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人的性格里本來就沒有忠誠這一說,跟喬治相比,尼古拉反倒不太像俄羅斯人,堪稱誠實可靠小郎君。

真正將巴爾幹國家籠絡在俄羅斯帝國周圍的,是信仰和利益。

尼古拉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俄羅斯帝國就將揹負上沉重的道德枷鎖,被一票巴爾幹國家徹底綁架。

喬治也沒打算撕毀盟約,德國都還沒有開始動員,俄羅斯帝國急什麼。

對付奧匈帝國,根本不需要俄羅斯帝國親自上場,喬治也不玩戰術訛詐,真到要打奧匈帝國的時候,喬治帶著巴爾幹聯盟,就能把奧匈帝國安排的明明白白。

“可這樣會導致巴爾幹國家不再信任我們。”

尼古拉猶豫不決,巴爾幹聯盟是時代沙皇的心血。

“不,只有在俄羅斯帝國的實力下降到,不足以讓巴爾幹國家信任的程度,巴爾幹國家才會質疑。”

喬治也不是崽賣爺田不心疼,尼古拉並沒有找到統治巴爾幹的正確方式。

巴爾幹國家如果利用的好,會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重要幫手。

否則就會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枷鎖。

小尼古拉還是很懂事的,沒有在會議上公開反對喬治。

但是等將軍們離開之後,小尼古拉終於按耐不住。

“喬治,你只需做好你的事,不要干涉我的工作。”

小尼古拉提醒喬治,他才是陸軍大臣。

“所以你就把這一切搞得一團糟!”

喬治生氣,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小尼古拉被認為是喬治之外,帝國王室最能打的將軍。

可笑的是,小尼古拉沒有指揮過任何一場戰爭。

喬治能理解小尼古拉的心情。

但是該說不說,小尼古拉真沒那個能力。

另一個時空世界大戰爆發後,小尼古拉是俄軍總司令。

於是在世界大戰爆發後的一年內,俄羅斯帝國損失了00萬人。

正是因為小尼古拉的糟糕表現,讓尼古拉忍無可忍,於是尼古拉將小尼古拉撤職,自己親自擔任俄軍總司令。

這不僅沒能挽回敗局,反而導致尼古拉因為俄軍的連續失利,徹底喪失威信,

俄羅斯帝國既然已經確定總體戰略,那麼就要堅定不移的執行,最好讓戰爭首先在英國和德國之間爆發。

實在不行也沒關係,反正戰爭爆發後,德國的首選肯定還是法國。

“難道我們什麼都不做?”

尼古拉憋氣,喬治似乎根本就沒有把沙皇特使死亡這件事放在心上。

“當然要做!”

喬治堅決不吃虧。

要反擊奧匈帝國,辦法多的是,在喬治看來,奧匈帝國的兩元制處處都是漏洞。

奧匈帝國人口最多的日耳曼人,只佔總人口的%,人口第二多的匈牙利人佔%,剩餘各種族,最高佔比只有%。

和俄羅斯帝國一樣,奧匈帝國境內的暴動和起義也是此起彼伏,充分利用這一點,足夠讓奧匈帝國自顧不暇。

聽完喬治的計劃,兩位尼古拉臉上都寫滿了茫然。

喬治希望奧匈帝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和奧斯曼帝國的少數民族一樣,要行動起來,努力爭取獨立地位。

奧匈帝國境內的波蘭人超過00萬,羅馬尼亞人大約0萬,連塞族人都有0萬,這都是難得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