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世界革命的青年時代

西元1961年3月,主席考察武漢國際革命理論教育學院國革)。

國革已經是一所大學校了,目前在國革學習的各國留學生,單單在校生就已經超過了1萬人,它在西方也已經變得很有名,例如南美地域,那裡主要是蘇聯人支援的遊擊隊在活動,中國幾乎不涉及。但很多遊擊隊員,乃至城市中的“異己分子”,都是從中國的這所學校畢業的。

<101nove.ia和西方情報機構的眼中釘,被他們仇恨地成為:“培養魔鬼的學校”。而蘇聯還模仿中國,也設立了一家類似模式的莫斯科國際革命理論教育學院。兩國在世界革命上,開始形成了一種競爭的態勢。

1961年開始,主席和李思華都認為,在中國的國力進一步強大的基礎上,可以開始在世界革命上加大一點力度了。不過李思華還是主張,真正的全力以赴,雖然1961年英法放棄了大多數的殖民地,但要到1965年以後,因為她知道大多數非洲國家的真正獨立,是在1965年前後,這些國家都開始獨立發展自己的事業,不再是依靠殖民宗主。那個時候,正是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政黨奪權的好機會。

1965年左右開始的十年,是全球青年激進運動的十年,革命之火燃遍發展中國家,甚至在西方國家內部,也引起了極大的震蕩,這是最好的機會的“時間之窗”。

而且中國的力量,也將在那個時候,可以充分地支援世界革命,尤其是海軍力量。現在的驅逐艦和巡洋艦開始下餃子,而很快第一艘航母也將下水,這第一艘航母就是核動力航母!可以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持續環繞地球航行一圈!

到了1965年,中國就能正式服役核動力航母,而等到有了幾艘核航母,這樣的力量,就可以初步保障中國在非洲和中東的行動。而到1965年,中國的gdp有較大機率,會接近美國的1.6倍,經濟實力遠遠超過美國。這樣在軍事和經濟上都能有充分的準備。

所以最近的5年,就是要抓緊夯實中國在非洲的基礎,從已有基礎的東非,一直擴散到西非、中非和部分南非地區,在非洲的內部,培養出大批的革命者,構成未來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大批的“世界革命支援幹部”,非洲那種地方,沒有我們的大批幹部,是建立不起來堅實的中國模式社會主義國家的,更別談什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了。

李思華的整體構想,被政治局所接受。而這個構想的預備階段,當然也有一套策略,從現在開始執行,李思華所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鼓舞起世界的青年革命運動,原時空這一段人類光輝燦爛的歷史,理所應當地在新中國的加持下,更加地震蕩這個原來資本主義佔優的世界。

3月10日,國慶節當天,主席在“國革”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能夠容納2000人的大禮堂座無虛席,許多留學生只能坐在走廊上,但這也只能容納3000多人,其它的人只好呆在大禮堂的附近,聽著從廣播喇叭中傳來的主席演講。國革的一萬多人,實際上幾乎沒有人,肯缺席這一次的主席演講。

當主席說道:“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是早晨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的時候,全場響起了雷鳴一般的掌聲,留學生們激動地站起來歡呼,這是偉大領袖對他們高度的期許!

“青年人應具備兩點,一是朝氣蓬勃,二是謙虛謹慎。”青年們專心致志地聽著主席的教誨,當主席用“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就最講認真”來結束他的演講的時候,全場起立,熱烈地鼓掌了幾分鐘。青年們的內心,充滿了革命的熱情和鬥志!

同樣在這一天,作為對新中國22週年華誕的致辭,李思華發表了《迎接世界的青年革命時代》的重要文章。

李思華開宗明義,弱小能夠挑戰強大、邊緣能夠挑戰中心、卑賤能夠戰勝高貴、新的能夠挑戰舊的,沒有任何秩序,是神聖不能顛覆的。革命者必須影響人類歷史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人類真正的平等,不僅僅是種族之間的平等,更是每一個國家內部的人民平等,不能讓底層人民,永遠地被剝削食利階層奴役下去。

二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正是這種革命的主力軍。中國的青年,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繼續革命的主力;中國的新青年,來自於底層人民在建國二十多年的時間內,在中g的領導下,不懈地培養、教育和革命實踐。

中國的經驗表明,任何一個國家,只有青年熱誠地投身於革命,這個國家底層人民的解放,才有可能。

二戰後,全世界新的一代青年已經成長了起來,他們目睹了全世界的不公和殘酷,目睹了資本主義的欺騙和暴力,目睹了資本家們,仍然企圖用新的方式,將他們在殖民時代的利益和對底層人民的奴役,永遠地傳承下去。青年們,能夠容忍社會這樣的不公繼續嗎?能夠容忍自己或者變成資本主義的惡龍,或者變成資本主義奴役下的奴隸嗎?

