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歲月靜好與青春飛揚(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95章 歲月靜好與青春飛揚
周平安擠上了輕軌,下班高峰的時刻,輕軌還是有點堵的。座位當然是沒有了,他拉著把手,感覺有點疲倦,這兩天的工作有點累,回家要早點休息。
他摸了摸敞開的包,給兒子和女兒帶了他們喜歡吃的甜糕,還熱著呢,需要放點熱氣。想到一對兒女,他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自己就是個普通人,當年上的職業技術學校,學的平面設計,其實也沒啥設計天賦,現在也不過是熟手了而已。老婆也是職業技術學校,學的會計,兩口子就是一對最普通不過的城市居民了。不過兩口子本來就沒有什麼大的理想,有兒有女,太太平平地生活,已經是很好了。
兩口子都差不多,考不上大學,戀家又不想去參加流動民兵,那是要吃苦的,而且就業在外地。既然不想離開本地,當然與體制內包括國企都無緣——早年還可以進,但後來就不可能了,本地哪有那麼多的公職,除非去外省那些新開發的城市。
畢業後當然主要方向就是私企,做生意是沒有考慮過的,自己肯定不是那塊料。折騰了三個工作,這第三個總算是穩定下來了,畢竟自己六七年的歷練了,還算是個熟手,雖然談不上那種驚豔的創意啥的,基本的水準是有的。
現在的工作,一年下來有個9千元左右,老婆差不多有8千多,加一起1萬7,生活也足夠了。兩人6年多前結的婚,兩口子一起貸款買的一套110平米的組屋,大約1萬,雙方父母又支援了3萬5,首付了5成,可以少貸點款。6萬5的貸款,30年內不鎖定還款年限,每年年底付利息5即3250元,去掉房貸,兩口子還能落下近1萬4,還算不錯。
這幾年養2個孩子,沒顧得上還本金,打算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還,也不用急,打算20年還完,每年還個500元,以後工資高了每年多還點,這樣利息負擔,也可以每年降低一點,畢竟是按每年剩餘尚未償還的本金計算的嘛。何況,國家發展那麼好,未來自己和老婆的工資也會漲的嘛,這幾年工資也加了不少了。或許不用等到20年,15年左右就能還清了。
5年前就有了老大是個男孩,2年多前又有了一個小公主。兒女雙全,雙方父母都非常滿意,也不打算再生了。養孩子太費心力了,倒不是因為養不起。免費教育是國策,連中飯都包了,小孩子的醫療每年也是交個100元就全保。父母要負擔的,不過是衣食住行,這本來就是應該的。小時候的奶粉錢是多花了些,可是小孩子營養最重要嘛,以後不管能不能吃,現在哪有吃不起飯或穿不起衣的呢?食物和衣服,都是挺便宜的,自己這種家庭,又不會買那些昂貴的品牌衣服。
兩口子都有電瓶車,現在輕軌也非常方便。看到那些開轎車的雖然羨慕,但也沒有想過現在要去買一輛,國家對私人轎車還是限制,私車因為稅收很重導致車價貴,油價更是貴得要死。聽說目前一些企業在研發全電動的新能源車,等電動車成熟以後,就會全面放開轎車市場,或許到那時候,可以考慮一下。其實就算現在買車也是買得起的,中級車才2萬左右嘛,微型車只有幾千塊,關鍵就是油價太辣手了,實在是用不起,也不知道為什麼國家要這樣的嚴格控制,發展轎車産業不也是很重要的嗎?
衣食住行和醫療教育都不愁,生活就沒有太大的壓力,一家人到小館子吃個肚兒圓,也就3050元,還能經常和朋友們喝喝小酒,日子還是過得很舒坦的。他計劃著等到孩子大一點,每年就帶他們出去旅遊一趟,五六天的功夫,大概有個大幾百塊也夠了,一家人住個普通的“快捷賓館”,一天也不過20元,交通上高鐵很便宜,飛機也是負擔得起的,又不是經常坐。
要說心理有啥憂慮,還真有兩件。第一是孩子的教育,兩口子雖然自己沒啥出息,但為人父母,總盼著孩子能夠有更多出息。兒子看上去挺聰明的,喜歡拆拆弄弄,而且才5歲已經認得不少字了,還能簡單算術,或許能比自己有點出息。
幼兒園的老師告訴自己,領袖曾經指示過教育部門,要努力培養天才,尤其是在科技領域。自己的兒子在幼兒園裡是出色的,不過是早熟還是真的智力優秀,現在可不好說,領袖還指示不能拔苗助長。
按照領袖的說法,天才大多數來自於兩種模式,一種是傳統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個人刻苦努力,加上努力的方向正好有天賦,在專業上就越來越強,最終磨煉成天才;另一種是個人興趣帶動,如果個人對某個方向,有了深度的興趣,不斷往這方面鑽研,恰巧這方面又確實有天賦,也能成為天才。
過去的中國,傳統上當然是第一種天才為主。第二種天才可是要有經濟基礎的,例如小孩子對飛機很感興趣,但家裡連給他買個模型都沒錢,興趣怎麼可能變成專業?但隨著中國人民日益的富裕,條件就別了,當然也要發展第二種天才,這是從1970年代就開始強調的。
資本主義的西方尤其是美國,是注重第二種天才的,這是因為美國曾經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嘛,而且他們國家貧富分化,那些富人很有錢,他們家庭
的子弟,自然可以從興趣出發來發展,而西方歷史上,很多科學發明確實是這樣“玩”出來的。例如富蘭克林著名的雷電實驗,是他和他兒子一起弄的,至少要做一個金屬杆的風箏吧?舊中國的時候,中國人飯都吃不起,誰有興趣搞這些名堂呀?
