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美國真正主人們的密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70章 美國真正主人們的密謀
西元1978年的深秋11月,佛羅裡達州,美國最南部的城市邁阿密。
雖然已經是深秋,這個城市仍然如同春天,這個大城市,本身就是因為溫暖的氣候,成為度假聖地的。
在一片私人海灘的別墅裡,一場特別的會議正在進行。
如果有美國人現在看清這場會議中參與的人士,估計他的下巴,都會因為吃驚而脫臼,美國東北部為主的“老白男”財閥家族的領袖們,幾乎都在這裡!這是一場美國幾十年都沒有出現過的盛宴!
摩根、洛克菲勒、庫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頓以及克利夫蘭等老牌八大財團的領袖全部在座,這些財團背後真正的主人——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斯蒂爾曼、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洛奇、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麥考密克、伍德、克朗等家族的“家主”或者話事的繼承人,幾十個家族,幾乎悉數在座!
如果熟悉美國當下的財閥組成,會發現有4大財團系統,被排除在這個會議上:德州財團、加州財團、矽谷財團、先鋒財團。
顯然,這個會議首先排除了南部與西部的2大財團,德州與加州,這2個財團雖然力量遜色於東北部,但素來獨立性強,而且在此次會議上心照不宣的是,這2個財團與中國的關系比較密切,貿易量很大,或許與他們不是一條心。
矽谷財團,是由黑石集團等幾家集團形成的新型財團,主要的投資都集中在新興科技産業上,與這些老財團爭奪新興科技企業的控制權,由於他們的生産基地集中在加州的矽谷比較多,所以被稱為矽谷財團。與老白男財團們,鬥爭多合作少,單單出於嫉妒,老白男們也會把他們排除在外。
先鋒財團,是新興財團中規模最大的一個,這個財團擅長於發現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各大財團原來並不重視的零售、食品等産業,現在被先鋒做成了超級産業,它還在各行業和歐洲等地,都有巨大的投資。
嚴格意義上,矽谷與先鋒,並不算是與會財團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這是因為這兩個財團並不搶佔地盤,他們投資的企業如果涉及地盤利益,也樂於與地盤財團合作投資,他們的投資主要是以行業為目標,而不是具體的地域,這使得他們被老財團們,認為威脅性較小。
由於這兩者都是新興的財團,老白男們的傲氣,讓他們覺得,這些新興家族還沒有資格入局。
摩根快速地掃視著與會者,他的內心很滿意,在當年把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主要力量逐出美國的行動之後,再沒有如此大規模的家族集會了,這一次是摩根家族發起的,說明摩根的號召力仍然不減。
這個會議的討論目標,是如何對付中國。
隨著美國的相對衰落,財閥們日益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這種威脅是全方面的,對不同的財閥,威脅的構成也不一樣。
例如對於摩根這個曾經控制美國80金融的家族,當然是中國讓美元霸權幾乎散失殆盡,美元與黃金脫鈎之後,至今與石油掛鈎的目標無法實現,導致美元日益成為僅限於美國的普通貨幣,甚至在歐洲,也只能算半儲備貨幣。
對於洛克菲勒,則是醫藥和石油市場的大量喪失,以及失去了全球的石油定價權;而對於其它很多財閥,他們傳統的實業,現在全球都開始失去了競爭力,因為中國産品的價效比更高。
但有一點是共通的,中國對於他們都形成了威脅。這就是他們對德州和加州財團不滿的重要原因,這兩個財團,一個靠著與中國領袖的歷史交往,另一個靠著西海岸的地利,與中國的貿易頻繁,中國的大量産品,透過這兩個財團來到美國,沖擊了他們的市場,而他們自己則獲利不菲,已經成長為足以對抗東北部財團的龐然大物了。現在加州財團排名全美第三,德州財團排名全美第五。兩者都不是當年被鄙視的荒蠻西部的牛仔和鄉下南部的土包子了。
幾天的閉門會議爭論很激烈,因為現在中國太強大了,美國財閥的力量,在美國是至高無上,可是與中國相比,那就算不了什麼了,所以只能是採取陰謀,但什麼樣的陰謀,才能壯大自己,打擊中國呢?一個又一個的方案被否決。
洛克菲勒三世聽得有點無聊,心想這些年我集中了全美國最頂尖的智囊,也沒能找到什麼特別有效的方法,都是些聊勝於無的策略而已。你們這些人,又能找到什麼好辦法呢?缺乏了硬實力,陰謀詭計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他忍不住發言,看到是尊敬的洛克菲勒,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仔細聆聽著他的言論。洛克菲勒說道:
“中國人的厲害,就是全面性。不管我們有什麼手段,中國人迅速就會有對應的手段還擊,由於他們的力量更大,所以我們在相持之後,往往處於下風,現在的ngo領域就是如此,導致我們推廣西方醫藥,受到很大限制,西藥的副作用,幾乎每一種都被中國人宣稱得醫學界人所盡知,阻礙了西藥的推廣。”
“但其實中國人按照我們西方的思路,在拼命地研發新藥,甚至包括最新的生物化學藥物。不過他們的思路
是,盡量降低藥物的副作用。中醫是一套落後於現代的體系,但不可否認,幾千年的積累,使得其中有很多合理可用的醫學和藥物知識。利用這個特點,逐漸使得中國醫藥,現在享有了與西方醫藥同等的地位,甚至在一些發展總國家,他們更認同中國的醫藥。”
“這種形勢是如何形成的呢?因為中國培養出大量的初級醫生,規模是我們西方的數倍,更不要說我們醫生需要的待遇很高。於是,中國人能夠向全球派出相當於我們數倍的醫生,慢慢地就取代了我們的地位。”
“我說這個例子,就是表明,中國人一點都不害怕我們正面的競爭,從李思華開始,中g高層對美國資本主義的這一套,就非常熟悉。如果是硬實力的碰撞,即算是醫藥這樣我們原來以為西方完全領先的領域,中國人也慢慢地追上來,最後可能完全超越。這是兩國硬實力的差距。”
“不要告訴我,你們熟悉的經濟學家,家沒有合理的預測。我現在相信中國到1980年,其以gdp衡量的國力,是美國的5倍,而工業力量,則是美國的7倍。所有實體産業包括軍事上的較量,除了核戰爭同歸於盡外,美國都只會是失敗的一方。無論你們現在設想什麼樣的策略,結果都是一樣。”所有人的臉色,都變得陰晴不定。
“任何大國的衰敗和崩潰,都只可能從內部開始。如果我們要有有效的策略,一定必須是能夠作用於中國內部的,能夠腐蝕他們的官員,麻醉他們的民眾,形成他們內部與我們一體的利益階層,能夠在他們的知識分子中,培養出我們的代言人,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麼只會是失敗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