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南美革命戰略的巨大轉折(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99章 南美革命戰略的巨大轉折
到了西元1988年的8月,三國與秘魯聯邦之間的輿論戰達到了巔峰,彼此都毫無掩飾對於對方的敵意。
其實這些輿論都是有套路的,智利等三國,自然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作為對自身的包裝,攻擊秘魯聯邦是一個模仿gc中國的赤色政權,在內部全面鎮壓“”民主人士,剝奪他們的財産,壓制國內思想和輿論,實在是個獨裁政權。
秘魯聯邦對三國的反擊,則是指責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軍政府獨裁,包括所謂民選的阿根廷在內,都是獨裁軍政府的馬甲,智利那種屠殺監禁數十萬人的政權,也可以叫“自由民主”?說白了就是美國的三條狗,試圖重演白人對南美殖民侵略的歷史一幕,三國都是白人為主的政權,這絕對不是意外。三國現在正在籌備的,就是在美國指使和指揮下,試圖對秘魯聯邦發動侵略戰爭。
這樣的輿論攻擊,攪渾了整個南美,三國以外的國家,由於南美反美情緒一直占上風,所以多數表現出對秘魯聯邦的同情和支援。三國以內,其實左翼也大量呼籲民眾,反對三國對秘魯發動侵略戰爭,認為這是給美國人做炮灰,侵略秘魯是民族的恥辱雲雲。
但所有這些輿論戰其實都改變不了戰爭趨勢。只不過這個時候,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三國會贏得戰爭,沒有多少人對秘魯聯邦的力量有著正確的認知。甚至美國也大大地低估了秘魯聯邦的力量。
秘魯聯邦初興城,一場高階軍事會議正在舉行中。陶志明、重房信子、胡安等人都參加了,秘魯聯邦即將改稱秘魯人民共和國,軍隊也將改稱秘魯人民解放軍,這是亮明瞭政治上的旗號。在內部,現在已經使用新的稱呼了。
“秘人解”總司令張秋火,在國內的時候,就已經是西南戰區的司令員,來到秘魯,對外以中事顧問團團長的名義,但實際上擔任了秘人解總司令的職務,全權指揮這一次的南美會戰。
中事顧問團副團長、秘人解總參謀長黃明生,親自對整個會戰計劃做了說明:
戰役方向一是智利,目標是安塔卡馬沙漠,這裡本身就是當年智利與玻利維亞和秘魯的戰場,有著重要的安塔卡馬走廊。1826年三國從西班牙手中拿下這一地域的時候,玻利維亞據有安塔卡馬荒漠中部的安託法加斯地區,秘魯佔有荒漠北部塔拉帕卡地區,智利則取得荒漠南部地區。
但由於中部和北部,都發現豐富的硝石和鳥糞,智利在英國人的支援下,1879年到1880年,智利與秘玻兩國發生了南美歷史上著名的“硝石戰爭”,打敗了兩國,奪取了整個安塔卡馬沙漠,使得玻利維亞,喪失了安第斯山脈與太平洋沿岸之間的全部領土,變成了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經濟受到重創,從此一蹶不振。而智利也因此變成了全世界領土最狹長的國家,關鍵就是這個狹長的海岸安塔卡馬沙漠,它構成了整個智利的南半部。
現在智利既然在美國支援下,試圖侵略秘魯,那麼自然我們也不會客氣,在這個戰略方向上,就是“恢複歷史”,將智利的勢力,完全逐出這一地域。如果得以實現,新秘魯的海岸線將大大擴充套件,透過多個原玻利維亞等地的安第斯山口,修築道路後,就可以打通安第斯山脈以東的新秘魯腹地,與安第斯以西的海岸之間的交通連線,未來將大大有利於與世界各地的貿易往來。
戰役方向二是巴拉圭方向。本來巴拉圭就是南美革命第二步的核心,巴拉圭可以說是南美南部的戰略之軸,這個地方牽連了阿根廷、巴西的重要利益。
當年巴拉圭可以說是南美最進步的力量,1862年左右的巴拉圭,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一派欣欣向榮。這引起了巴西和阿根廷的嚴重不滿,本來巴拉圭和烏拉圭這兩個小國,就是被這兩個“大國”作為彼此沖突的緩沖區的,在兩國看來,兩個小國都是“盤中餐”,怎麼可能讓他們崛起呢?巴拉圭的興盛,成為了他們的眼中刺、肉中釘。
1866年4月巴拉圭戰爭爆發,巴西、阿根廷加上兩國扶持的烏拉圭反對派政府,三國同盟開始進犯巴拉圭,到1869年,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陷落,雙方大小數十戰,用盡了最大的想象力,使戰爭的慘烈程度,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極限。