不過領袖說西方一味推崇第二種天才,這就是扯淡了,興趣只是發展天賦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不可能絕對。把從興趣發展,就看成是天才;把苦讀研究,就當成書呆子。這可是一種思想上的病態,實際上真正的大天才,往往是兩者兼備的,不但對研究的方向,有深厚的興趣,而且苦讀研究,把精力都用在了研究上。
周平安覺得領袖說得很對很。所以對兒子也應該看他的造化,如果有什麼興趣,自己能支援的,就鼓勵他朝著自己的興趣前行。要是經濟上支援不了,就只能鼓勵他靠自己努力讀書,以後考個好大學,未來可能有機會,再去研究自己的興趣領域。
不過嘛,這是最好的想法,要是兒子和自己一樣,不是讀書的料,那要麼走流動民兵這條路,要麼像自己一樣,讀個職業技術學校,在老家找個私企就業。說實話,現在要在流動民兵和職業技術學校兩者之間,為兒子選擇,自己還是猶豫不決的。恐怕到時候,還是要兒子自己決定,流動民兵辛苦,但未來成就可能比較大,但要離開家鄉,自己捨不得,只能是最後看兒子的心氣了。
至於女兒,現在還太小了,什麼都看不出來,以後再說吧。
另外一個擔心,就是自己和老婆未來職業的穩定性。這兩年,每天都能聽到到新聞裡,談那些智慧化、無人化等的科技發展,說很多現在的職業,未來都會被無人智慧機器替代。這有點可怕,自己的平面設計,老婆的會計,可不是啥特殊的職業,萬一被機器取代了呢?這份工作能不能幹到老,還真的有點吃不準了。老婆那裡也一樣,現在各種財務軟體不斷的出現,現在還是人使用軟體,未來全變成人工智慧或者全自動化了怎麼辦?可別到老了學不到了,反而丟了飯碗,雖然國家會安排,但自己能解決不是最好嗎?
等到孩子大點都上學了,也許自己應該和老婆,都去培訓另一門吃飯的技藝,以備不測嘛,也讓她不要天天打麻將了,現在玩得都快入迷了。
國家這點做得特別好,開辦有大量的技能培養班,例如現在最火的計算機程式設計。教舍場所以及水電教具,都由國家提供,所以學費特別便宜,只要幾十元,其實就是對兼職老師們的一點補貼。他們並不以此為生,主要是為了獲取貢獻點。想到貢獻點,周平安特別羨慕,他也想多賺點貢獻點啊,可是自己的那幾把刷子,那裡夠去為人師表呢,老婆那個會計,在自己看起來,也就比水貨好點。
出了輕軌站,很快周平安回到了家,剛開門,小女兒跌跌撞撞地跑過來:“爸爸!”她已經能夠叫人了。周平安眉開眼笑地放下包,抱起了女兒,看到兒子正在那裡組裝一部模型坦克,彷彿根本沒看到他這個爸爸,招呼也不打一個,這個臭小子!
當他從包裡拿出甜糕時,兒子似乎才反應過來,趕緊跑了過來,被他扇了一下屁股:“先去洗手!”
他掰了一塊甜糕,慢慢地喂著女兒,心裡有著喜樂平和。
晚飯的時候,周平安宣佈,明天是週六休息日新中國從七十年代開始五天工作制),全家去表姑父周平安表哥)那裡做客,他表哥在本城郊區的一個鄉寨,那裡地方大,表哥住宅的背後,就是他家分管的一片山林,可以挖爬山挖竹筍,還有小溪可以摸魚抓小螃蟹,他家還養了不少小雞小鴨。表哥的兩個孩子,都比自己的兩個小孩大,可以陪著兩小玩。
兒子首先高興得跳起來,幾個月前他去過一次,就一直念念不忘。女兒還不太理解,不過看到哥哥手舞足蹈,她也咿咿呀呀地揮舞起小手。
周平安喝了一小口酒,看著老婆仔細地喂女兒吃食,內心一陣滿足,這就是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詩和遠方,但過得踏踏實實,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