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讓我再瘋狂一次的安德羅波夫(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85章 讓我再瘋狂一次的安德羅波夫
“他……他怎麼敢?”勃列日涅夫渾身顫抖,臉上滿是憤怒之色。
契爾年科沉默地坐在病床的一邊,他不想過多地就這個話題發言,最近他已經感覺到了安德羅波夫開始不掩飾他的鋒芒,而勃列日涅夫已經病成這個樣子,真的還能壓制安德羅波夫?明哲保身才是對的,自己可不能成為安德羅波夫的敵人。
雖然勃列日涅夫算是契爾年科的恩主,沒有勃列日涅夫的賞識,就不會有他的今天,但年老成精的政治人物,有幾個是單純的?總不能讓他付出生命的代價。
他隱隱對安德羅波夫感到了畏懼,安德羅波夫牢牢地控制了克格勃,其實這遠比控制軍隊更可怕,蘇聯的軍隊已經是馴服的工具,在攻擊性上遠遠比不上克格勃。
這一次,安德羅波夫立案,調查一宗牽扯到勃列日涅夫女兒加琳娜的鑽石盜竊案。勃列日涅夫的連襟茨維貢將軍多方阻撓,並公開為外甥女辯護,其實鑽石是偷的,然後被孝敬給了加琳娜。他的阻擾,對安德羅波夫又有什麼用?茨維貢頭部中彈,死在了克格勃總部的辦公室裡,安德羅波夫對必然來到的勃列日涅夫的責難,有過一點畏懼嗎?
再聯想到前段時間到了大黴的勃氏的副手和第一接班人——克裡姆林宮二號人物安德烈·基裡連科。勃列日涅夫選了安德烈而不是安德羅波夫,作為他的繼承人,結果呢?
安德烈的女婿,試圖出逃英國尋求政治避難,結果被克格勃制止,而且這完全是事實,他的女婿供認不諱,安德烈在政治上徹底垮臺。從那以後,安德羅波夫其實已經贏了,有幾個人還敢與他作對?依靠接近老年痴呆的勃列日涅夫嗎?他的權威其實已經不夠了,沒人敢把賭注,下在隨時去世的他的身上。
契爾年科同情地看著勃列日涅夫,其實他已經不是他曾經熟悉和仰慕的那一個勃列日涅夫了。在他執政期間,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74年底兩次中風之前和中風之後。
中風之前的勃氏,開明能幹,那個10年蘇聯不斷走向巔峰和強大,雖然趕不上中國,但在質量上似乎也不差;但中風之後的的勃氏大概是志氣消磨,變得消極僵化,大搞追求虛榮、任人唯親,並廢棄了給蘇聯帶來轉機的柯西金改革,讓蘇聯陷入了停滯和衰敗,與美國經濟實力的差距越拉越大。
這些變化其實自己都看在眼裡,但無能為力,安德羅波夫的進攻性很強,他當然早就不滿了,只不過不敢冒險發動而已,現在就是在等勃氏的自然死亡而已,他不想作為第三個政變上臺的蘇聯領導人。
最近的2年多,老勃多次中風和心髒病發作,頭腦遲鈍,無力執政。這個時候,你還想要安德羅波夫對你有多少忍耐呢?你對他的敵意,使得他越來越不耐煩服從你的命令。何況你的那些親戚和寵臣,太不像話,例如你最寵愛的女兒加琳娜,簡直是無法無天,而且做事太差勁,偷來的鑽石也要,簡直是貪婪無極限。
契爾年科想了想,對勃列日涅夫說道:“我安排人員,對這一次事件,先進行仔細調查吧,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他決心採取“拖字訣”,以老勃現在的狀態,說不定過段時間,他自己都忘了。
此人實際上一直算是勃列日涅夫的秘書、參謀、知己和朋友,他長期在機關工作,長於意識形態和黨務,但從未經歷基層和獨立地區領導工作的鍛煉,人們稱他為“典型的,造詣很深的機關權勢分子”,但缺乏工農和各行業的基本知識和經驗。
契爾年科執掌公共部長達17年,任何一份檔案,包括最為機密、至關重要的檔案,都不可能繞過公共部。哪些檔案能夠呈送到勃列日涅夫的案頭,哪些人能夠陳述自己的意見,勃列日涅夫有必要見哪些人,都主要取決於契爾年科。而且他的操守很好,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儉樸生活,可以說是“出淤泥而不染”。
但現在這樣一個老勃的最重要親信,其實都已經向後縮了,不願意殉葬。
契爾年科走後,勃列日涅夫卻是難得的清醒,他努力思考著,眼中不時冒出寒光。
“請坐。”安德羅波夫看著面前恭敬的特洛尼科夫,心裡感到滿意,蘇聯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幹部,哪怕此人野心勃勃,與中國人勾搭,但是他有著足夠的進取心,一點都不懈怠,精力充沛,充滿了行動力。現在蘇聯的幹部,躺平混日子的太多了,需要這樣的行動派,他也願意給這樣的人以重要的職務。
特洛尼科夫身體前傾地坐下,隨時準備聽從領導的詢問。
“你長得很像你的父親,看來性格也像,熱情而又主動,這點很好。我與你父親當年認識的時候,兩個人都還是青年人,年輕真好。”
特洛尼科夫面露微笑,沒有做聲,他知道這只是領導在感慨過去而已。
安德羅波夫轉向了正題:“在這個計劃中,中國人要付出很多,他們並不缺資源,非洲可以提供他們我們能夠提供的一切,中國人的意圖是什麼?”
