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沒一句實話(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章沒一句實話
《春帆樓條約》簽訂的當天,俄羅斯帝國就向日本發出戰爭威脅,稱日本如果佔領遼東半島,俄羅斯將聯合德國、法國,向日本展開軍事行動。
同一天,威廉二世下令將一艘戰列艦和一艘巡洋艦調往遠東,加強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實力。
法國決定加入干涉的原因是,日本在清帝國的擴張,同樣影響到法國的利益。
喬治和伊格那耶夫不同,是真動真格的,阿穆爾軍區已經接到動員令,野戰部隊隨時做好進入清帝國干涉的準備,預備役也開始集結。
高麗軍方配合阿穆爾軍區行動,將一部分軍隊調往清高邊境。
此時日方還沉浸在戰爭獲勝的巨大驚喜中,並沒有將三國聯合干涉放在心上。
於是月號,俄、德、法聯合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明確要求日本放棄遼東半島,限期日之內答覆。
日本這時候才意識到,俄、德、法是真的準備武力干涉日本擴張。
日本人的第一反應是,請求英國幫助日本對抗來自俄、德、法的壓力。
維特從經濟角度出發,提醒大公們最好冷靜點。
“別擔心,英國人不會干涉的。”
相反如果日本同意俄、德、法的要求,俄德法的內部矛盾,尤其俄羅斯和德國的矛盾就會激化,這更符合英國的利益。
“日本那麼弱小的國家,都可以動員萬人參戰,日本人是怎麼做到的?”
“先生們,我們無力發動一場規模超過萬人的戰爭。”
喬治太瞭解英國人了,基於這個前提,喬治相信英國不僅不會干涉,甚至會建議日本接受俄、德、法三國提出的要求。
“如果是尤里耶夫斯基超級公爵的話,我們或可以較小的代價,逼迫英國人讓步。”
謝爾蓋態度同樣堅決,馬來戰爭充分暴露英國人在陸地作戰中的弱點,在謝爾蓋看來,幾乎可以用不堪一擊來形容。
訊息傳到聖彼得堡,尼古拉再次召開御前會議,討論應該如何應對英國可能的干涉。
於是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喬治這邊。
維特的理由很充分,俄羅斯帝國要是停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維特甚至可以組織滅國之戰。
阿列克謝態度堅決,俄羅斯帝國在柏林會議中,幾乎失去了第十次俄土戰爭的所有成果,0年過去了,這依然是俄羅斯帝國最大的恥辱。
“我們不能讓步,否則柏林會議就會重演。”
波別多諾斯採夫對維特的工作不太滿意。
英國如果幹涉,就會促成俄、德、法三國的進一步聯合。
這將導致英國在歐洲逐漸被邊緣化。
“日本為了發動戰爭,可以停止國內的所有建設,並下令從國王到大臣節衣縮食支援戰爭,我們可以做到嗎?”
“英國人不可能和我們在陸地上作戰,只要我們將目標控制在遼東,英國和日本就不可能獲勝。”
喬治語出驚人。
伊格那耶夫對喬治在馬來戰爭中的表現極為推崇。
“英國如果幹涉,會導致我們和德國、法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這是英國人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給英國人當狗是沒有好下場的,隨時可能被英國拋棄。
事情的發展果然和喬治預料中的一樣。
月號凌晨,日本國內電告駐三國公使,同意放棄遼東半島。
遼東半島作為日本人的戰利品之一,日本人放棄也是有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