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收了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之後,尤里耶夫大公國的領土面積超0萬平方公里,海洋麵積超0萬平方公里,潛力巨大。

尤里耶夫大公國的人口來源主要是俄羅斯,外籍工人想加入尤里耶夫大公國難度極高。

去年尤里耶夫大公國的工業總產值,以盧布計價達到0億,平均到每個人身上是00盧布,妥妥的發達國家。

對比亞三封給喬治的阿穆爾,亞歷山大拿到的牌堪稱天胡開局。

喬治的牌也不錯,清一色即將成型,對手不僅拿了一把爛牌,而且昏招迭出。

拉姆齊·麥克唐納領導的工黨,之所以能在大選中異軍突起,擊敗自由黨成為議會第二大黨,憑藉的是工黨競選時的福利承諾。

工黨自0年成立後,一直在下院陪跑,正常情況下,根本無力對抗保守黨和自由黨。

俄羅斯在內戰結束後推出的一系列福利政策,給工黨做出了最佳示範。

所以在競選的時候,工黨推出的口號是:將英國改造成對普通人更友好的福利社會,讓窮人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

工業革命一百多年來,英國普通人並沒有分享到發展紅利,富人愈富,窮人恆窮,財富進一步向金字塔頂端集中,底層民眾苦不堪言。

不管是保守黨,還是自由黨上臺,所出臺的政策都是維護貴族和資本家的利益,從來沒有人關注底層民眾的生活。

麥克唐納上臺後兌現競選時的承諾,推出《惠特利房屋法案》,要為0萬個低收入勞動家庭建造市營房屋。

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上百萬英軍退役回家,英國出現了一波結婚潮。

伴隨結婚潮出現的,是越來越嚴重的住房短缺,很多已經結婚的年輕人由於沒有房屋,不得不繼續和父母住一起。

勞合·喬治和斯坦利·鮑德溫當首相的時候,分別提出房屋補貼法案,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效果並不好。

麥克唐納的對應方式是,為0萬個低收入家庭建造廉租房。

這個方案一經推出,就引發廣泛討論。

廉租房對於沒多少積蓄的年輕人來說肯定是友好的。

但對於控制了大量房屋資源的有錢人來說極不友好。

窮人都去租政府集中建設的廉租房去了,誰還從私人手中高價租房呢。

這就引發了一個悖論,窮人的利益固然應該維護,富人難道就不是英國人嗎?

單純從稅收角度上說,富人因為繳納了更多稅,政府更應該保護富人的利益,而不是用富人交的稅補貼窮人,收買人心。

喬治管不了英國,更沒有義務教麥克唐納應該怎麼做,俄羅斯也在大力推行廉租房建設,麥克唐納屬於是抄作業都沒有抄明白。

俄羅斯的情況和英國不同,俄羅斯繳稅最多的,是尤里耶夫、尤蘇波夫這些大家族。

內戰期間,聖彼得堡和莫斯科這些大城市,市中心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几乎被夷為平地,整座城市的建築十不存一,食利階層徹底消失,窮人和富人不分貧賤,一律流離失所。

有錢人的房子不用喬治管,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被戰火夷為平地正好推倒重建。

窮人住的房子是那種便於供暖的方方正正的筒子樓,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然後再說好不好。

世界大戰結束後,俄羅斯超過00萬官兵退伍,這些官兵憑藉退伍證,可以去當地政府申請廉租房,也可以前往西伯利亞,成為新一代農場主。

從年到年,俄羅斯政府修建了0萬套廉租房,不僅有效解決了新婚夫婦對房屋的需求,而且對經濟恢復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