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這鍋怎,定提問(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章這鍋怎,定提問
實行公制之後,農民擁有的土地數量如果在0畝以內,將免除稅收。
稅雖然免了,但只要進行交易,就會產生交易稅。
交易稅包含在農民購買的種子、肥料、農業機械等生產生活用品之內。
向西伯利亞移民是以戶為單位,即便是同一個家庭的親兄弟,只要已經成家,哥哥如果去烏拉爾,弟弟就可能去貝加爾湖,儘量將其分散安置。
不想分開也可以,但是享受的福利政策就會相應減少。
這個決定公佈後,維特又遭到指責,有人認為這種安置方式太不人道。
維特不予理會,清者自清。
古契科夫的敏感度,還是比維特高一些,很快向維特提交了一份名單。
名單上有杜馬議員,有官員,也有大學教授,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喜歡以理中客身份提出批評。
帝俄時代,聖彼得堡這種人很多,他們就是所謂評論家。
維特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來找喬治。
“這些人除了批評,還做過什麼?”
喬治實在是想不到,居然還有這種家。
你要說文學家,美食傢什麼的,喬治還可以理解。
評論家是什麼玩意兒?
“大部分是譁眾取寵之輩,平時依靠向報社投稿,賺取稿費生活,有了名氣就可以演講,出書,成為上流社會沙龍常客——”
維特很瞭解這群人,他在聖彼得堡時,沒少和這些人打交道。
這些人存在的目的就是噁心人。
比如在移民這個問題上,他們除了批評之外,提不出任何建議,通篇是以情緒發洩為主,看似是為移民鳴不平,實際上是在攻擊維特政府。
但你要說他犯了多大的錯誤,那倒也沒有。
至少沒到觸犯法律的程度。
維特不知道該如何為這種行為定性。
喬治對這種帶節奏的手法就太熟悉了。
“君士坦丁堡有多少家報社?”
喬治還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只有兩家——”
維特認為和帝俄時期相比,現在的輿論環境好太多。
喬治覺得不能和聖彼得堡相比,應該和巴黎進行比較。
看看法國政府是怎麼控制輿論的。
再看看俄羅斯——
簡直一群飯桶!
喬治決定合二為一,只保留一個《君士坦丁堡日報》。
維特擔心這樣又會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