巴拉圭當時人口只有50萬人,在這場戰爭後下降到戰後的22萬人,全部男子只剩下了2萬多人,當時就連10歲到12歲的巴拉圭兒童都上了戰場,為了迷惑對手,童子軍們甚至貼上假胡須沖鋒,巴拉圭確實打到了最後,絕不投降,戰鬥意志極為頑強,這大概是南美歷史上最有意志力的一隻軍隊。
在完全失敗後,巴拉圭就失去了15萬平方公裡的領土40國土),此後類似玻利維亞,是一個一蹶不振的內陸國。
這樣的歷史,當然可以利用,在會戰進入巴拉圭境內後,完全可以用“用複仇”的名義,組織名義上的“巴拉圭”軍隊攻擊阿根廷和巴西本土,以“收複故土”的理由,實現兩個戰略目標:切掉巴西的南部三州南裡奧格蘭德、聖卡塔琳娜、巴拉那);切掉阿根廷的東北四省米西奧內斯、科連特斯、查科、福莫薩)。
巴西和阿根廷這些所謂的領土,歷史上多數都是從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侵略奪取的。現在嘛一報還一報,既然中國在南美的整體戰略,不考慮顛覆所謂南美三強這三個白人資本主義為主的國家,那麼嚴重地削弱他們的國力,就是一種替代方案。
顯然,這個方向必然是與巴西和阿根廷主力會戰的方向,最主要的軍事力量,需要投放在這個地域。
如果這個方向的戰略得以成功,那麼就會形成新秘魯巴拉圭的南美社會主義聯盟,而另一個小國烏拉圭是被放棄的,因為此國超過90都是歐洲白人後裔,印第安人只佔4.9,社會基礎不好。不像巴拉圭,至少95的人口都是印歐混血種人。
戰役方向三是秘巴邊境的亞馬遜雨林區,主要目標為巴西的西部四州朗多尼亞、馬託格羅索、阿克裡、亞馬孫),這裡地域面積極為廣大,但巴西在此的力量卻很薄弱,人口也很少,主要是未開發雨林地域。這裡的攻勢,主要是沿著大河,因為絕大多數的聚居點,都是在河邊,例如亞馬遜河兩邊。
亞馬遜雨林地區,在歷史上就是玻利維亞和秘魯,面對巴西侵略,不斷後退的歷史。這裡相當於原來葡萄牙殖民地巴西)與西班牙殖民地秘魯、玻利維亞)之間的“未確定歸屬”地域,但在各國獨立後,由於巴西強盛,不斷進逼,最終把整個地域,都納入了巴西疆土。例如最西邊的阿克裡州,就是巴西逼迫玻利維亞,用3000多公裡的廢土,就“交換”到原屬玻利維亞的19萬平方公裡的阿克裡領土。
所以三個戰略方向,從南美的殖民歷史的角度出發,就是“恢複歷史”之戰,是秘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恢複他們歷史上最大疆域的戰爭,這樣在南美和全球的輿論上,就能變得複雜化,你總不能說這三國就是侵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反倒是“反侵略”吧?都是有歷史淵源的!
而且這樣的戰爭,隱含了“印第安人複興”和“南美原住民反抗歐洲白人侵略”的政治正確性——中國在國際上當然要放大這方面的輿論,使得美國和歐洲國家對三國的支援,被等同於支援殖民主義、種族滅絕和帝國主義。中國會在發展中國家的世界,將巴西、阿根廷和智利這三國,異化為白人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反動國家,事實上他們本來就是,根本談不上“異化”。
陶志明和重房信子等人,已經聽得目瞪口呆,這樣的會戰規模,遠遠超過了他們此前的想象,這根本不是針對三國的“邊境反侵略戰爭”,而是不折不扣重繪南美地緣格局的超級大戰!
中央下了如此大的決心,讓他們振奮不已。尤其是重房信子,如果這不是嚴肅的軍事會議,她早就手舞足蹈了,這一場大戰,毫無疑問將是她人生的巔峰,是她夢寐以求的革命之火璀璨燃燒的大時代!
實際上,這個戰略出臺不久。李思華在和趙雲騰仔細協商後,是根據現實條件的變化,提出的新策略。
關鍵的變數,就是美國經濟危機的爆發。1987年的北美金融戰,把美國拖入了經濟衰退的經濟大危機,這使得美國的力量嚴重削弱,其軍備複興,遠不如原時空的同時代。而且進一步拉大了與中國的經濟差距,預計到198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接近美國的10倍,這樣的差距下,世界革命策略,再過於保守,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