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蘇聯“毛李主義派”的出生

1956年10月2點多,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在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雕像和波蘭將軍約瑟夫·貝姆的紀念碑前,匈牙利的大學生,以及各界人士越聚越多,人山人海,可能已經達到了20萬人!

遊行的人群中,“是匈牙利人就站到我們這邊來”、“俄國佬滾出去”、 “我們要納吉”等口號,此起彼伏。

洛特尼克夫痛苦地看著這一切。他是一名20歲出頭的青年大學生,主修政治學。他的父親是蘇聯二戰英雄,一位蘇聯中將。十年前他的父親曾經是解放匈牙利蘇軍中的一名指揮官。正因為這份親切感,他才來到匈牙利交換留學進修,沒想到,僅僅是十年,匈牙利人已經從對蘇軍的熱烈歡迎,轉變成了對蘇聯的痛恨!

有人拍他的肩膀,他轉過頭,發現是在匈牙利認識的好友,中國人金武怠。金武怠的俄語很好,而由於對政治理論的共同愛好,兩個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在匈牙利這個異國他鄉,成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洛特尼克夫向著金武怠嘆息:“怎麼會變成這樣?蘇聯究竟做錯了什麼?匈牙利人不相信社會主義了嗎?”

金武怠深沉地看了遊行的人群一眼,說道:“沒有信仰的人民就會這樣,當利益不能滿足的時候,他們並不會去管政治上的信仰誰正確,而是茫然地在追逐似乎更好的生活方式,並不認為那是鏡花水月。”

洛特尼克夫又搖了搖頭,金武怠接著說道:“走吧,我請你喝酒。你和我,都改變不了現在匈牙利人對蘇聯的反抗。”

洛特尼克夫頹喪地跟著金武怠,來到了他的住所,金武怠開啟一瓶伏特加,兩人就著一些零食,沉悶地喝起酒來。

金武怠說道:“直接的原因,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批判,使得被作為斯大林信徒、被蘇聯推上臺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實際上失去了合法性。而蘇聯此前對東歐的簡單粗暴管理,導致了當地人民積蓄的不滿,在這樣的時刻爆發了出來。”

洛特尼克夫點點頭,他認同金武怠的看法。到了匈牙利,他才知道東歐人對蘇聯現在有多不滿,最根本的還是經濟原因,經濟形勢在惡化,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沒有增長,反而不斷下降。

他感嘆了一聲:“任何的革命,如果挫折的時間長了,不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多數的人們,總是會動搖的。能夠保持對信仰的堅定的,總歸只有少數的革命者。”

金武怠冷靜地說道:“東歐就在生活水平很高的西歐和中歐邊上,群眾會對雙邊的生活水平進行對比,由於他們比較貧窮,自然就會蘊積不滿。他們已經忘了,在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之前,他們與西邊的生活水平的差距,同樣巨大。想過好生活,卻不知道這需要長期的奮鬥。加上東歐政府在蘇聯政治動蕩下的左支右絀,東歐的形勢變得動蕩,就不足為奇了。”

“實際上我認為,蘇聯將東歐當成一個緩沖區就正好,讓東歐人自己調整和改革他們自己的體制,只要不是變成蘇聯的敵人就好。但現在蘇聯是把東歐完全當成了蘇聯的利益區,而又不能為東歐人帶來經濟上的利益,反而因為要讓東歐人固守蘇聯體制,讓東歐人的怨恨,都集中到了蘇聯的身上。長期來看,蘇聯因此而得不償失。”

洛特尼克夫腦子有些混亂,他對金武怠的說法不置可否,他還要自己好好想一想。他轉變了話題,問金武怠:“中國對於次大陸的那些社會主義國家是如何做的?”現在世界上很多人,都將次大陸的社會主義國家,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相提並論,認為它們正好是兩個社會主義大國,分別扶持起來的小國。

金武怠向他詳細介紹了中國在次大陸的做法,但是認為蘇聯無法仿效。

中國在次大陸與蘇聯在東歐,最大的區別並不是次大陸的國家更加貧困。而是中國是從當地真正的底層人民出發,徹底重新塑造新國家的體系。

在前期中國幫助各國完全從底層人民中,塑造出來了他們自己國家的革命軍,在建國成功後,又派遣了百萬幹部,正在協助他們建立具備自己國家特色的社會主義體制,並且協助消滅了這些國家的剝削食利階層和資産階級。中國對次大陸革命的深度和廣度,都不是蘇聯在東歐能比的。

東歐原生的資本主義勢力其實很強大,他們對當地人民的影響力,其實原來就超過東歐社會主義的政黨,只不過蘇聯用軍事力量逆襲,實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而已。但是在建立之後,又不能肅清東歐資産階級。社會各階層的頭麵人物,絕大多數都還是這些過去的資産階級知識分子。

如果在蘇聯支援下,這些國家的經濟一直發展順利,那還好說,但其實又做不到,所以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停滯,問題就會暴露出來,資産階級的機會來了嘛。更討厭的是,資本主義確實還在其黃金時代,西歐和中歐的資本主義國家們在美國支援下,發展順利,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內外夾攻之下,這裡的社會主義革命,已經陷入了困境。

金武怠提醒洛特尼克夫,蘇聯迄今為止的成功,可是從鎮壓

白軍開始,到契卡對付反革命,再到斯大林大清洗,不斷地用鮮血獻祭,才有蘇聯的今天。當然,鎮壓反革命並不是一切,經濟不能成功,那革命勝利就是空中樓閣。

但無論如何,蘇聯做不到像當年契卡那樣地清除東歐的資産階級,那麼有今天的結果就不足為奇了。

洛特尼克夫突然抬起頭來,對金武怠說道:“你不是最近要回國嗎?我想和你一起去一趟中國。”

金武怠吃了一驚:“你確定你不是在說酒話?是一時沖動?”在新時空這個年代,中蘇的交流還算順暢,即使與赫魯曉夫關系冷淡之後。畢竟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正常的貿易還算順暢。所以洛特尼克夫真的想去中國,並不算困難,金武怠也能給他弄到簽證,不過洛特尼克夫還需要搞定護照。

洛特尼克夫堅定地說道:“我不是在說酒話。我早就想去中國了,我想對比研究一下中蘇兩國不同的社會主義模式。”

金武怠點點頭,明天再說。

第二天,金武怠確定洛特尼克夫確實是要去中國後,兩人商量,為洛特尼克夫弄個在中國交換學習一年的身份,各自搞定中國和蘇聯方面的手續。

11月25日,兩人終於抵達天津港,洛特尼克夫開始了他“遊學”的生涯,他可以自由地在中國各地旅行,金武怠還支援了他一筆旅費,在他去的每一個地方,金武怠都為他安排當地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接待。

於是,在洛特尼克夫的觀察中,中國的城市和城區、中國鄉寨和農場的新農村建設、中國的經濟管理體系、中國的四流工程和流動民兵體系等等,逐漸熟悉了起來,有的內容對他非常震撼,有的讓他暫時不以為然,有的他對比之下難以區分中蘇的優劣,也有的他認為蘇聯的體制仍有優勢。

透過金武怠,他甚至還跑到了比孟國和奧恰國這兩個次大陸的社會主義國家,觀察中國是如何幫助這兩個國家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