全世界的革命青年結合

起來、團結起來,就有著改變世界的力量。

李思華用詩意的語言寫道:這是一個火紅的年代,是全球理想主義,處在最高峰和最強音的時代,是全世界最優秀的人,集中在革命的旗幟下的年代。世界必須被改造,也能夠被改造,而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到創造新世界的過程之中,每一個革命青年,不要錯過這個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人民的解放時代。這是青春洋溢、青春殘酷、旗幟翻飛、歌聲嘹亮的抗爭時代!

西方的資本主義政府們,正在不斷地滑向與人民為敵和人民,他們拒絕清算納粹政權,甚至以“職責所在”為名,無罪開釋納粹時期犯有重大罪行的政府高官,以清算為名,公開迫害反抗納粹的抵抗戰士。

解放人民,就必須埋葬這樣的舊倫理、舊社會、舊國家乃至舊世界。

對於西方世界的革命青年,或許中國的革命實踐,還不能勾勒他們國家的未來,提供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替代性方案。但是,被壓迫者走投無路的抗爭,將創造全部可能。沒有鬥爭,不去探索前路,怎麼可能有出路?他們現在享受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寬容,恰是防止對不公正的真正反抗的陷阱,讓革命青年鬆懈的陷阱。

我們無需讓全世界的革命青年,都認同中國的革命道路。他們也許能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和社會階級構成,尋找到自身的革命之路。我們熱誠期盼的,不過是全世界的底層人民,都能得到解放,打倒一切的剝削食利者!

李思華也警告,不是所有傾向革命的青年,都能變成真正的革命者。短暫的激情,並不足以讓青年成為真正的革命者,因為革命者必須經歷最殘酷的艱苦、絕望、鬥爭和犧牲,需要透過漫長的戰鬥,需要最堅韌的信仰、最徹底的改造自己,絕無可能是一朝一夕,一次遊行,一次戰鬥就可以獲得革命的勝利,即使偶爾成功,那也是沙灘上的城堡。

中國的革命,從1921年中g成立,到1939年建國,用了18年。沒有做好至少18年時間奮鬥的準備,就不要奢談革命。

主席的演講和李思華的文章,迅速傳遍世界,可以說轟動了全球社會,從西方社會到第三世三界,立即引爆了各個階層的激烈爭論。兩人現在被認為是社會主義陣營最偉大的兩位思想家、革命家和導師,這一次他們言論的犀利,相比原來上升了一個檔次,産生的思想震蕩是空前的。

西方各大媒體驚呼,這是中國發動世界革命的號角!一個紅色染遍全球的時代到來了嗎?資本主義開始進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它還有未來嗎?華盛頓郵報,甚至引用了一句中國詩“山雨欲來風滿樓”,來形容他們演講和文章的效應。

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上層建築,開始有些憂心忡忡,民間和青年的反叛運動,正在他們的國家興起,而中國領袖們的言論,可謂是火上澆油。他們擔憂地注視著國內青年們的動向,尤其是那些大學生,讓他們極為煩惱,又不是吃不飽飯,哪來的那麼多“革命思想”?gc主義就那麼香嗎?

在後世歷史學家的研究中,普遍把兩人這一次的演講和文章,視為全球“新左派”運動發起的象徵,是中國正式替代蘇聯,成為全球革命聖地和燈塔的時刻。

在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後,蘇聯模式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就逐漸開始褪色,而在赫魯曉夫提出所謂的“三和主義”,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不再支援革命力量武裝奪權後,這種不滿達到了極點,很多社會主義者和左派,認為蘇聯已經摒棄了革命的理想,退化為一個帝國主義列強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