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0萬步槍送到聖彼得堡之後,喬治這邊也開始坐蠟。

新徵召的保加利亞士兵,還有一半空著手呢。

所以喬治是真沒能力幫助塞爾維亞,也不完全都是推脫。

阿穆爾兵工廠加班加點,工人把機器都快踩冒煙兒了,步槍的產量也才提高到每個月萬支,即便一支步槍都不給聖彼得堡,要補上君士坦丁堡這邊的缺口,也最少也要到年底。

這還得建立在保加利亞不繼續徵兵的前提下。

喬治暗度陳倉,從美國訂購武器,將美國幾家最大兵工廠未來一年的產量全部買走。

美國人欣喜若狂,別看美國沒動員,兵都沒幾個,庫存的武器數量卻不少。

雖然美國的庫存,和俄軍制式系統並不匹配,不過喬治現在也顧不上那麼多了,先把訂單全部拉滿,其他問題以後再說。

德國向俄羅斯宣戰後,俄軍和德軍實際上還沒有接觸,俄軍的動員部隊全部到位,最少需要半個月。

德國的動員速度比俄羅斯帝國快一些,這並不是因為德國的動員制度更合理,而是因為俄羅斯帝國太大了。

新動員計程車兵從西伯利亞趕到加利西亞,和從漢堡趕到阿爾薩斯是兩個概念。

這兩者一個是000公里,一個是00公里。

德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戰爭,最先從東亞爆發。

早在德國開始動員之前,遠東太平洋艦隊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德國宣戰的第一時間,駐紮在亞瑟要塞的轟炸機部隊,就對還停留在軍港內的德國遠東艦隊進行轟炸。

德國在遠東也是有飛機的。

可惜只有架,而且只是偵察機,根本沒有裝備武器。

德國人也務實,戰爭爆發前,太平洋艦隊司令克扎科夫就收到訊息,德軍正在對軍艦進行改裝,將一部分副炮改裝成高射炮和高射機槍。

所以第一批飛臨膠澳的俄羅斯轟炸機,裝載的全部都是小型航彈。

阿穆爾軍區每年組織的演習,太平洋艦隊也有參與。

在演習中阿穆爾空軍發現,如果軍艦上裝備大量防空武器,轟炸機的損失就會比較大。

阿穆爾空軍改變戰術,第一波出動的飛機不再攜帶魚雷,而是攜帶小型航彈。

這些小型航彈的作用不是擊沉敵方戰艦,而是轟炸敵艦的防空系統,在將上層甲板建築全部犁一遍之後,集中魚雷攻擊敵艦一側,可以輕鬆使敵艦側翻。

這一招對於缺少空中保護的軍艦來說幾乎無解。

既然是小型航彈,精度也就不做要求,大差不差全部扔下去,以量取勝。

德軍沒想到阿穆爾空軍來的這麼快。

當轟炸機飛到膠澳港上空的時候,德國遠東艦隊的旗艦“馮·德·坦恩”號戰列艦,和兩艘裝甲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澤瑙”號都剛剛點火,還沒有駛出港口。

日本賠給俄羅斯帝國的兩艘戰列艦已經抵達遠東,加入太平洋艦隊戰鬥序列。

太平洋艦隊還有眾多裝甲巡洋艦,遠東艦隊司令馬克西米利安·馮·施佩深知,遠東艦隊不是太平洋艦隊的對手,於是在德國宣戰的第一時間,施佩就下令艦隊點火,準備前往支持者眾多的南美。

阿穆爾空軍的兵貴神速,打破了施佩的如意算盤,密集的轟炸讓德國水手們無所適從,很多水兵還沒有跑到作戰位置就被炸彈炸死。

“馮·德·坦恩”號戰列艦是轟炸的重點,在第一批攻擊中,至少被六枚航空炸彈直接命中。

阿穆爾空軍的航彈採用高爆炸藥,不僅威力巨大,而且爆炸後還會引發大火,殺傷力驚人。

施佩不想放棄自己的旗艦,命令損管部門全力救火,水兵們也紛紛加入進來,受損較輕的“萊比錫”號輕型巡洋艦也趕過來幫忙。

德國遠東艦隊一共由艘主力艦艇組成,除“馮·德·坦恩”和兩艘裝甲巡洋艦之外,其餘四艘全部都是輕型巡洋艦。

轟炸引發的大火還沒有撲滅,第二批攻擊接踵而至,這一次依然是航空炸彈。

施佩正在指揮滅火,在第一批攻擊中受損同樣嚴重的“沙恩霍斯特”號被大火引發爆炸,整艘軍艦直接斷為兩截,造成至少0名還沒有來得及撤離的水兵,以及正在滅火的救火隊員陣亡。

此時“格奈澤瑙”號也已經燃起大火,“德累斯頓”號輕型巡洋艦在躲避轟炸的時候慌亂擱淺,“紐倫堡”號輕巡洋艦直接傾覆,只剩下“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完好無損。

只用了半個小時,實力排在亞洲第三位的遠東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施佩看著已成火海的軍港欲哭無淚,救火隊員依舊在努力救火,然而已經無濟於事。

下午點,施佩命令唯一倖存的“埃姆登”號離港,隨後下令棄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