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原來是從葉門動手(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25章 原來是從葉門動手
西元1996年10月,葉門首都薩那。
侯賽因·胡塞從裝甲車上下來,冷冷地看著總統府裡的騷亂,火光和爆炸時而可見,他很清楚,總統薩利赫以及他的親信衛兵,不過是在垂死掙紮而已。
葉門是個戰亂不停的地方。1994年之前,是南北葉門之間的沖突,北部雖然佔優,但南部不服,1994年內戰,北方戰勝了南方,才實現了統一。
兩年多以前,胡塞是薩利赫的盟友,因為他們宗教上都是什葉派的分支,屬於栽德教派。
但問題是,接下來葉門的路線,兩個人分道揚鑣了。總統薩利赫是溫和派,企圖彌合什葉派信徒與遜尼派信徒之間的宗教沖突,但問題是,胡塞是虔誠的什葉派信徒,是絕對的激進派。胡塞和他建立的“青年信仰者”組織,根本不相信與遜尼派合作的可能性,在他們看來,這個國家,只能由什葉派統治,否則遲早什葉派,會被遜尼派殘酷地清洗。
胡塞這樣考慮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葉門2000多萬人中,有2大約是什葉派,雖然什葉派一直在政治上主導葉門,但畢竟遜尼派的人數要多一倍。這種宗教上的巨大分歧,長期的宗教仇殺,使得葉門這樣的人口比例,其結果就是完全不能穩定。
胡塞的夢想就是建立“神權葉門”,實行政教合一,什葉派完全控制葉門,才能讓葉門逐漸變成一個什葉派為主的國家,而不是再讓遜尼派,逐漸侵蝕葉門的什葉派宗教根基。
胡塞想這樣搞,他是很有信心的,原因就是伊朗什葉派政府,已經給他樹立了典範。
在新時空,霍梅尼雖然“中道崩殂”,但他的弟子們都是牛人,所以他的很多思想,仍然對伊朗世俗政府影響很深,而在宗教上,最關鍵的是實現了一種“教法創治”的邏輯——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的什葉派法學概念:即依據經書、聖人語錄,透過類比和公議方式,有針對性地建立新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教法條款和律例,說白了就是現代社會的制度創新。
舉個例子,就是說現在遇見一個新鮮事物,伊斯蘭宗教傳統經書上沒有說過怎麼辦?伊朗什葉派按照教法創制的邏輯,就可以透過過去的案例、經驗、精神,來創製出新的宗教內容,而因為這些新的內容是現代人創制的,所以就能創製出符合現代工業文明的內容。
這種伊斯蘭新法學,大概可以算是在傳統伊斯蘭宗教與工業現代化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使得兩者之間,不再是水火不容。
雖然這種“宗教革命”,肯定是不徹底的,說白了是一種雙向妥協,宗教與世俗現代化,各退一步。但在伊斯蘭世界,這已經是最先進的。而新時空伊朗又有中國的支援,因此伊朗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伊斯蘭世界唯一可以稱之為“工業國”的國家,能夠生産大部分的基礎工業産品。
相反,遜尼派的海灣七國,胡塞對他們是看不起的,這些國家,其實還保持著部族制度,甚至比不上以前的阿拉伯哈裡發帝國,那畢竟還是“帝制”,總比部族制度要強吧?遜尼派混了幾百年,反而倒退回去了。
遜尼派的這種格局,就讓其上層與底層,幾乎完全割裂了,上層基本上是西方化,而底層則是傳統宗教完全不變。更討厭的是,由於伊朗是波斯人而不是阿拉伯人,在他們看來,什葉派就是竊取了阿拉伯人對穆斯林宗教的解釋權和領導權,因此伊朗支援的,他們就必須堅決反對——伊朗既然搞出了教法創制,那遜尼派就絕不能採取這種方法,而遜尼派的對策就是,更加強調遵守過去的穆斯林法規,一點都不能變。
所以胡塞認為,這些遜尼派的國家,雖然因為石油資源而暴富,但根本沒有能夠解決國家進步的路徑。現在靠的,不過是因為石油資源豐富,可以收買和養活全體國民。如果沒有了石油資源,他們就會現出原型,國家必然崩潰。
葉門可沒有海灣七國那麼多的石油資源,葉門只有少量的石油開採。所以選擇什葉派還是遜尼派,在胡塞看來那是不言而喻的,只有走伊朗的道路,葉門才能得到拯救,作為葉門的什葉派領袖之一,這毫無疑問是安拉賦予他的使命。
正因為這種認知,對於總統薩利赫對遜尼派妥協的“溫和路線”,胡塞是完全嗤之以鼻的,妥協能解決葉門的問題嗎?唯有完全的伊朗什葉派化,才是葉門的出路,激進才能拯救這救個沉淪的國度,葉門哪裡還有妥協的餘地?