特洛尼科夫好不猶豫地回答:“他們想建立在蘇聯內部的影響力,希望有一個親中的政治派別,在蘇聯擁有重要的
地位。”
安德羅波夫笑了,小家夥一點都不掩飾,很坦白。不過也是,中國人幾乎打的是明牌,你們蘇聯需要民生工業和民生産品嗎?中國可以提供一切的基礎,但中國要對蘇聯能夠發揮重要影響。特洛尼科夫繼續說道:
“中國的經濟力量,已經超過了世界的一半以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其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5倍,超過蘇聯的7倍。擁有這樣的絕對力量,他們當然想逐步支配世界。核威懾的時代,不可能透過戰爭,但可以透過經濟和市場,所以他們希望,透過經濟力量,讓我們蘇聯,逐步變成他們的一個附庸市場,但這也是我們可以利用來解決我國經濟結構嚴重問題的一次大機會。”
“我們國家內部,總是有主張對歐美緩和的強大力量,這算是親美派和親歐派嗎?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有一個親中派呢?更好平衡吧。”
說完這些,特洛尼科夫緊緊地閉上了嘴巴,領導不需要他高談闊論,講清楚觀點就行了。
安德羅波夫內心同意,在蘇聯蘇內部匯入中國力量,現在是有一定平衡作用的,蘇聯必要的糧食和其它民生産品進口,可以得到更穩定的解決模式,而蘇聯的油氣出口,在未來幾年必然依賴中國。
中蘇兩國的經濟體制,其實現在差別很大,中國可以說是一種公有制與私有制的混合制,他們很多的央企,都是混合制企業,與蘇聯完全公有制的體制是不一樣的,而且他們有非常多的私人小企業。
蘇聯必須改革,中國人的經驗,肯定是有些可以參考的,事實勝過語言,中國建國40多年的高速發展,充分證明瞭其體制的有效性。
當然,安德羅波夫並不認為蘇聯應該模仿中國的體制,兩國的國情相差很大,例如中國大量的小私企,放在蘇聯恐怕都是幹一些投機倒把的事情,無論是歷史傳統還是民族性,蘇聯都必須在總體堅持過去體制的前提下,最佳化完善,而不是另起爐灶。
這個“新西伯利亞經濟大區”計劃很有趣,避開了必然會導致激烈爭論的蘇聯歐洲地區,選擇了一個次優地域。這樣改革的風險降低,而改革的阻力也降低。應該可以試一試,蘇聯的民生工業太過落後,民生産品不僅數量品種都太少,而且品質太差,民眾很不滿意,全部進口中國和歐洲産品也不現實,能夠自己生産是最好的,還能學習中國的經驗,建立起一批“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合資國企。
安德羅波夫又問道:“這些合資企業,都要採用中國的國企制度嗎?”
特洛尼科夫回答:“是個,中國人這樣建議,而我也認為事實證明,中國國企的管理模式更現代化、更有效率,值得我們的國企學習。我個人認為,未來我國的國企,應該進行改革,不管是不是學習中國的體制,但現在這樣僵化的狀態,是不可持續的。”
他這話說得猛了點,於是偷偷地看了看安德羅波夫的臉色,看見他仍然保持微笑的神色,他才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