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波能源公司是西伯利亞能源的子公司,喬治不指望俄波能源公司賺錢,之所以把所有利潤都留在波斯,目的是透過俄波能源公司的利潤,在波斯培養忠於俄羅斯的代理人,更便於俄羅斯控制國際石油價格。

這個模式最大的變數是人。

喬治也不知道小鬍子給波斯人多少承諾,當波斯人試圖脫離俄羅斯的控制時,俄波能源公司留在波斯的利潤,就會成為米拉德們的催命符。

和維克多預料的一樣,當波斯人再次抗議俄波能源公司的壟斷行為時,警察還是出工不出力,並沒有採取強制措施。

轉天,波斯發行量最大的《波斯日報》,公佈了米拉德受賄的一系列證據。

米拉德當天中午就被憲兵從辦公室帶走,接替米拉德擔任警察局長的,是米拉德的副手阿里·候塞尼。

阿里·候塞尼接到任命的第一時間,主動拜訪安東尼。

安東尼將之前屬於米拉德的不記名帳號,作為阿里·候塞尼的就職賀禮。

這個帳號雖然現在是空的,裡面一分錢都沒有,阿里·候塞尼還是如獲至寶。

“警察局將會竭盡全力維護治安,任何針對俄波能源公司的反對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

阿里·候塞尼在接受《波斯日報》採訪時信誓旦旦。

《波斯日報》主編費多爾的微笑有點複雜,這一幕似曾相識。

米拉德被任命為警察局長時,也曾接受《波斯日報》的採訪,當時對米拉德進行採訪的也是費多爾。

讓費多爾感到好笑的是,當時米拉德也曾如此信誓旦旦。

所以阿里·候塞尼會不會變成下一個米拉德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波斯警察,必須保護俄波能源公司的利益。

米拉德這種小角色,還沒有資格進入喬治的視野。

喬治關心的是康斯坦丁諾維奇。

康斯坦丁諾維奇作為大公,收入結構和帝俄時代差不多,既有俄羅斯政府的補貼,也有職務收入,以及經營收入。

帝俄時代的這些大公,封地雖然沒有了,土地還是有的,收入其實也不少。

康斯坦丁諾維奇的生活極其奢侈,擔任俄羅斯駐波斯大使期間,僅花費在購物上的費用就多達0萬盧布。

這筆費用,原本是給康斯坦丁諾維奇用於收買波斯政要的。

康斯坦丁諾維奇將這筆經費全部用於個人消費。

用康斯坦丁諾維奇的話說,他購買的禮物,都用於贈送給波斯政要,並沒有截留。

但當審訊人員出示康斯坦丁諾維奇在瑞士銀行的秘密賬戶時,康斯坦丁諾維奇徹底崩潰。

俄羅斯政府不允許官員及其家屬在國外銀行開設秘密賬戶。

雖然俄羅斯政府沒有公開官員在國外擁有的私人財產,但俄羅斯有財產申報制度,官員在國外的所有私人財產必須申報,否則一經查實,會被以叛國罪嚴肅處理。

曾有人以這個規定太不人道為由,希望喬治向俄羅斯政府施加壓力,取消這項制度。

喬治置之不理,因為這項規定本來就是喬治制定的。

帝俄時代,很多俄羅斯貴族都在國外擁有資產,包括沙皇本人在內,資產遍佈全世界。

這倒不是為流亡國外做準備,而是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尤里耶夫家族在國外也有很多資產,帝俄時代喬治本人在瑞士銀行也有秘密賬戶。

帝俄滅亡後,喬治將存放在瑞士銀行的資產轉移到西伯利亞銀行,和瑞士銀行徹底切割。

菲利克斯也同樣登出了在瑞士銀行的私人賬戶。

喬治的目的是讓俄羅斯的這些財團,和俄羅斯徹底繫結。

只有這樣,這些財團才不會觸及喬治的底線。

喬治對財團的底線是,謀求利益可以,但是謀求利益的同事,不能損害俄羅斯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