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中國留學潮(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30章 中國留學潮
雅克琳和她的閨蜜羅丹琳等幾個女孩子,相約到夜市吃宵夜,她回到學校宿舍,換了身“家居服”出行,夜市有時候,油煙還是挺大的。
雅克琳是來自法國的留學生,與很多西方留學生,喜歡選擇那些在西方比較出門的中國東部的大城市不同,她1年多以前來到中國晃了一圈以後,就申請了到貴州的貴陽市留學,學校不出名不要緊,她喜歡的是這樣體驗世界完全不同生活的機會,反正她並不是一個“事業型”的人,家裡還算富裕,也不指望她能有什麼成就。
貴陽最讓她喜歡的就是夜生活,她可是有時候,是有點瘋瘋癲癲的女孩子,很喜歡這種隨意就可以“浪蕩”一個晚上、但又十分安全的生活,以前在法國馬賽生活,當然也有夜生活,可是黑人和中東人越來越多,犯罪率不斷升高,晚上她可不敢像現在這樣“放肆”,那可是真的會有生命危險的,尤其是那些欲求不滿的男人,隨時覬覦著女人。
貴陽往往晚上十點多的時候,夜生活才全面的開始,她最喜歡的夜市,也是這個時間人開始多起來,到處燈火通明,偶爾在交通要道還會看到堵車,開玩笑,晚上十一點堵車!以前在法國從來沒想到過還有這樣的城市!這真的是座不夜城呀。
她也在巴黎呆過兩年,不過不管是巴黎還是馬賽,夜生活實際上都是屬於男人的,酒吧夜總會是主角,那都是男人尋歡作樂的地方。如果不是喜歡釣凱子與喝酒的話,女孩子也只能去去咖啡廳這種地方,相比貴陽的生活,真是差得遠了。
雅克琳自己的感覺,最大的差別就是三個,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消費的廉價,第三是公共交通的便利。
安全性就不用說了,法國相對於中國,那就是法國在地上,而中國在天上。中國的犯罪率太低了,以至於她在中國認識的當地朋友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例如晚上出行,會不安全這樣的顧慮。
她剛來中國不久的時候,晚上可是不敢一個人上街的。直到兩三個月後,結識了一些中國朋友,才發現此前的顧慮是多麼可笑,這是安全的中國,而不是現在有點動蕩的法國,她至今還記得她們對她的疑問,感到困惑而吃驚的神色。
貴陽的消費也是低廉的,這是一個所有産品,都要接受物價監督的國度,企業一般都不敢把自己的産品定得過高,可是有反奢侈品法的。所以雅克琳發現,她作為女孩子,一般消費最多的三塊:飲食、服飾和化妝品,都要比在法國省得太多了。
飲食方面,當然是對她印象最深的,法國以法餐出名,可那是少數高收入人群,才能經常享用的,而且菜品有限。中國飲食豐富的程度,恐怕相比法國是100倍以上,在中國的飲食中,她就感到了什麼是大國——這是一個1650萬平方公裡的大國,在相當於法國近50倍面積的國土上,出産的食物種類,簡直是無窮無盡。這個國家已經有65萬公裡左右的鐵路,和500多萬公裡的幹線公路,更有無數的鄉村公路,將各地的出産,源源不斷地運送到這個大國的各個角落。
例如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喜歡吃的海産品,在貴陽這個內地城市,她居然吃到了遠比在法國這個臨海國度、更多幾倍的不同海産!簡直讓她極為詫異!她後來才知道,中國有著龐大的近海養殖業,現在出産全球80左右的養殖海産,所以她在貴陽,才能吃到那麼多的海産品,而且非常便宜!她最喜歡的生蠔,價格還不到法國的110,據說就是因為中國已經大量養殖了生蠔,而法國多數還是捕撈的。
服飾也是豐富多彩的,只不過東方風格濃鬱,她開始的時候有點不習慣,因為樣式風格與法國相差很大,不過一年多下來,她已經習慣了,而且喜歡上了東方風格的服飾,品種可是太豐富了,市場上的流行換得非常快。她曾經對閨蜜們,說過這種印象,結果她們不以為然地說,中國的人口,可是法國的大約20倍,每個品種的衣服,哪怕都生産上百萬件,分到全中國,你很可能在街上也看不到重樣的,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
所以這樣的大規模機械化生産,服飾的價格自然就很便宜,她覺得只有法國的13到14的價格,這讓她非常喜歡,因為家裡給她的生活費,能夠讓她買更多的衣服了。上一次她拍了好多照片寄回法國,她媽媽和她那些熟悉的法國女孩們回信,都非常羨慕,有好幾個朋友,說自己也要來中國,太有趣了!
