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謝米恰斯內與kgb行動

西元1966年12月,莫斯科克格勃總部,國安會主席弗拉基米爾·葉菲莫維奇·謝米恰斯內皺著眉頭,盯著眼前的一份行動計劃。

最近他一直心神不寧,因為覺得自己在kgb局長的位置上,可能呆不了太久了,勃涅日涅夫並不信任他,原因很簡單,勃氏讓他暗殺掉已經被軟禁的赫魯曉夫,但被他拒絕了。

他的拒絕,並不是因為什麼對赫魯曉夫仍然有感情,或者堅持原則之類的理由,而是他認為如果他真的殺了赫魯曉夫,恐怕就會被勃氏當成替罪羊,那他的下場更不會好,誰能讓一個暗殺前國家領袖的人活著呢?單單為了保密,勃氏就肯定要幹掉他。

當然他不肯入局,勃氏也就不會信任他,更不會讓他在這個關鍵的位置上待下去,kgb是蘇聯最犀利的劍,只能掌握在領袖最信任的人手中。誰會接任自己的位置呢?或許是安德羅波夫?

他現在其實內心很後悔,自己從1961年起就擔任克格勃的第一把手——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團主席。1964年如果不是有自己的配合,勃氏他們根本不可能政變成功,赫魯曉夫也就不會下臺。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看好老朋友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謝列平的前途,當時謝列平和他,都認為謝列平必然能夠最終上位。很明顯不是嗎?勃列日涅夫看上去不過是一位軟弱的、臨時性質的領導,而國家需要的是一位強有力的人物,他最終將不得不讓位於一個更加強有力更年輕的領袖謝列平。

當時謝列平曾經對他說過:勃列日涅夫,充其量只是個州一級的幹部,而不是個大國的領導。他頭腦簡單,把兩三種觀點歸納一下的能力都沒有,理論知識微乎其微,所有發言都需要別人事先寫好……。作為kgb的領導,根據他掌握的資訊,他同意謝列平的看法。

赫魯曉夫下臺後,一開始似乎一切都按照著謝列平和他的預計在發展,勃氏不太關心工作,而謝列平動力十足、全身心地投入,成為了蘇聯的二號人物,人們都以為這是一個勃列日涅夫謝列平式雙駕馬車的時代。

謝列平周圍團結了一批精力充沛、活動能力強、忠實於他的人。黨和國家機關裡的年輕人都喜歡他,這些人大部分是蘇聯的共青團團派出身,確實佔據著國家的一些極其重要的職位——國家安全機關、內務部、電視臺、塔斯社,這些單位到處都有謝列平的朋友。

但事實證明,他們遠遠低估了勃列日涅夫的老辣,勃氏將自己這個kgb主席,用藉口調到了烏克蘭一段時間,然後突然襲擊,謝列平的親信中有30至40人被打發到各地,大部分被派到小國當大使。讓謝列平變成了光桿兒司令的中央書記,等到自己回來的時候,大局已定。自己雖然是kgb主席,但並不是擁有絕對權力的,難道要拼死一搏嗎?根本沒有機會了。

事實證明,謝列平的弱點,確實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他是直接從團的工作轉到克格勃的,隨後進入中央委員會。他從來沒有領導過某個地區,沒有處理過國民經濟問題。更關鍵的是,他缺乏與勃列日涅夫這樣的政客鬥爭的經驗,面對勃氏貶斥自己的人馬,居然沒有及時有效的反擊,人心渙散之下,自然現在什麼也沒法做了。

中國人有句話:“書生造反,十年不成。”大概說的就是謝列平這樣的人吧,自己也被他牽累了,現在兩人都是勃氏砧板上的肉,隨時都可能被解職了,很顯然,謝列平和自己的政治生命都結束了。

現在想起來,多麼好笑啊,謝列平和自己,是導致赫魯曉夫失敗的最關鍵的2個人物,而赫魯曉夫是提拔謝列平的關鍵人物,他本身就可以看成是赫魯曉夫的繼承人,人們都說,赫魯曉夫對任何人都沒有這麼信任過,也從未像提拔謝列平那樣,快速地提拔過任何人。第一書記信任謝列平,重視他的工作能力,把最重要的事情交付他,其中包括選拔黨的幹部這種工作。

自己則是被謝列平提拔,所以兩人在別人的眼裡,都是不折不扣赫魯曉夫最親信的幹部,確實也是這樣,否則怎麼會讓兩人接替掌控kgb這把最鋒利的劍呢?赫魯曉夫只是沒想到,最親信的人背叛了他。

