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麻煩不斷,先是經濟危機,然後是華盛頓海軍會議,緊接著又是愛爾蘭和南非獨立,看上去日不落帝國似乎已經日落西山,命不久矣。

以小尼古拉對英國的瞭解,英國人肯定不會坐以待斃,所以阜姆港的騷亂肯定和英國有關。

“斯拉夫人最致命的缺點就是太仁慈,我們應該學習某些人,將土著人全部殺光,這樣肯定就沒人反對我們了——”

小尼古拉一句話,讓很多人都萬般糾結。

小尼古拉並沒有點名,這時候誰敢接話,就是對號入座。

如果說希伯來人的傳統技能是放高利貸,那麼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傳統技能就是種族滅絕。

這倆屬於一丘之貉,誰都不比誰高尚。

“告訴波利斯,如果他的刀不夠快,我可以派人去幫他!”

小尼古拉殺氣四溢,對反賊就得殺他全家,講道理是沒用的。

尼古拉當初如果硬起手腕,對反賊趕盡殺絕,也不至於走到眾叛親離的程度。

“大公爵閣下,您不能這樣——”

託尼·梅雷特大驚失色,這並不是他想要的。

“你想教我做事?”小尼古拉一臉傲慢:“你還不夠資格!”

託尼·梅雷特敗退,他對斯拉夫人還是不夠了解。

小尼古拉對波利斯也不夠了解,波利斯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幫助。

波利斯不像尼古拉,他對於叛亂的態度是零容忍。

保加利亞王國的情況,遠比俄羅斯更復雜。

世界大戰結束後,保加利亞王國大擴張,國土面積從世界大戰爆發前的萬平方公里,陡然擴張到萬平方公里。

保加利亞王國現在的全稱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

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候,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急於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對於併入保加利亞並沒有太多抗拒。

為消除當地人的牴觸心理,波利斯以當地士紳為主組建議會,試圖用懷柔政策完成對當地的同化。

讓波利斯沒想到的是,懷柔政策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讓當地政府變本加厲,要求成立自治政府,建立國中之國。

月號,波利斯決定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取消各地自治議會,由阿德里安堡排出官員,對各地進行直接管理。

這個決定遭到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以及斯洛維尼亞的強烈反對。

喬治太熟悉這些春秋筆法了,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以及斯洛維尼亞,只是一小部分人反對王國直轄,大部分民眾嚮往安定生活,根本不在乎統治他們的到底是當地鄉紳,還是阿德里安堡派出的官員。

“保加利亞軍隊是忠於阿德里安堡的,任何反對阿德里安堡的人,都會被徹底消滅。”

瓦西里很遺憾,他已經做好了出兵保加利亞平叛的準備,沒想到波利斯居然自己扛下來,沒有尋求君士坦丁堡的幫助。

喬治看著窗外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沉默不語。

聖誕節前,俄羅斯正式啟動遷都,政府部門開始分批搬遷至亞歷山大。

國防部將於月份遷往亞歷山大,瓦西里堅持將巴爾幹軍區司令部放在君士坦丁堡,扼守黑海門戶。

“除非阿德里安堡請求,否則不要插手。”

喬治劃下紅線,將這一次的動亂,當做是對波利斯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