生活上改變最大的是化妝品。她的那些中國閨蜜,看到她以前用的法國化妝品,都勸她趕緊扔掉,因為那些都是化工生産的化妝品,她們認為毒性很大,長期使用很傷面板。在中國,除了極少數品種,國家規定化妝品行業,只能是使用天然材料,不得化工合成,因為這樣的安全性才最好,對面板也才有最好的幫助。她們都知道西方習慣使用化工品,國家就曾經批判過,說這是西方資本主義對女性的欺騙。
最初的時候,她對這種理論是將信將疑,但是聽起來好有道理,天然植物萃取的,總比化工合成的要安全吧?一年多下來,她已經完全接受了這個理論,並且深信不疑。她還買了不少中國化妝品,寄
給她媽媽和她的姐姐,並詳細向她們解釋了中國人的理論——人家幾千年的經驗,可不是歐洲能比的。她們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不過對於她寄回去的化妝品很喜歡,尤其是她媽媽。
來到中國,她才發現法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在大多數方面都是錯誤的。雖然全世界現在都知道中國是全球第一經濟大國,但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她來之前以為中國人的生活,應該還是貧窮的,雖然可能比世界上那些其它的發展中國家好一些。
但來了之後,她才發現這種印象是完全刻板而錯誤的。中國普通人的生活,並不比歐洲普通人的生活差。她印象最深的是學經濟的閨蜜羅丹琳,有一次給她的解釋:中國人均gdp,雖然還不到美國人的40,可是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人的收入結構,是倒金字塔,不到人口5的富裕階層,要佔掉每年美國全部gdp的50左右,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擴大;中國人的收入結構,則是正金字塔,少數的小富人群體,雖然收入高,但在總收入中的比例仍然是一個小頭。
這種“共富結構下”,導致中國人的可支配收入,用中位數來比較的話,大致已經達到了美國人的7080,大致是人均gdp比例的兩倍。說白了,美國富人佔掉了太多財富,他們又不能消費那麼多,而太多的美國窮人,就沒有消費力。中國人由於收入平均得多,所以消費力是很強的,遠比美國的結構要好。
雅克琳不懂經濟,但羅丹琳的理論非常淺顯,她一聽就懂,覺得很有道理,她雖然沒有去過美國,但法國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確實普通人的消費能力,和中國人差不多,甚至要差一些,因為中國的消費物價,肯定是全世界最便宜的。
貴州這裡雖然是“革命老區”,工業很發達,但由於都是山區,人均收入在中國,其實是中間偏下的一檔,並不算國內最富裕的地域。可就是這裡的消費水平,都趕得上歐洲,法國除了巴黎和馬賽少數城市,其它地域的生活,雅克琳覺得,未必比得上她已經去過的幾個貴州城市。
在她的學校,她還碰到了一個來自西班牙的學姐索菲亞,她已經在認真地考慮以後留在中國生活,不想回去西班牙了。索菲亞在中國,已經呆到了第4年,她說自己已經完全適應了中國的生活,常常覺得自己“前世就是個中國人”,回到西班牙,肯定不會再適應了。所以她忙著要結婚,她的男友是個中國人。
現在要移民中國,通常只有兩種途徑:一是技術移民,索菲亞肯定是不行的,那主要是針對科技人員的。例如她們有一次碰到的一對猶太人夫婦;第二種就是婚姻移民,與中國人結婚,可以辦理移民中國。索菲亞就是在走這第二條道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