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第1/3頁)
章節報錯
運河公司的模式本來就不合理,佔據更多股份的法國人,以及在法理上擁有運河的埃及人早有怨言。
多爾戈魯科夫家族和美國資本分別成立兩家公司,聯合對蘇伊士運河進行投資,運河公司董事會進行重組,英美法俄各擁有三名董事會成員。
為確保對董事會的控制權,威廉·羅斯柴爾德自作聰明,以安撫埃及人為由,要求增加一名埃及董事。
謝爾蓋沒有反對,月號,新蘇伊士運河公司成立,同日宣佈將運河關閉,對運河進行拓展疏通,工程預計將持續到明年月。
被排除在談判之外的達西斯,是從報紙上得知新運河公司成立的訊息。
等達西斯趕到“蘇伊士”號,驚訝地發現“蘇伊士”號上裝載的萬噸石油已經全部消失。
石油是什麼時候消失的,沒人知道。
怎麼消失的,也沒人知道。
達西斯悲痛萬分,向英波石油公司董事會求助的時候才發現,英波石油公司董事會已經解散。
達西斯徹底傻眼。
不是,公司董事會解散,難道不應該跟我這個董事長說一聲麼。
達西斯要起訴相關責任方,卻發現求告無門。
負責運輸的美國太平洋公司也已經關門大吉。
船是多爾戈魯科夫航運公司的,航運公司也是受害者。
船長和船員都已經溜之大吉,達西斯問亨利是怎麼回事,亨利讓達西斯先把僱傭兵這兩個月的薪水結一下。
達西斯這時候才預感到不妙,繼續糾纏下去,搞不好會有性命之憂。
先按下達西斯不表,新運河公司成立,並不意味著關於蘇伊士運河的糾紛已經解決,相反,羅斯柴爾德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羅斯柴爾德還沒有來得及開香檳慶祝新運河公司成立,新運河公司就傳出因工程預算不足,需要追加預算的新聞。
謝爾蓋承認當初的預算太過樂觀,在瞭解到運河的具體情況後,謝爾蓋才發現要達到設計標準,預算至少要翻一番。
羅斯柴爾德讓謝爾蓋自己想辦法,反正讓羅斯柴爾德掏錢是不可能的,分幣不出。
謝爾蓋也不急,從月到月整整兩個月沒有任何訊息,羅斯柴爾德又坐不住了。
從地理上看,蘇伊士運河關閉,受影響最大的肯定是俄羅斯。
運河關閉後,從海參崴出發的商船要先繞過非洲,再橫穿地中海,才能抵達君士坦丁堡。
可俄羅斯除了海運之外,還有西伯利亞鐵路。
西伯利亞鐵路剛通車的時候,每天只能走六趟,還動不動就中斷,效率低下,費用奇高,完全沒有達到設計目的。
這兩年經過菲利克斯的努力,西伯利亞鐵路從單線升級為雙線,沿途的木橋全部換成鐵路橋,西伯利亞鐵路局甚至在考慮修建橫穿貝加爾湖的鐵路橋,效率成倍提升。
海參崴商品不透過海運,還可以透過鐵路順利抵達君士坦丁堡,對於俄羅斯雖然造成了一些影響,但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鐵路的費用雖然較海運稍高,但是速度更快,更穩定,而且還能促進鐵路沿線經濟發展,和缺點相比,優點更多。
對於英國以及地中海周邊國家來說,運河中斷所造成的損失,比俄羅斯更大。
這就是謝爾蓋不著急的原因。
眼看開工遙遙無期,羅斯柴爾德要求召開董事會,討論如何解決預算問題。
新運河公司成立的時候,羅斯柴爾德自己三票在手,加上法國人的三票,再加上埃及人的一票,勝券在握。
新董事會成立後,羅斯柴爾德才發現不僅埃及人叛變,連傳統盟友法國人都更傾向於謝爾蓋。
短時間內,運河疏通計劃確實是對運河公司造成一定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