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中國插手下中東戰爭的序幕

坦尚尼亞的革命,在全球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震動,是因為主要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在革命中死去的人數並不多。真正震撼了全球的,是發生在中東的另一場大戰,加上仍然在進行中的伊拉克戰爭,讓全球都感覺中東就是一個火藥桶,油價因此又猛然爆發了一波大的漲幅,直到戰爭結束。

西元1967年4月底的一天,中國駐埃及大使謝飛帶著一位中年男人,來到了埃及總統納賽爾的總統官邸,他們已經預約好了納賽爾,此前告訴他中國將有特使派到埃及,希望與納賽爾秘密溝通。

納賽爾當然同意了,他對此很好奇。尤其這是中國主動要求的。此時他正在總統官邸等待他們,並且推掉了上午的一切其它事務安排。

這些年埃及與中國保持著良好但又“普通”的關系,在支援阿爾及利亞反對法國殖民者的鬥爭中,中國提供了不少的武器,還在外交戰場上,支援阿爾及利亞人的獨立鬥爭,這贏得了阿拉伯人的好感,包括納賽爾個人也是如此。

但中國雖然已經是全球第一經濟大國,對於介入中東,似乎卻不是很感興趣,雖然他們強力地支援了伊拉克人反對美國的戰爭,但那似乎更多地是出於反美的意識形態,而不是真正對中東有很大興趣,他們的利益,幾乎侷限在了伊朗這個中東的“遠東”,在伊朗他們有很多投資,並且與政府和宗教界的關系都很密切。但除了伊朗,就很少關心其它中東的事務了。

中國現在也向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七國購買石油,但他們不願意支付美元,沙特等國也因為美國的壓力,無法同意“貨幣互換”模式。所以最後就變成了特殊的一種貿易方式,即這些國家每年進口多少中國的産品,中國人就買他們多少石油,相當於是一種“石油換産品”的等額交易,只不過用美元記賬來做為中介,雙方無需發生真實的美元交易,由這幾國自己的銀行來做劃撥。

中國的民生産品,已經是世界的主流,價效比遠遠高過美國和歐洲貨,因此這個折中方案,被海灣七國都接受了,而美國最後也不得不勉強接受,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這幾個阿拉伯國家,尤其是在伊拉克戰爭持續進行的過程中,美國的聲譽,在這幾國民間,已經是臭不可聞,這使得美國不能在伊拉克戰爭以外的各國利益上,太過強勢。

所以幾年下來,這種“石油換産品”的貿易,也做得越來越大,中國民生産品,已經成為了中東民間消費品的主要來源,埃及現在也是一樣。

但無論如何,中國在中東的政治上很低調,似乎也沒有和哪一國發展特殊關系的,所以納賽爾領導下的埃及,現在還是主要依靠蘇聯的支援,與蘇聯的關系要密切得多,雖然納賽爾也希望中國像蘇聯那樣支援埃及,那樣的話埃及的主要敵人——以色列,就將面臨比現在大得多的壓力。

納賽爾是有雄心壯志的,他的壯志就是統合阿拉伯民族,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阿拉伯現代國家,但這個夢想的主要阻礙,就是以色列——在以色列沒來之前,埃及跟波斯灣連成一片,跨過西奈半島就過去了。埃及如果能佔據巴勒斯坦,聯合伊拉克和敘利亞,利比亞等,就可以建立一個橫跨波斯灣和北非的強大帝國,重新將中東整合起來,阿拉伯人就可以實現組織起來,抵抗西方的打擊和入侵。

在納賽爾看來,一切的罪惡都是美國人造成的。以色列就是美國扶持起來的——美國要掌控中東,就必須防止中東建立強大國家。這幾年美國甚至發動了侵略戰爭,試圖完全佔領伊拉克,控制那裡巨大的石油資源。美國的這兩個行動,都是直接針對納賽爾的夢想的,讓他痛恨不已。

唯一可能破局的辦法,就是打敗以色列,幹掉這個美國扶持的國家,埃及才能強大。但是阿拉伯人的力量需要積累,現代戰爭,光靠人多是沒有用的。此前阿拉伯人就是忽略了這點,招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東戰爭的慘重失敗。現在埃及正在蘇聯的支援下,快速地建設軍力,與以色列再次一決雌雄的日子,可能不遠了。

那麼中國人找我是幹什麼呢?納賽爾內心猜測著。

謝飛帶著金武怠,與納賽爾握手寒暄,然後他告訴納賽爾,金先生是受到領袖李思華的親自安排,來向埃及預警的。

納賽爾臉色大變,他知道中國肯定不會開無聊的玩笑,一定是有大事要發生了!

