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為了誰的選擇權?

新加坡直轄市,趙雲騰的車開進了城市,他要去市委,與原時空一樣,市委書記都是擔任當地國衛部隊的第一書記,今天他就是來與書記,溝通本市國衛部隊的相關工作的。

新時空的新加坡,與原時空他看過的風光片,大不一樣,實際上現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都與他前世的印象相差很大,最主要就是因為強調中國風格、中國韻味和中國文化,加上強制性的5倍綠植比,城市變大了、建築風格不一樣了,呈現出來的城市風貌,就完全不同。

穿越每一個“標準城區”的時候,他得以窺見新加坡的城市風貌,這裡與內地很多城市不同的是,南粵的風格更加強烈,例如道路兩邊的商鋪,很多門頭,採用多層式“立體”灰塑,工藝精細,看上去色彩豔麗,璀璨生輝,很有浮雕感。

不過與傳統不同的是,不再是過去傳統那種以神話傳說、祥禽瑞獸為主,例如以龍鳳、獅子、麒麟、蝙蝠、喜鵲等為主題,而是多了很多新時代的特色,例如以經營的工業産品為背景,或者以人物形象、山川大河、宇宙星辰等為背景,整體更加多元化了。

新加坡的樓宇也不高,應該說現在中國的樓宇都不高,中央對高樓大廈是嚴格限制的。確實,如果不缺地的話,幹嘛要花那麼高的成本來修築高樓呢?把所有人都限制在一個狹小的地域,工作溝通是方便了,但安全等其它方面的隱患就很大。這些年各地輕軌高速發展,每個城市都修了不少,標準化城區之間靠輕軌往來,而城區之內修了不少的軌道電車,成為通勤的主要工具。

經過一條商業街,趙雲鵬從後座上打眼望去,發現人很多,熙熙攘攘,他還在中間看到了一些年輕的男女流動民兵,不由微微地一笑。他們穿著“制服”,是最好辨認的,最近幾年開始對所有流動民兵發“制服”,每年薄、厚各兩套,他們一般都會穿著制服走動。

看到有些流動民兵年輕的眼神中好奇的神色,就知道恐怕有些人,也是第一次來到這座大城市。趙雲鵬看過的近期資料顯示,目前在流動中的“流動民兵”,已經有3000多萬人,每一年的“畢業班”,即那些即將年滿5年的流動民兵,都是各地政府爭搶的物件,因為“好用”啊,他們透過5年的歷練,做各種工作實踐能力都很強,政治思想又過硬,基本上是拿來就能用、拿來就頂用,是基層幹部、工廠職工、鄉寨基層等領域特別受歡迎的來源。流動民兵加上四流工程的每年“流動經費”,高達gdp的0.5,據說以後還要逐漸增加到gdp的1。

正因為形成了這種趨勢,所以現在民間,對於子女參加流動民兵,各地家庭已經普遍從有點反對、但不敢違反國家政策,變成了認知為子女很好的出路。反正現在這個社會,子女想要有點出息,又想呆在家鄉,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流動,才有前途。

就算考上了大學也是一樣,現在大學本科都變成了5年制,之所以延長一年,就是因為每年現在是上學8個月,“假期”4個月,但其實寒暑假都只有1個月,還有2個月,就是利用全國已經建設起來的流動民兵基礎設施,到異地參與實習,2個月是勞動和實踐的歷練,5年時間就要異地實習10個月。更不要說畢業後,如果是當幹部,那就加入了永久“流官”的行列。

建國18年,流動民兵開啟16年,四流工程開啟10年,中國的社會已經因此變得面目全非,大流動席捲了整個中國,過去穩定的傳統社會不複存在。

又堵車了,雖然中國還在嚴格研製轎車的使用,但隨著收入水平變得富裕,轎車的數量還是快速地增長了起來,尤其在新加坡這樣的大城市裡。

突然一陣爭吵聲從車子邊上的街道傳來,趙雲騰轉頭從半開的車窗處,向聲響處望去,看上去像一對母子,青年的兒子與中年的母親。

耳邊傳來青年激烈的聲音:“我才不要去參加流動民兵!我要繼續考大學,不就是今年沒考上嗎?我複讀一年,明年一定考得上!”

青年的母親犀利地對青年說:“你考得上個鬼!複讀生要被錄取,分數要比應屆生高20分,你明年需要比今年的成績好個30分,才能考得上!你要有這個本事,今年不就考上了?”

青年回嘴:“爸爸和你不是一直跟我說:讀書就是為了選擇權嗎?我想上大學,還不就是為了選擇權多一些?要是當了流動民兵,未來的生活,不就一眼就望到頭了,有什麼意思?”

母親嘆了一口氣,說道:“那誰讓你今年沒考上呢?你想要選擇權,就要自己拼命努力。當了流動民兵,還可以繼續考大學,時間是沒有複讀充裕,但不用多考分數,同時還能保住自己未來的一條不錯的職業之路。兩全其美,有什麼不好呢?”

母子兩人吵吵嚷嚷著走遠了,趙雲騰卻因此陷入了沉思。

他心想,這就是“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與社會可以提供資源之間的矛盾”呀。建國之初,人民只要吃飽飯就能滿足,後來要追求家裡的幾大件、改善物質生活,現在有些人開始想要更多的選擇權,這是一種自我滿足的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建國之初人民滿足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現在則對後三種的需求開始追求。

這也是美國和西方資本主義用來攻擊社會主義的重要支點,意思是他們的人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自主擇業,而社會主義就沒有這樣的“自由”,每個人都被“極權政權”桎梏著生活,像是被約束的奴隸。

人的是無窮的,年輕的時候,沒有經過生活的毒打,很難滿足於眼前可即的“小確幸”,總是以為自己的未來,必然是星辰的大海,迫不及待地要投身大海,自己去闖蕩一番。社會主義為了保障底層人民生活的種種措施,就有可能被他們當作是一種桎梏,而不是福利。你越是約束,可能他們反而越是不滿,就會被西方汙衊為“人民對生活和自由的嚮往和追求,遭到了極權主義的鎮壓。”

實際上現在中國的約束,多數並不來自於政府,而是家庭,中國的家庭,總是希望青年能夠做出一種穩妥的選擇。在政府層面,除了與軍工、政治等有關的專業,無論是大學生還是流動民兵,並不強迫他們畢業後,要服從分配之類的,而是提供各種工作的機會,但也讓你可以選擇“自由”的道路。

但是所謂“自由”的道路,其實是很有限的,自己創業?加入私企?做自由職業者?多數人經過社會的毒打,還是會回頭,但回頭的時候,過去的機會可能就沒有了;或者以為自己闖出了一條路,但若幹年後,發現自己還不如當初做出“自然的選擇”。

大多數人的人生總是平凡的,但是年輕的時候,很多人是不會承認這點的。隨著社會逐漸富裕,這就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矛盾,國家有必要對此做出調整,需要有一些政策。

市委書記李洛熱洛情地與他擁抱。李洛是宋長彩總理的老部下,當初緬華時代的小通訊員,當兵若幹年後,又進入西北工業大學深造,畢業後到地方工作,也是屬於此時政壇少壯派中的中堅,年齡才40歲,他與趙雲騰年少時就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