雖然信念堅定,但胡塞之前,並沒有能找到契機,他與薩利赫的矛盾越來越大,但他也深知,自己“青年信仰者”組織的實力,並不足以推翻薩利赫,掌控葉門。胡塞只能是不斷地蓄積力量,等待契機的出現。
採取這種緩進策略也是不得已,因為胡塞組織的主要支持者是伊朗,但並不是伊朗世俗政府,而是其中的部分宗教人士。伊朗的世俗政府,心力都放在伊朗的現代化上,並不願意過多地支援葉門什葉派,那樣的話,必然與葉門的最大鄰國即遜尼派的沙烏地阿拉伯發生激烈沖突,兩國畢竟在協調石油利益上,是有共同點的。
胡塞
當然不知道,由於在新時空伊朗的政局,在中國維護下一直比較穩定,宗教情緒沒有那麼激烈,所以才導致了伊朗政府,並不願意介入葉門的兩派爭端——自己的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要去挑事呢?
當然,伊朗的什葉派宗教組織,態度還是積極的,擴充套件什葉派宗教的勢力,顯然被他們認為是天職,胡塞組織得到的支援,主要來自這些宗教團體的支援。但他們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胡塞組織因此實力也是有限的。
契機最終還是出現了,完全沒有想到,美國人轉了180度的大彎,願意全力支援胡塞組織。去年1995年)10月,美國人找上了他,願意“無條件”地全力支援胡塞組織奪取葉門政權,建立一個完全由什葉派掌權的新葉門。
美國人當然是不懷好意,所謂的“無條件”,其實還是有條件的。他們的意圖胡塞現在也搞清楚了——如果胡塞組織奪取了葉門全國的政權,由於在沙特的臥榻之側,出現了一個宗教激進的什葉派政權,沙特必然全力以赴試圖撲滅胡塞的新葉門,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是幾乎肯定的事情。
所以美國人要把這種趨勢變成現實,他們要大力強化胡塞組織的軍事能力,讓胡塞組織能夠打敗沙烏地阿拉伯,讓胡塞組織能夠侵入沙特乃至阿曼等國,毀掉海灣國家的大量油田。
美國人雖然過去與海灣七國,都是所謂的“盟友”,但現在他們的競爭性越來越強,因為美國出口的油氣越來越多,正因為如此,他們似乎逐漸把海灣七國,看成了敵手,如果能毀掉這些國家部分的油氣田,那麼一方面美國可以佔據更大的油氣出口份額,另一方面油氣的價格也會暴漲。
胡塞震驚於美國人的狠毒,過去的盟友,轉眼就被他們當成了敵人,果然只有利益是永恆的,所謂的友誼在利益面前,一錢不值。
但美國人的提議,太讓他心動了。熊熊的野心燃燒 ,讓他感到不能拒絕,因為這可能是葉門,也是他的胡塞組織,唯一的勝利機會。
胡塞一向以“青年信仰者”的組織力而自豪,如果能夠獲得充足的武器彈藥和正規的軍事訓練,建立的軍隊一定比那些王爺們養的狗要強得多,美國人就可以提供這樣的支援。
獲得了美國人的援助,不僅可以建立起他夢寐以求的新葉門,還有可能打敗遜尼派的海灣七國,將什葉派的事業,向這些國度推進。而且葉門的石油資源很有限,如果能得到部分的海灣石油,那麼葉門就有了發展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