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關東

時下戰列艦流行混裝主炮,用較小口徑的速射炮,彌補大口徑主炮的火力不足。

隨著大口徑艦炮技術的進步,大口徑艦炮在提高射程、射速的同時,精度和威力都大幅提高,火炮瞄準技術的進步可以有效提高火炮命中率。

然而採用兩種口徑主炮射擊時,因彈道和射速不同,彈著點觀測、火力控制都不能統一,使主炮射速和命中率都受到影響,這個問題在對馬海戰中表現的尤其明顯。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於是才有了皇家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

對馬海戰現在還沒有爆發呢。

可以說正是俄羅斯帝國海軍用自己的覆滅,推動了“無畏”艦的誕生。

喬治想證明“全重型火炮戰列艦”的優勢也容易,自己造一艘出來,不辯自明。

可就像米柳京說的那樣。

你一內河艦隊,要什麼戰列艦?

不過帝國海軍部也沒有閒置海參崴造船廠的船塢。

或者擴建亞齊蘇丹國的椰城造船廠。

帝國海軍部倒也不是冥頑不靈。

參考聖彼得堡造船廠的成本,帝國海軍部為兩艘戰列艦,一共要支付給海參崴造船廠00萬盧布。

椰城造船廠的裝置和技術都比較簡陋,現在只能造捕魚用的小木船,和當初的海參崴造船廠差不多。

“大海軍計劃”要造艘戰列艦,聖彼得堡造船廠的大船塢不夠,只能同時開工艘。

和氣候環境惡劣的海參崴相比,地處熱帶,全年都可以開工的東印度,其實更適合發展工業。

東印度雖然島嶼眾多,漁船的需求量卻不大。

喬治乾脆大筆一揮,繼續開建新船臺。

不過也不要對帝國海軍部寄予太大希望,“大海軍計劃”的戰列艦,動力依然是往復式蒸汽動力機組,而不是最先進的帕森斯蒸汽輪機組。

剛剛從東印度回來的彼得有意見。

海參崴造船廠的船臺現在都被佔用,要造也是明年才能開工。

事情到了這個程度,喬治也無話可說。

帝國海軍部將海參崴造船廠納入計劃,其中的兩艘戰列艦,要在海參崴造船廠建造。

這兩艘戰列艦參考法國設計圖,排水量大約.萬噸,.萬馬力,航速節,裝備兩座雙聯裝0毫米主炮,座雙聯裝毫米速射炮。

這也可以理解,因為東印度獲取食物太方便了,到處都是吃不完的熱帶水果,東印度人根本不需要捕魚,就能活下去。

與其在海參崴造船廠開建新船臺,不如在東印度成立新的造船廠。

“大海軍計劃”要造的艘戰列艦,採用的都是海參崴裝甲鋼,和海參崴生產的主炮電力驅動系統。

那就造吧。

喬治卻不想在東印度發展工業。

至少現在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