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群賢畢至(第1/2頁)
章節報錯
喬治有理由相信,柯力芝故意不提法國,是報復威爾遜在巴黎和會期間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克里孟梭確實太過分,再不喜歡威爾遜,人家也是一國總統,沒必要以戲弄的方式羞辱威爾遜。
義大利人是活該,從世界大戰到巴黎和會,再到現在的華盛頓,義大利都是個跑龍套的。
法國對華盛頓會議也不夠重視,總統沒來就算了,總理也不來,來的是殖民部部長阿爾貝·薩勞。
關鍵阿爾貝·薩勞這個殖民部長還不是正式任命的,只是代理。
既然法國人還是不尊重美國,所以在阿爾貝·薩勞提出反對的時候,柯力芝微笑著說:“不對法國設限難道不是好事嗎?你們想造多少就造多少——”
柯力芝的話引發全場鬨堂大笑,唯獨阿爾貝·薩勞臉色鐵青。
對英國和俄羅斯設限,是因為英國和俄羅斯真有實力建造更多主力艦,不加以限制的話,軍備競賽肯定愈演愈烈。
對法國和義大利不設限,是因為法國和義大利不僅造不起新的,現有的戰列艦也要陸續拆除退役,主打一個經濟適用。
其他人笑也就算了,義大利代表也在笑,還不是那種尷尬的笑,而是開懷大笑。
就很奇怪。
喬治的心思沒在會議上,將對美國的警惕,提高到最高階別。
0年代的美國,跟00年代的美國截然不同。
00年代的美國就像現在的英國,你說它沒實力吧,皇家海軍依然是全世界實力最強的艦隊。
你說它實力強大吧,人人都能看得出它的外強中乾。
巴黎和會期間,美國對於歐洲的影響力還很弱小,否則克里孟梭也不敢用戲弄的態度對待威爾遜。
華盛頓海軍會議正式吹響美國爭奪話語權的號角。
俄羅斯怎麼辦?
喬治以前的想法是,俄羅斯足夠大,擁有的資源足夠多,喬治只要把俄羅斯經營好,就能面對任何情況。
現在看來還真不一定。
白人的思維方式是叢林主義,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爺。
俄羅斯既然有實力,就要表現出來。
如果沒有表現出來,那就是沒有實力。
沒錯,白人的思維方式就是這麼單純,跟他們玩孫子兵法沒用,但凡你有一絲一毫妥協,他們都會認為是你怕了。
對法國,柯力芝絲毫不留情面。
對俄羅斯,柯力芝還是很謹慎的。
“俄羅斯如果需要0萬噸主力艦,至少要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建十艘新式戰列艦,這將會給俄羅斯的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這是俄羅斯的問題。”
彼得不苟言笑,這同樣關係到俄羅斯的尊嚴。
柯力芝提出的0:0:0並不是瞎提。
世界大戰結束後,英、美、俄在出臺新版造艦計劃的同時,還要將型號老舊的軍艦拆解退役,在完成新老交替後,英、美、俄的主力艦噸位,基本就是這個比例。
柯力芝的意思是,從現在開始,各國如果要建造一艘新式戰列艦,就要退役一艘老式戰列艦,保證各國海軍主力艦總噸位不變。
按照這個規則,確實是可以限制軍備競賽,但是對俄羅斯海軍的發展極為不利。
俄羅斯國內對於海軍和陸軍的發展路線依然存在爭議。
以彼得為首的海軍將領們希望俄羅斯建造更多戰列艦,和英國、美國爭奪海洋話語權。
以瓦西里和布魯西諾夫為首的陸軍將領們,希望俄羅斯繼續維持大陸國家模式,將重點放在維護陸軍優勢上,確保俄羅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