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反其道而行之的ngo

李思華向主席敘述了洛克菲勒和基辛格來訪的這件事情。

主席默然了許久,說道:“帝國主義的進攻方式,花樣翻新呀,確實是不可小覷,這種軟性的手段,我們自身還很缺乏。”

李思華同意主席的看法,說道:“寇可往,吾亦可往。西方資本主義的這些手段,我看有一些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例如透過打著民間旗號的基金會,來滲透一些國家的特定階層和行業,從而推廣我們的優勢産業和注入某些思想。我們現在並不缺乏資本,不過我們的貨幣,並不被西方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接受,這還是一個弱點。”

“有些當年所謂知名民主人士的二代,可以用起來,當成我們一系列基金會的招牌,以應對西方指責我們基金會,都是gc紅色政府操縱的指責,大家都拉到一個水平來運作和鬥爭嘛。但實際的操作,還是要完全掌握在我黨的可靠同志中。”

“西方各國現在都在發展洛克菲勒基金會這樣的機構,叫做非政府組織,英文的縮寫叫ngo。表面上是指以某種社會福利目標為宗旨,從事非贏利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不屬於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國家所建立。其實這些ngo都是屬於西方的某種政治勢力,是資本主義所謂軟實力的不穿軍裝的軍隊。”

李思華向主席說明瞭ngo的巨大作用,尤其是思想控制,例如原時空美國滲透哈薩克的ngo,數量高達2萬多個,花樣種類的豐富,簡直讓人瞠目結舌。美國現在在全球很有名的“和平隊”、“無國界醫生”等組織,就是ngo的典型。

美國和西方利用這些似乎沒有侵略性的ngo,滲透到每一個“有用”的國家,甚至包括蘇聯在內。這些ngo形成了在所在國的一張網,用各種不同的利益,拉攏腐蝕所在國的官員、上層建築、社會中堅、知識分子,向他們傳播和灌輸西方的思想,同時侵蝕所在國自己的産業。

典型就是洛克菲勒基金會透過醫藥衛生和農業支援的腐蝕。醫藥方面,他們會讓所在國的醫療界,都變成他們醫藥公司的相關利益人,幫他們在所在國鼓吹和推廣美國醫藥,排斥所在國原生的本土醫藥力量,從而間接地達到控制所在國醫藥領域的目標。

農業支援方面也是一樣,讓所在國的專家學者,都變成被他們豢養的“叫獸”,鼓吹當地的農業,按照美國需要的方式來發展,從種子到肥料,再到生産的品種,同樣形成一個利益鏈,從而控制該國的農業。

對所在國傷害最大的,還不是這些具體的産業,而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思想和文化侵略。這些ngo在所在國的多個領域發力,鼓吹和推廣美式資本主義的思想,所謂的“民主化”和“個人自由”,他們會把上層階級的子女,送到美國和西方留學,會邀請當地的“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到歐美講學、參加論壇等等,會不斷在所在國執行各種慈善活動,贊助災民,獲得當地民心,從而可以便利地推廣他們的思想,建立起保護傘。

總之,就是舍小利而圖大利,用小恩小惠和小利益,拉攏所在國易於拉攏的人群,在所在國形成一個為他們說話的代理人階層,從而控制所在國的某些關鍵的民生産業,掌控有利於他們進一步軟性侵略的輿論環境,壓制當地民族覺醒和自立的力量。他們傳播的思想核心,就是要形成“只有實行西方的民主制度,才能改善生活。”這對第三世界所在國民眾的欺騙性,還是很強的。

主席的神色越來越嚴峻,他站了起立,踱了幾步,轉身向李思華說道:

“這一套系統,對於蘇聯的殺傷力,恐怕會非常強。我們是創立了一種以經濟活動為基礎的社會主義,但蘇聯不是,利益驅動被排除在經濟生活之外。正因為如此,ngo的利益吸引,對他們幹部和民眾的腐蝕性,就會很強。”

“民主這個概念,雖然複雜多元,但在這個時代,無疑是最吸引人的。我們也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民主的宣傳,要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民主只能來源於革命,而並非是西方式的選舉,那不過是在資本主義的不同代理人之間選擇,是換湯不換藥。”

“對於所有的民族國家,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都是無價之寶。做不到的,就無法維持自己的合理利益、正當利益,就會被美國這樣的新殖民主義者,操縱和一步步深入地控制和吸血。”

“美國ngo的這一套體系,確實是他們創新出來的戰略性武器。武器本身是中性的,是操縱武器人的立場和思想,決定了武器的殺傷方向。既然是有用的武器,而且是戰略性的武器,那我們也應該盡量去發展和使用,讓其為我所用。正像你所說的,寇可往,吾亦可往。”

李思華泰然自若地說道:

“我們完全可以建立一個相應的體系,實際上已經有雛形了。在國內我們這些年,建立了大量關於農村發展、扶貧、貧困兒童教育、婦女兒童保護、醫療衛生和傳染病防治、弱勢群體救助、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半官方機構,他們也累積了很多組織起來,進行真正慈善和幫扶的經驗和能力。現在要做的,只不過是在他們的支援下,建設一批所謂完全民間的相

應機構,從而降低那些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壓力和他們上層建築的警惕性。”

“而且在經濟上,我們也已經具備了充分的能力。今年西元1960年)到年底,我們的gdp大約會超過1.7萬億人民幣,相當於6800億美元,而美國預計是5430億美元左右,我們是他們的1.25倍,比他們多了14,在財力上,已經可以負擔大規模的ngo部隊。”

“用美元來計算的話,年底美國人均gdp大約是3000美元出頭1.8億人口),而我們是800美元8.5億人),是美國人的14強。雖然相比5年前人均差距似乎並沒有拉近多少,但這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人口出生的最高峰,出生率遠遠高於美國,今年新生人口是最多的,預計會達到3000萬新生兒。”

“我國這樣的生育高峰,預計還會持續10年,到1970年以後生育率才會逐漸下降。那個時候人們自我實現的傾向會變強,而生兒育女的興趣會下降,加上老人多了,死亡率也會上升。這是現代生活對人民的影響。但這並不太過影響我們能夠動用的財力和其它資源。”

“今年人均不到800美元,看起來還比較落後,其實這個資料在全球,都算得上是中上了,已經搭上了這個時代高收入國家的邊界。而且我們發展的速度無與倫比,這在發展中國家中,其實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其實等到未來生育率下降,我們的人均gdp,就會快速地增長。”

主席關心地問道:“你說未來十年是生育高峰,那你預計這10年我們會增加多少人口?”

李思華回答:“我估計要增加2.73億人口,也就是1970年會達到11.2億人以上。”

主席倒吸了一口冷氣,說道:“十年出生快兩個美國了,這樣的增量可不得了,10年後生育率真的會下降?”

李思華笑了:“是的,我非常肯定,我前世沒有一個國家逃過了這個規律,就算是最落後的印度也一樣,不過他們是在二十一世紀出生率才逐漸下降下。生活好了,養老靠的是自己的養老金,又有國家一套的養老體系發展,再加上現代社會家族觀唸的逐步消退,個人養兒防老和傳宗接代這樣的邏輯,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弱,總會反應到生育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