那個金先生並沒有介紹自己,而是從公文包中取出了一個檔案袋,內有一份中國總參的分析檔案,以及一疊衛星照片。

金先生沒有任何廢話,直接告訴納賽爾,中國的偵察衛星,拍到了以色列很多部隊調動的照片,而發現這一事實之後,中國動員了cfia在中東尤其是以色列的情報網路,最終判斷以色列已經全面動員,將在6月初大舉進攻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

金先生警告納賽爾,美國不會像第二次中東戰爭那樣,催促以色列撤軍。最近的3月到5月,美國已經低價向以色列,提供了400多輛坦克、250架新式飛機,並派遣了1000多名空軍人員到以色列,實際上把美國看成是參戰的一方也可以,

他們只會拉偏架了。

至於阿拉伯一方的蘇聯支援,金先生也警告,中國判斷蘇聯不會參戰,只會支援,支援可以來自蘇聯在原油上漲上的獲利。所以這一戰,軍事上阿拉伯一方,只能依靠自己。

中國判斷,以色列發動戰爭的原因是,先發制人,摧毀阿拉伯各國在蘇聯支援下,正在不斷強大的軍事力量,尤其阿拉伯各國策劃的,改變約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這對以色列來說,是關系生死存亡的問題。

至於美國支援以色列,是因為在美國內部,猶太財團的力量,已經變得極為龐大,他們當然會支援以色列,而約翰遜並不會反對他們。在美國看來,這是對阿拉伯各國的嚴重警告,因為不管是埃及,還是敘利亞,都有不少蘇聯的訓練營,將伊斯蘭世界的聖戰者,經過訓練,源源不斷地送入伊拉克對美軍發動遊擊戰,所以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並不足奇。

中國也知道知阿拉伯國家現在對以色列的策略,是後發制人,以堅固的防禦,擊退以色列的進攻,但中國認為很可能擋不住。說白了,阿拉伯三國雖然準備了戰爭,但準備的是傳統的戰爭,例如埃及西奈半島以色列邊境地域,集中了10萬軍隊和1000多輛坦克。

按照中國的看法,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其實此前就已經準備與以色列開戰,但明顯準備不足,對於以色列的進攻,完全是缺乏預防。

金先生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兩方面軍事情報:

第一、以色列現在只有350架左右的戰機,看似相比三國的500多架相差較遠,但其實空軍實力在三國之上,因為從飛行員訓練,到以色列現在裝備的主力戰機法國幻影iii),包括埃及空軍在內,都相去甚遠,雖然埃及開始裝備了米格21這種先進戰機,但以現在埃及飛行員的程度,能夠發揮的戰力,恐怕是不及以色列飛行員的。

根據中國的可靠情報和總參的分析,以色列很可能在6月4日6日,空軍傾巢而出,襲擊埃及的軍用機場,優先秩序肯定先是10個戰鬥機機場,然後是埃及的轟炸機基地和混合機種的8個機場。在消滅埃及空軍主力後,才輪得到次要方向的約旦和敘利亞的空軍基地。以色列會採用多波次的反複襲擊戰術。

第二、以色列陸軍攻擊的第一重點方向,肯定是西奈半島,根據衛星照片研判,加沙、阿裡什和阿布奧格拉這三個方向,多半是重點物件;除了西奈,第二重點,是約旦的約旦河西岸,那裡有耶路撒冷聖地;第三重點,這是敘利亞方向的戈蘭高地。

相關情報,中國也派了特使通知敘利亞,不過對於與英國關系密切的約旦,中國沒有理睬,埃及自己通知吧。

陸戰的勝負,其實取決於空戰,誰有更大的空中優勢,就能夠對這個半沙漠戰區的敵人,進行充分的轟炸,這將決定陸戰的勝方。這裡不是山區,空軍的威力太大了,決定戰爭勝負的,可不是靠坦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