他還記得赫魯曉夫下臺的時候,看著謝列平和他那種失望透頂的眼神。恐怕很多人對謝列平和他謝米恰斯內的看法,也不過是兩個背叛者,不值得任何人信任。

現在想來他們是多麼的愚蠢!當初兩人對赫魯曉夫不滿,是因為覺得他採取自由主義行動,嘗試同西方尋找共同語言,裁減軍隊和壓縮軍工生産。作為kgb的領導,謝列平和他都對此非常不滿——kgb第一總局戰鬥在與西方鬥爭的前線,無數的戰士為此而犧牲,他們想要一個更好的蘇聯。

現在他們得到了什麼呢?一個勃氏領導下完全官僚主義的蘇聯!高層正在迅速地,kgb有著大量的材料證明這一點。謝列平當初主張的改革,被勃氏政府高層的書記們逐一否決,他們已經不想鬥爭,而是渴望平靜與舒適。

勃氏因此掌控了“人心”,謝列平與他已經沒有反戈一擊的機會了。

謝米恰斯內佔了起來,點上一支煙,悵然地看著窗外。

良久,他才走回了辦公桌,在那份檔案上,簽署了“同意,立即執行!”的命令,無論如何,基層的同志們還在努力戰鬥,要保障他們的行動成功!

羅伯特.李.約翰遜慢慢地走進了地下室,淩晨一點了,這裡一片靜謐,唯一的聲音就是他的腳步聲。這是每週六下午6點到週日上午6點的值班,除了他這個因為要照顧醫院患病的妻子,所以用這個時段值班一天換兩天休息的倒黴蛋,沒人願意值班,在這個如同監獄中的軍事中心呆了一週,人都快發黴了,週末去市區尋歡作樂不香嗎?

這裡是美國駐歐洲軍事信使中心,位於法國巴黎郊外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外表看上去很不起眼,只有低矮厚實的混凝土建築,四周圍著高高的鐵絲網。但它是美國在歐洲傳遞傳交換重要軍事機密檔案和外交機密檔案的中樞機構,是美軍在歐洲最重要的機密設施。

在這個大冷戰的時期,這個信使中心,對於蘇聯可太有吸引力了:從華盛頓送到北約組織、美軍駐歐洲司令部、美國駐地中海第六艦隊的一切重要檔案、密碼系統和密碼裝置,都要先送到這個中心,經過分類後,再傳送到目的地。任何美軍駐歐司令部,發出帶有絕密和機密字樣的檔案,也必須在這個中心周轉後,再送往華盛頓。

美軍信使中心的安全保衛,自然十分嚴密。信使中心唯一的大門,通往一間辦公室,武裝警衛24小時值班。而辦公室的後面,是一座巨大的鋼鐵地下室,經過分揀的機密檔案,會被送到地下室歸檔儲存。

進入地下室,必須透過兩道厚厚的鐵門,第一道鐵門上有一個金屬門閂,門閂兩頭都有密碼鎖;第二道鐵門有一把結構極其複雜的特製鎖,必須有專門配製的鑰匙才能開啟。

保密規定是非常嚴格的,不論如何人,哪怕是將軍,都不能一個人,單獨待在地下室。按照規定,在地下室存取檔案,必須兩人以上在場。要想單獨進入地下室,必須獲得3把鑰匙和兩組密碼。

然而再嚴密的守衛,都一定有一個潛在的弱點——那就是守衛者的忠誠。

羅伯特.李.約翰遜,沒有人相信這是一個適合的間諜人選,他智商不高、一事無成,是最普通的一個美國大兵。

他一直在美國陸軍服役,因為不得志而又想出人頭地,便主動投靠克格勃。一開始克格勃的特工,也覺得他智商低於常人,反應呆滯,所蒐集的情報沒有多少價值,因此不太看得起他。但憑借上佳的運氣,讓他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克格勃歷史上最成功的間諜之一。

約翰遜原來在法國奧爾良的美事基地擔任警衛,這是一個沒有多少情報價值的地方,克格勃並不重視,但是有一次,他以照顧在巴黎住院的妻子為由,申請調動到巴黎附近的時候,居然被批準調入在巴黎郊區的美事信使中心擔任警衛。

大機會!克格勃立即反應了過來,約翰遜在蘇聯內部間諜名單上的重要性,立即從底層調高了最高層,而一個利用約翰遜獲得美軍最重要情報的,匪夷所思的超級計劃,開始策劃成型。

第一步,是讓約翰遜偷到三把密碼鎖。經過一段時間,他終於找到了機會,偷到了地下室的3把備用鑰匙,將其做成印模,由在外接應的克格勃特工,幫助配成鑰匙。可是要進入地下室,還必須知道兩個開鎖密碼,約翰遜在耐心等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