙道:“楊女俠肯賜教,實乃無忌之榮幸。”
“《九陰真經》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不僅是武學技巧,更是武學之道。《蝶變之術》,便是我家族世代相傳,源於古墓派中的精髓。此術變化莫測,既能修身養性,亦可提升武學修為至更高境界。”黃衫女語氣平和,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
張無忌聽得入神,他深知《九陰真經》在武林中的地位,更對這門未曾聽聞的《蝶變之術》充滿了渴望。“願聞其詳,請女俠指點。”
於是,黃衫女楊逸開始傳授《蝶變之術》。她首先引導張無忌內視自身,體會天地間的陰陽五行,如何在體內流轉、融合。隨後,她演示了一套流暢而複雜的身法,每一步移動,每一個轉身,都似有蝴蝶翩翩起舞之態,輕盈而不失力度,優雅中暗含殺機。
“蝶變之術,重在順應自然,變化無窮。武者需如蝶之蛻變,經歷痛苦,方能綻放新生。”楊逸一邊解說,一邊觀察著張無忌的領悟。
張無忌依言模仿,起初動作生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他的身法開始有了幾分神韻,彷彿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邁步,都與自然界的節奏相應和。
數日之後,當第一縷晨光穿透雲層,灑在二人身上時,張無忌終於初步掌握了《蝶變之術》的要領。他感到自己的內力更加充沛,對武學的理解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多謝女俠傳授,無忌受益匪淺。”張無忌深深鞠躬,心中充滿了感激。
楊逸微微一笑,道:“張公子天資聰穎,又有一顆仁者之心,此術於你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記住,真正的武學,不在招式,而在人心。望你日後能以武止戈,造福蒼生。”
語畢,黃衫女再次化作一道清風,消失在晨曦之中,留下張無忌一人,凝視著東方初升的太陽,心中湧動著前所未有的力量與責任感。他知道,這不僅僅是武功的傳承,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張無忌望著黃衫女消失的方向,手中緊握著她臨別時遞來的古樸卷軸,這正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九陰真經》。他心中既是激動又是不安,深知這份禮物的分量。
數日後,張無忌於夜深人靜之時,於少林寺的一間僻靜禪房中再次展開了《九陰真經》。昏黃的燭光下,古舊的羊皮紙上,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字裡行間透著無盡的智慧與奧秘。
正當張無忌沉浸在經文的研讀中,忽然一陣細微的風聲打斷了他的思緒。楊逸不知何時已悄無聲息地出現在禪房門口,她的身影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神秘。
“張公子,你對《九陰真經》有何感悟?”楊逸的聲音柔和而帶有幾分關切。
張無忌恭敬地合上經卷,站起身來,答道:“晚輩初窺門徑,覺其內藏乾坤,既有至陽至剛之術,又有至陰至柔之法,兩者相輔相成,實乃武學寶庫。”
“不錯,九陰真經之所以被尊為武學經典,正在於它包羅永珍,而又融會貫通。”楊逸讚許地點點頭,“但僅憑文字,難以完全領悟其精髓。張公子,你需知武學修為,更在於實踐與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