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中部橫切”戰略定型(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24章 “中部橫切”戰略定型
西元1966年的5月,回到華京的曹子卿等人,推動了總參非洲戰略的最後成型。5月21日,總參向政治局常委們彙報了非洲戰略的概要,主席也出席了會議,他對非洲戰略非常重視。
彙報人正是此時擔任總參副總參謀長的趙雲騰,他略微有些尷尬,畢竟直接的主要彙報物件,就是他的“母親”李思華。他定了定神,讓自己冷靜下來,向國家領導人們,闡述起了非洲戰略的概要。
總參的戰略,簡單地說就是“中部橫切”,即革命之火,從坦國點燃,然後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向西,逐步“染紅”整個非洲的中段。
非洲最北端的4國,即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利比亞和埃及,中國是準備始終不動的。這些國家都是地中海沿岸,能夠得到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大力支援,與歐洲的淵源也非常深,是資本主義國家影響非洲的最強點,所以很長時間都不會去考慮。相反,是將這4國作為非洲革命與歐洲之間的“隔離牆”。尤其是埃及和阿爾及利亞,與中國的關系良好,是我們在北非的戰略支點。
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則是非洲最強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英國具有巨大利益的國家,必然得到英國的全力支援。目前南非,對南部非洲的其它鄰國,例如奈米比亞、辛巴威和波札那,都具有非常強的影響力。
所以邏輯就很清楚,非洲的中段,才是帝國主義勢力和影響力最薄弱的地帶,是易於點燃革命之火的地域,中國的策略,自然要重點經營這個地域。
中部橫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還不是橫切,而是從坦國開始,向北染紅肯亞、烏幹達、索馬裡,連線上衣索比亞,使得非洲革命,先構成一個“東非之角”。這個過程,預計需要45年。
第二階段,才開始橫切,從東非之角向西,染紅盧安達、蒲隆地、剛果金、剛果布、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主要是8個國家。
達成這個目標,實際上就中部切斷了北非與南非之間的聯系。但第二階段最困難,因為非洲中部幾乎被原始森林隔斷,尤其是2,約1.25億公頃,佔全非洲森林面積的47。所以修路是必然的,必須有一條縱貫非洲中部的交通大通道。
第二階段的核心目標,當然就是最大的剛果布——非洲之心,這裡應該成為未來非洲中國模式社會主義的經營核心。這個階段,也預計需要45年。
第三階段,則是中心開花的兩個方向,一個是西非,從奈及利亞到幾內亞和塞內加爾,接上毛裡塔尼亞;另一個方向則是向南,拿下安哥拉、尚比亞和莫三比克三國。第三階段同樣需要45年的時間。
所以整個計劃,加上在坦國整備的2年,大約至少需要15年時間左右,來染紅大半個非洲,只剩下北非4國和南非4國,即8個資本主義相對比較堅固的堡壘。對於這8個堡壘,需要再等待合適的時機。
目前在第一階段的所有國家,都已經建立了我黨支援下的,所在國毛派gc黨,作為革命的核心,而教育體系和ngo體系,已經滲透到這些國家的大部分地區,每個國家都在開始建立“僱傭兵組織”,形成一定的武裝力量。
第一階段也需要更多的武力支援,所以戰略開啟的頭兩年即坦國完成革命後的頭兩年),將在坦國組建,由坦國人和一階段國家中招募的本國人混合組成的革命軍隊。
這幾年在一階段國家的教育培訓體系,當然需要大力加強,以儲備大量的革命幹部。非洲這一點非常讓人頭疼,大量的成年男性,已經習慣於原始部族的散漫生活,根本不是好的革命者人選。所以現在已經形成規例,主要是從1013歲左右的少年中,選擇教育培訓,在五六年後構成革命的中堅力量。既然這一代人不行,那就培養他們的下一代。
趙雲騰作為軍人,主要彙報的,當然還是軍事上的策略。
在坦國必須屯駐重兵,建設一些軍事基地,尤其是海軍基地。未來印度洋將成為中美角逐的焦點。美國的重心在於中東,而中國的重心在於非洲,但雙方都要透過印度洋的海上霸權,來實現對各自重點的掌控,各自海軍的活動領域是重疊的,而中國啟動非洲革命的過程,必然是一個與美國至少平分印度洋霸權的過程,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引起美國的激烈反應。
所以這是雙方核武器威懾下的激烈角逐。但由於重點不同,可以預估還是冷戰,不至於發展到熱戰,從威懾角度,如果美國幹涉我們在非洲的行動,那麼我們就要幹涉美國在中東的行動,必須讓美國人理解和認知這個基礎,當然不經過幾次危機的辯論,恐怕自大的美國人是不會認賬的。
在海軍方面,預計到第一階段開始的1969年,會有3艘航母已服役,這大致是夠的,美國或許能在印度洋部署6艘航母,但問題是除了迪戈加西亞基地是可以制控整個印度洋的基地外,其餘的重要基地,包括卡達的烏代德、阿聯酋的哈弗拉及巴林的賈法勒港等,都是以波斯灣為核心的基地群。
但在這樣的
情況下,美海軍就有一個重大的弱點——會被中國的第二代海洋監測衛星,捕捉到精確的方位。中國的“海洋2號”系列軍用衛星,主要是用來探測、跟蹤世界海洋上的各種艦艇,透過截獲艦艇上的雷達、通訊和其它無線電裝置發出的無線電訊號,對海上的軍事目標進行監視。
印度洋現在是中國監控的重點,在印度洋的上空,現在有3顆海洋2號同時存在,可以監控到印度洋的每一個角落。當然,此時海洋2號獲取的照片,只能是在衛星飛抵次大陸南部地區上空時,彈射出來,並由我空軍回收,然後再進行沖洗和認讀,後世的那種實時資料傳輸,自然還早還呢。
但以此就可以大致判斷美海軍主力的所在和航向,再配合其它的偵察手段,例如遍佈印度洋的遠洋捕撈船,就可以確定美海軍比較精確的實時位置。
這就為中國空軍提供了對美軍的有效威懾——從次大陸南部各基地,起飛的戰略轟炸機h10機群、加油機伴飛的j10機群,足以對美海軍在印度洋北部靠近非洲和中東部分的這小半個印度洋區域,構成致命威脅,與中國海軍聯合,構成對美海軍潛在的空海聯合打擊能力,而美軍部署在波斯灣中東7國的空軍,是不足以應對我軍正在不斷增強的,在次大陸南部的空軍力量的。
總體來說,在印度洋幾年內,就會形成美軍海軍強、空軍弱,而我軍空軍強、海軍弱的對抗局面,美軍並不能佔到上風。
在第一階段完成後,預計我軍的航母將增加到67艘,在阿拉伯海保持4艘,整體格局與此前差不多。
在第二階段完成後,我軍的航母會增加到10艘以上,在印度洋部署的至少是7艘,海軍力量將與美國趨於平衡。因為美國以核動力為主的航母,預計最多會保持在1214艘,在印度洋這裡部署一半,已經是最多了。
至於其它的航艦,我軍並不會落後美國多少。例如攻擊型核潛艇,恐怕我軍的數量,在印度洋還會遠超美國,美國至少一半左右的核潛艇,必須配置在大西洋等地,對抗蘇聯。
所以總的來說,美海軍雖然還是世界最強,但因為其必須全球部署分散兵力,單獨在印度洋這一個區域,我軍是有對抗的能力的。
除了海軍和空軍外,也要使用不小的陸戰兵種。這主要是考慮英國、法國在非洲搞事的可能性,以及關鍵時候的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