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東非攻略之先吃肉(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41章 東非攻略之先吃肉
西元1969年的3月,趙雲騰終於踏上了非洲的土地,他的內心感覺很奇妙,兩世為人,他還是第一次來到非洲。
以坦尚尼亞為初始基地,解放軍開始組建非洲軍區和非洲戰區司令部,前者負責軍政,後者負責軍令,趙雲騰就是來推動此事的。
實際上他的職責當然不止於此,到1969的下半年,推動第一階段其餘五國革命的時機基本已經成熟,中央也不準備等下去,計劃在9月發動,到年底結束,實現對東非的“全面染紅”。
經過從1967年到現在約2年的大建設,坦尚尼亞這個非洲第一個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國家,框架算是搭起來了,初具雛形。
經濟的增長是驚人的,1967、1968不到2年,gdp大約是原來的年6倍的增長!
為什麼有這樣狂暴的增長呢?其實不足為奇,此前的坦國幾乎可以看成是一張白紙,也因此可以畫最新最美的畫。在獨立前,這裡可以說毫無工業,就連桑給巴爾和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當年也是靠黑奴貿易發展起來的;農業則是靠天吃飯,實際上也是原始的,連中國古代耕作都比不上;而賺點錢的礦業,其實也是小規模的,當年的英國殖民者並不把坦國當成是開採礦業的地域。
前總統尼雷爾上臺6年,確實也努力發展了一點加工業,例如食品業。可是規模太小了,坦國沒有資本嘛。
因此在坦g上臺後,中國在2年內大約80億人民幣的投入,數十個重點礦業和其它企業的投産,派遣的幾十萬幹部,則組織起了坦國從上層到基層的國家體系,在短期內就讓這個國家的gdp狂飆——舊貌換新顏。說來也算是資本加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的偉力,2年時間將一個原始社會,強行改造成了一個初步的現代社會,其中爆發出的力量,自然是驚人的。
按照中國派出的經濟學家們的估算和統計,解放前即1966年,坦國的gdp大約相當於16.5億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的話其國民人均gdp不過是50美元出頭,到1969年底gdp可能達到100億元人民幣,也就相當於人均不到700人民幣,即280美元左右,仍然是非常低的,不到中國的16,而且還很不紮實,其實是靠大量的金礦和其它礦山産出給撐起來的。在非常低的基數上增長,有資本投入的話,總是容易的。
例如,今年1969年的黃金生産,預計可以達到1000萬盎司,價值超過3.5億美元,差不多就是9億元,而其它大量礦業的發展,使得整體採礦收入,會超過50億元,超過坦國gdp的50。礦業産值暴增,而此時坦國人口不過是1400多萬人,自然人均gdp,就一下子飈上去了。
但無論如何,這樣的成長,在非洲完全是破天荒的,引起了非洲各國各界的巨大震動,坦國的鄰國就更不要說了,包括原來所謂“最發達”的肯亞,也目瞪口呆,他們的人均gdp,還不到130美元,預計1969年會不到坦國的一半!就連聯合國也注意到了,說坦國的發展,是非洲經濟發展的典範。
誰都知道,坦國能有這樣的發展,靠的是中國的大力支援。原來對中國“新殖民”坦國,非常不滿、各種腹誹和害怕的情緒,現在開始轉變為羨慕和期盼的情緒,很多非洲“知識分子”在想,要是這樣的“新殖民”,似乎很不錯呀,坦國的經濟和國民收入,明顯在起飛嘛。
最近半年來,非常多的非洲其它國家領導人,來訪問坦國,探究坦國發展的奧秘的。其中有不少跑來與中國顧問團“談合作”的,但都被顧問團以這是中央決定的名義給推了,明擺著,不變成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國家、不是中國路線的gc黨執政,中國瘋了,才會跑去無償支援,怎麼可能呢?
