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恐慌絕望後普京的選擇(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52章 恐慌絕望後普京的選擇
報表,能夠正式成型要到3月份。不過最終的資料相差肯定是非常有限的,現在手上的報表已經足以精確地反應去年歐俄的經濟狀況了。
看著報表,普京似乎能夠感覺到自己的血壓在上升,2012年用一個詞可以形容,那就是“急轉直下”——原因當然是因為中國“油氣去能源化”導致的全球油氣價格暴跌,而且根本沒有轉機。
這本賬是很容易計算的,歐俄去年的油氣生産平均成本大約是18美元桶,産量1.桶),總成本178億美元;原來計劃的收入按照對歐洲的優惠價格,大約是60美元桶,預計總收入,594億美元,預計利潤300億美元左右去掉國內消費的部分);但暴跌導致的實際交易,平均價格27美元桶,實際收入266億美元,實際利潤57億美元去掉國內消費)。
實際的利潤,相比最早的預算,暴跌近250億美元!
歐俄的人口約9000萬人,2011年gdp約7000億美元,人均gdp大約是不到8000美元,看起來還不錯。但是2012年完全停滯。
油氣縮減的收益,看上去只佔全部gdp的5左右,並不算是決定性的收入,但這幾乎是中央財政唯一的活錢的來源,軍費以及一些建設專案,都要靠油氣的收入。而且絕對數字也不少了,歐俄的財政收入佔gdp的總比例,不過是20出頭,油氣收入暴減的幅度,大致也要佔到財政收入的25。一個國家一下子少掉了25的財政收入,這是何其可怖的經濟困境!
而且真正最恐怖的事情,是低油價,幾乎確定無疑地就是未來,歐俄恐怕很難有再等待高油價時代回血的機會了,未來的油氣,只不過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罷了,既然不再是能源,又是全球産油國競爭日益縮小的市場,那麼歐俄因為油氣資源,對於歐洲和其它國家形成的重要影響力,也會不斷縮小。換言之,新時代歐俄戰略重要性的最大一根支柱,已經坍塌。
普京嘆息了一聲,從自己上臺的2000年到2011年,歐俄的油氣有過11年最好的日子,歐俄得以保持一個大國的基本體面,就是因為這11年的高油價。九十年代歐俄的悽風苦雨,讓4000多萬俄羅斯人拋棄俄羅斯人的家園,加入了亞俄,國家一度風雨飄搖。完全是油氣的高價,使得自己當政後,能夠利用油氣的收入,重塑一個資本主義的俄羅斯,讓全國穩定了下來。
當政之初,自己以打擊寡頭而聞名,其實自己不過是以一幫聽話的寡頭,替換了原來那些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老幾的老寡頭而已,對於俄羅斯的經濟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真正讓全國人民生活好起來的,還是因為油氣收入。有了油氣收入,就可以整頓歐俄的各種企業,建立起相對前蘇聯時代雖然衰敗,但仍然足以提供歐俄作為一個大國必須的基礎工業。
更重要的是,利用油氣收入,歐俄大力發展了農業,現在歐俄是歐洲最重要的農業大國,産能要遠高於那個不孝子烏克蘭。當年的傻子赫魯曉夫非要發展玉米,其實俄羅斯是非常好的小麥産地。這恐怕也是短期歐俄能看得到的最大産業增長點了,農業發展的空間,仍然巨大。
除了農業能讓普京感到一些安慰以外,想到其它的産業,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了苦笑。歐俄雖然穩定了最起碼的基礎工業,但這些産業,在國際上毫無競爭力,就算在國內,高收入的人群,也都是用進口貨,最好的用中國貨,其次用亞俄貨,沒有人看得上歐俄自産的産品。他自己也知道,價效比和質量款式都確實不行,俄羅斯人從民族本質上,就不擅長這些商業和産品。
軍事上的複興,其實也還是個空架子,主要還是要靠吃老本,11年時間投入上百億美元,不過是讓新的歐俄軍隊,相對原蘇聯末期的蘇聯軍隊,恢複了一些元氣而已,進步的程度非常有限,好在歐洲各國也是一樣,他們那些年經濟都很困難,誰想把錢,投到軍隊這個無底洞呢?
