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設計的君主立憲,目的是為了將統治階級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矛盾,轉變為資產階級內部矛盾,保守黨和自由黨要是不打起來,英王如何保持超然地位呢。

至於保守黨和自由黨的爭鬥,是否會損害英國的國家利益?

只能說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關鍵還是看執行。

俄羅斯不搞政治傾軋,國家杜馬中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議員都來自維特擔任主席的俄羅斯國家黨。

剩餘百分之二十全部是來自東正教和軍方的無黨籍議員。

國家黨雖然實現了統一,內部也有區別,以古契科夫為首的保守派,和以小尼古拉為首的激進派,以及維特為首的中立派並存。

沒想到吧,看似最激進的古契科夫,其實是保守派領袖。

以激進自詡的維特,在小尼古拉看來簡直就是老頑固。

古契科夫的保守體現在思想上,他以“保皇黨”自居,做夢都想回到帝俄時代。

以俄羅斯現在的實力,和喬治的威望,俄羅斯如果重回帝俄時代,喬治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沙皇。

內戰結束後,俄羅斯政府為儘快恢復穩定,清算進行的並不徹底,小尼古拉因此對維特非常不滿。

如果讓小尼古拉主持工作,俄羅斯恐怕還要經受一輪腥風血雨。

這就是喬治讓小尼古拉去國聯的原因。

維特和尼古拉一樣,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立場很模糊,怎麼著都行。

博納·勞積極奔走的時候,喬治也沒閒著。

德米特里在福阿德的登基儀式後,和福阿德就運河問題秘密商討。

福阿德雖然想收回運河管轄權,但是卻又不想惹怒英國,主打一個既要又要。

喬治能理解福阿德。

福阿德將收回運河管轄權寫入憲法,是為了滿足埃及人的要求,至於什麼時候收,怎麼收,福阿德說了算。

既然福阿德沒有付諸行動,倫敦也就不計較福阿德的冒犯,雙方都很默契的維持現狀。

如果福阿德積極配合,喬治並不介意和埃及分享運河管轄權。

既然福阿德只是嘴炮,那福阿德也不要怪喬治冷酷無情。

月號,一千餘名埃及人衝破英軍設定的封鎖線,衝入運河區,要求英軍撤離。

英軍悍然開槍,造成0餘名埃及人死亡,00餘人受傷。

訊息傳出,以克里孟梭為首的各國代表,在國聯對英軍的暴力行為進行新一輪強烈譴責。

小尼古拉對克里孟梭的態度非常不滿。

“如果國際聯盟的作用只是譴責的話,那麼國際聯盟的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

和國聯相比,自貿組織正在討論是否應對英國進行經濟制裁。

這個新聞一出,直接讓英國人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