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小老虎先學爬樹?(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05章 小老虎先學爬樹?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
頭枕著邊關的明月,身披著雨雪風霜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
為了國家的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
都在渴望輝煌,都在贏得榮光
……”
教戰士們唱完這首《咱當兵的人》,趙雲騰站起身來,幾個月在熱帶的摸爬滾打,原來的“玉娃娃”終究也黑了不少。從小的營養好,他此時的身高,已經有大約1.63米,雖然年紀小,但並不比普通計程車兵矮,所以他堅持自己的負重和戰士們一樣,都是20公斤以上,行軍的時候又到了。
現在是10月的雨季末尾,雨水還是很多,這個時候的山地軍事訓練,尤其艱苦艱,趙雲騰一輩子還沒有吃過這樣的苦,好在總算咬牙堅持下來了,每一個好兵,都是這樣磨練出來的。
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名義上開始了,不過近期是很奇怪的“靜默戰爭”,雙方雖然宣戰,但誰也沒進攻誰,英法就眼睜睜地看著德國和蘇聯瓜分了波蘭。
前世趙雲騰就研究過這事,按照他的想法,這個時候英國和法國都是懵的,他們此前的戰略完全失敗了,德國沒有去進攻蘇聯,反而在8月份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且約定了共同瓜分波蘭,蘇聯取得了未來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的領土。
戰略失敗,就意味著戰爭,可是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當然都不願意與德軍開啟大戰,他們此前的一切努力,不就是為了避免開戰嗎?所以只要德軍不動手,他們仍然在猶豫和僥幸中,直到德軍繼續地擴張,他們才明白過來,全面戰爭已經無可避免,所以這幾個月的猶豫,也就可以理解。
對於新中國,9月1日的歐洲宣戰證明瞭一件事情,那就是李思華預測的世界大戰,確實已經開始了。“歷史的車輪開始轉動”,軍隊備戰的準備,也就陡然加速。
在這樣的背景下,9月趙雲騰就被安排,提前進入了他實習的最後一個環節:山地戰訓練。
整個藏南東部七邦)地域,包括緬甸的克欽邦、欽邦這些地域,可以說都是山地,山地戰訓練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實際上,他所在的第19集團軍最大的特色,就是山地戰,全軍9個師,就有3個師,是專門的山地師,而其餘6個師,也全部經過山地作戰的訓練。
熱帶山區作戰,最大的特點就是耗費體能極大,體能要求很高,就是這方面的要求,讓趙雲騰吃夠了苦頭,雖然他身體底子很好,可畢竟才13周歲,長得高但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體能還遠未達到青年的巔峰。大家很照顧他,他最小嘛,可是山地戰的特點,就是很難照顧個別人,例如無法乘車只能徒步,所以趙雲騰也只能自己堅持。
山地兵的訓練,各項登山技能自然是基礎,包括攀巖、延繩滑下法、識圖作業等,但遠不止於登山。例如山地起伏,導致氣候多變,每天白天可能熱到發暈,可是晚上有的地方的氣溫,難以想象熱帶可以凍死人。還要學會快速搭建隱蔽所和依靠指南針行軍,這是非常必要的生存設施。
這些訓練,總讓趙雲騰想起前世的“荒野求生”,其實完全不是一碼事。軍事上的需求,當然與荒野求生不一樣,例如大家需要學會攀巖,但山地部隊絕對不主張行軍攀巖,不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吃飽了撐的才去攀巖呢?山地部隊是需要背負沉重的裝備在山區作戰的,攀巖的話,裝置怎麼辦呢?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再難上加難。
渡過了期初的困難,趙雲騰就開始愛上了山地兵。他覺得,在山間清新的空氣中,聞到火藥味以及步槍撞擊肩膀的感覺,讓人感到無比愉悅。
甚至那些一刻不停地跋涉一整天的殘酷訓練,也讓他偶爾感覺到詩意,紅色的晨光照耀著隊伍,前去完成野外射擊和其它訓練;晚上在星光下,穿過一個又一個寧靜的山村,跨越茂盛的田野,一公裡接著一公裡地,沿著寧靜而又美麗的山峰向前進發。
調動、訓練、行軍,以及更多的行軍,趙雲騰覺得這樣的部隊生活,是如此的踏實和堅定。
他學會了好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知識,例如如何在山區中觀察天氣變化趨勢,並保持對暴雨的警惕;例如盡量採用之字形行軍路線,以降低敵軍可能襲擊的損失;例如如何充分利用當地可以用來馱運裝備的牲畜,在山區他們比一切車輛都可靠。
他還沒有學會那些“高階技巧”,例如特種工兵的技能訓練,例如將堵塞道路的落石用炸藥清除,或是在山區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或是搭建跨越溝壑的繩橋,或是在山區的急流中搭建浮橋,或是修建碉堡及其他防禦工事。他畢竟本職是參謀,而不是一線的作戰士兵,那些技巧,不經過長期的訓練,是無法掌握的。
這讓他感慨,在人類每一個微小的領域裡,都是大量知識的積累和應用。新中國山地兵的起源,在幾乎10年前就起步,當時李思華從德國聘請了山地戰的專業軍官,來搭建起我黨山地部隊的雛形。在山地部隊
成長的過程中,實際上與德國是相互影響,很多中國的特色,開始融入訓練和行動。例如高原地區的“紅景天補充劑”。
趙雲騰知道,德軍正是因為遠東的經驗影響,在歐洲已經組建了龐大的山地部隊。最有名的一個山地師,被叫做“雪絨花部隊”——雪絨花是一種生長在阿爾卑斯山脈的植物。它在十分惡劣的高海拔環境下,依然能很好的生長。
中國山地師的編制,此時與德軍類似,一個山地師下屬若幹山地步兵團,山地炮兵團,山地工兵營,山地反坦克營,山地通訊營,腳踏車或摩托車)營以及師直屬後勤部隊。兩軍的不同,是此時中國山地師的作戰物件,是在熱帶季風氣候中,而德軍主要是歐洲高寒的山區,例如阿爾卑斯山脈。對於德軍,滑雪很重要;對於中,防範熱帶山林毒物最重要。
山地部隊在行動時,基本上只能靠人力運輸,最多加上一些畜力輔助,因此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重型裝備,也或後勤物資,都要充分考慮到士兵的負荷能力,編制的確定過程,就是根據這些因素確定的。
像趙雲騰現在這樣的“普通士兵”,負重要20公斤,實際上還有負重近30公斤的戰士。他們往往是某種迫擊炮或無後坐力炮的負載者,例如一門60的迫擊炮,需要5個人來負擔,有人背炮管,有人背彈藥。
他珍惜著這樣的訓練生活,正式的任職命令已經下達,他將在一個山地營的營部參謀的職位上,正式開始他的軍事生涯。
陶金瑞警惕地注視著前面很暗的小樹林,他剛才分明看到了小樹林中有影子閃過,他覺得那是人。
周圍的夥伴們悄悄地跟了上來,他們望了望領頭的“小參謀”。他點了點頭,做了個手勢,大家分散著朝著小樹林的方向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