真正最讓人絕望的,還是眼睜睜地看著亞俄的飛速發展。亞俄核心區350萬平方公裡,已經與中國的蒙北八省,合成了中北大市場,所有的産業和建設標準,乃至收入水平,都在向中國標準快速靠攏,逐漸變得與中國本土無異,這自然與歐俄,開始形成了天壤之別。
由於這種收入、産業和就業的接近,去年即2012年開始,亞俄與中國本土之間,撤銷了邊境管制,兩國的國民,可以自由地在兩國居住、旅行、就業,非本國國民,也只需要報備領取“居民證”,就完全享有彼此同等的“國民待遇”,甚至就連社保和醫保,都可以在兩國通用。再發展下去,他孃的那就變成一個國家了。
除了亞俄,中亞也是一樣,那裡的原蘇聯人口,除了烏茲別克,本來就比亞俄人口還要少,所以除了烏茲別克以外的4國,據說現在的中國化程度,相比亞俄還要高,當地的原生民族,終究文化程度,是無法與俄羅斯人相比的。
20年滄海桑田呀,從199年正好是20週年,20年下來,亞俄
與中亞,都已經中國化了,只剩下歐俄作為俄羅斯的主體,還在苦苦掙紮。
幾年前普京訪問中國和亞俄,總算是把國家關系穩定了下來,開啟了正常貿易和正常往來的新階段。但普京很清楚,危機只不過是推遲,而不是真的結束了。
即使前些年歐俄經濟穩定下來,但人口仍然在流失到亞俄,每年平均要減少6070萬人口,這還沒有算新生兒帶來的增量,實際上是每年流失約180萬人,這是長期的失血。原因原其實很簡單,用美元gdp來衡量,歐俄的人均gdp還不到8000美元,中國本土是人均8萬美元以上,是歐俄的10倍,而亞俄的人均gdp在2012年已經突破了5萬美元,是歐俄的6倍多。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只要亞俄保持對歐俄開放自由移民,歐俄的人口當然會持續流失到亞俄,而且歐俄還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對亞俄“閉關”嗎?兩國關系一旦走到這個程度,歐俄的外部環境,立即會急劇惡化,中國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們,那個時候會如何對待歐俄?
亞俄現在有約2.5億人口,gdp總量大約是12.5萬億美元,是美國總gdp不到7.2萬億美元)的1.8倍,是歐俄總gdp的18倍以上,已經是僅次於中國和南美殷華的全球第三經濟大國。
所以亞俄現在對於歐俄,表現出寬松和照顧的態勢,表現出很明顯的強者心態——原來的俄羅斯邦聯條約規定,30年後要進行兩國各自的全民公投,這是一種對賭條約,誰的制度更好,更能得到民眾的支援,誰就吞併對方。亞俄現在勝券在握,自然姿態就高。
還有最後的10年,又趕上了油氣産業的“末日”,歐俄有什麼條件來翻盤呢?如果10年後亞俄的人均收入是歐俄的10倍以上,這些原來羨慕資本主義的國民,肯定轉過頭來,擁抱社會主義。
至於現在歐俄的上層建築,這些寡頭富豪精英們不願意,又能怎麼樣呢?沒有了民心,亞俄在中國人支援下,分分鐘就可以像當年的原蘇聯解體時一樣,把你們統統搞死。搞一些政治上的小動作、陰謀詭計,怎麼可能扭轉歷史的大趨勢?
俄羅斯人與東歐人還不一樣,不像東歐人那樣,仇視社會主義制度和gc主義。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仍然有蘇聯的輝煌和自豪存在,他們原來擁抱資本主義,是因為看不到蘇聯社會主義體制的未來,而對於中國那種東方式的社會主義,太過陌生。
現在亞俄成功了,5000多萬的俄羅斯人,在亞俄享有高品質的高收入生活,這對於歐俄的俄羅斯人,心理上就是沖擊非常大了。隨著兩邊生活水平差距越來越大,普京可以肯定,大多數歐俄的俄羅斯人,肯定會迴心轉意,10年後要他們重新擁抱亞俄社會主義,根本就是一點困難都沒有。東歐人或許會疑慮和反對,但俄羅斯人不會。10年後在歐俄的公投結果,現在就已經可以看得到終點了。
某種意義上,歐俄的壽命,已經只有10年了,這是俄羅斯資本主義最後的機會。普京長嘆了一口氣,原來自己在德國認知的那個理想的人類體制,在中國體制面前,是那麼的不堪一擊嗎?就像中國人常說的,原蘇聯的體制,是走岔了路,走出了社會主義的範疇,真正的社會主義,當然要比資本主義強一百倍,中國的事實,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