在此刺激下,中國在非洲各國扶持的中國路線即“毛派”gc黨們,開始飛速發展,尤其是中國從坦國直接幹預下的幾個鄰國,甚至肯亞也是如此,它的“發達”,只不過是相對於原來的坦尚尼亞和索馬裡這樣的最不發達國家而已,其實內裡還是一包草。
坦國開始充分發揮“示範國效應”,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思想,開始成為幾乎所有“進步知識分子”、必讀必研究的內容,美英雖然拼命地將坦國的成就,都歸因於中國的大量資本投入,但事實擺在面前,坦國可以給非洲人看的,可不僅僅是幾個大企業,而是真正的改天換地。
從農村的標準村基層組織、複雜農耕形態的種植園,到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基層幹部教育和培養,再到全國的教育體系,各種工廠的組織,其它國家的非洲人過來一看,就知道相比此時的坦國,自己國家那就是原始社會,這種社會組織的徹底變革,才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
其它國家也搞清楚了中國對坦國的援助模式,這種模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關鍵還不是貸款,因為有的非洲國家,從西方也能搞到一些。其它方面的援助,才是真正吸引人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幹部10年援助計劃,中國派遣幹部援助,培養當地幹部,然後在10
年中逐步退出,最後完全交給坦國自己管理。還有10年教育援助計劃也是如此,整個坦國的教育體系因此建立,可以培養出源源不斷的“現代國代民”,這種援助哪裡是西方可以提供的?
更不要說根據坦國資源稟賦,從頂層規劃開始的基礎工業體繫了。很多非洲國家都回過味來,中國是真正在打造親中國的非洲現代國家!
不過非洲國家的這些領導人也搞清楚了,中國只會大規模援助中國理論和模式下的gc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於其它國家,只會是“人道援助”,不可能大規模援助的,所以要讓中國大規模援助,就必須與中國深度捆綁,還不是僅僅在經濟上,而是在政治理念和國家體制下,都具有一致性。
這當然讓幾乎所有非洲國家的領導人都望而生畏,他們可不想放棄自己的階層和權力。但坦國的效果,是放在那裡的,他們不肯變,他們國家的很多人,卻想如同坦國一樣地變化,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在非洲大地上普遍點燃,即使還沒有燎原。
現在與趙雲騰溝通的,是索馬裡、烏幹達、蒲隆地、盧安達4個國家gc黨的黨魁及軍事負責人例如索馬裡人民解放軍的司令),還包括一些中國和次大陸派遣的關鍵幹部,他們是對口支援這4個國家的。<101nove.黨和4支“解放軍”,中國完全沒有從這些國家的政治人物中吸納,而是這些年在埃塞和坦國這兩大國家的基地,自己培養出來的,還是老方法,從這4個國家的青少年中選擇,然後長期培養,所以這些人的年齡都非常年輕,就連4個黨魁,現在都不過是30來歲。
這是在非洲採取的“先難後易”的不得已方法,否則連gc黨的統一組織性都無法達成,更何談建立和建設國家了。他們的培養年限,並不次於坦國gc黨,中國設立埃塞和坦國教育體系,是從1948年開始的,而吸納以上4國的青少年,則從1950年開始,迄今已有20年,早已儲備了大量的“人才”——至少按照非洲標準,可以算人才。
所以現在達到“畢業”標準,有著基礎政治思想以及小學以上文化水平的這4國人員,也有數萬之多,其中索馬裡是最多的,因為國家最大嘛,它有60多萬平方公裡,不過人口400多萬,現在有2萬多幹部和軍人。而盧安達和蒲隆地,則是2個2萬多平方公裡的小國,但人口相對密集,各有200多萬人。至於烏幹達,人口是最多的,現有700多萬人,所以培訓的青少年也比較多,超過了2萬人。4國的“畢業”幹部人員,總數達到了6萬多人。
而且這兩年來,由於坦國解放,開始大量從以上4國,吸納適合的1315歲的少年,透過2年短訓,讓他們至少可以成為最低標準的合格兵員或者是鄉村工作人員,有著小學兩三年級的文化水平。這樣的人員,已經超過了10萬。
所以以上的大約17萬人,才是中國在這4國推動革命的本錢和底氣。在這些地域,沒有任何政治力量、甚至包括西方支援的力量,能夠擁有如此堅實的團隊,雖然和國內不好比,但在非洲,這就是無敵的力量。<101nove.黨的總書記本約尼,以及盧安達gc黨的總書記比魯塔,信心最為充足,他們各有著近萬人的“畢業幹部”,以及作為1萬多人,作為軍隊基礎的“急訓軍人”,對付2個200多萬人的小國,力量完全是溢位的,根本不用考慮勝負的問題,他們關心的,已經是取得政權後如何發展的問題。<101nove.黨總書記齊圖圖,以及索馬裡gc黨總書記羅布萊,神色就沒有那麼輕鬆了,他們奪取政權並穩固的途徑,還是有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