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真面目

喬治決心不再受任何人左右,他以巴爾幹聯盟為由拒絕魯茲斯基的要求。

不是喬治不想打,而是巴爾幹聯盟國家不同意,喬治也沒辦法。

斐迪南的態度很有代表性,他不願意讓羅馬尼亞士兵,為英法聯軍而死。

如果是俄羅斯帝國遭到德奧聯軍的攻擊,斐迪南責無旁貸,會親率羅馬尼亞軍隊為俄羅斯帝國作戰。

羅馬尼亞王國是俄羅斯帝國的盟友,和英國法國沒有關係。

魯茲斯基可以用道德綁架喬治。

對斐迪南,魯茲斯基無計可施。

月號,北線俄軍按照計劃,分別從德文斯克和納羅奇湖向德軍發動進攻。

亞努什凱維奇是標準學院派將軍,他制定的作戰計劃很周密,對於時間的要求非常嚴格,完全沒有容錯率,比如要求某支部隊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抵達作戰位置,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到位,那麼就會影響到整個計劃的執行。

亞努什凱維奇制定計劃的時候,積雪尚未融化。

俄軍開始執行的時候已經是春天。

在亞努什凱維奇的計劃中,俄北方面軍的個軍,和西方面軍的個軍,向德第,和第0集團軍發動正面攻擊,寄希望於將德軍殲滅。

最起碼也要將德軍從俄羅斯的土地上趕出去。

俄軍投入兵力共計0萬人。

德第和第0集團軍則擁有總兵力0萬。

隸屬於西方面軍的第集團軍進展最大,最遠攻入德軍陣地深達公里。

大部分俄軍只前進了公里左右就攻擊乏力,由於地面泥濘不堪,預備隊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抵達戰場。

戰役發起兩週後,攻擊被迫停止。

短短兩週的進攻,給北線俄軍造成萬傷亡。

德軍的損失在萬人左右。

雖然俄軍的進攻沒有完全達到目的,牽制德軍的效果極佳。

俄軍發起進攻後,德軍在凡爾登的進攻被迫暫停四周,並且將個預備師調往東線。

威廉二世大發雷霆,摔碎了他最喜歡的水晶杯。

盛怒之下,威廉二世詛咒尼古拉應該下地獄,並在法爾肯海因和興登堡的矛盾中,逐漸開始傾向於興登堡。

讓喬治沒想到的是,一些聖彼得堡報社將俄軍攻擊失敗的原因,歸咎為巴爾幹戰區的毫無作為上。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將軍向《回聲報》的編輯透露,尤里耶夫大公在進攻開始前,拒絕向奧匈帝國發動進攻,以策應北線俄軍。

“如果巴爾幹戰區能行動起來,那麼可能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可惜現在的尤里耶夫大公,已經不僅僅是俄羅斯帝國的尤里耶夫大公了,他同時還是保加利亞王國太上皇以及攝政王——”

在《回聲報》的報道中,編輯如實將這位將軍的話一字不改刊登在報紙上。

《回聲報》是十月十七日聯盟出版的官方報紙。

十月十七日聯盟又被稱為“十月黨”,代表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利益,成立於0年月,其黨魁是前國家杜馬主席古契科夫,和現國家杜馬主席羅將柯。

德米特並不認為《回聲報》的報道有威脅,因為十月黨在國家杜馬中並不具備絕對影響力。

“十月黨人自命不凡,他們以羅將柯擔任國家杜馬主席而沾沾自喜,他們中的一些年輕人,比如克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