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中東的種子與冷戰的雛芽(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57章 中東的種子與冷戰的雛芽
中國臨近的印度在劇變的這段時間,離開中國比較遠的一些地方,政治的格局也在一般人不太注意之中,開始劇烈地變化。
1947年4月4日,敘利亞大馬士革。
馬唐悠閑地坐著,啜飲著一杯阿拉伯咖啡gaha),這杯咖啡香味濃鬱、散發著豆蔻果和丁香的味道,但是太甜了,卻讓他這個西北漢子有些不習慣,也沒辦法,這裡的人好像都是不要命地喜歡甜味。
按照民國時的分法,他屬於回族。不過新中國取消了民族劃分,大家都是中華民族,對於他這個黨員來說,這樣更自在。作為黨員,他早就不再信仰宗教,不過由於早年對於宗教儀式和思想的熟悉——他曾經以當上一個阿訇為人生目標,使得他被挑選出來,經過了幾年嚴格的情報人員培訓和實踐,然後來到了中東。
在他不遠的地方,米歇爾阿弗拉克和薩拉赫丁比塔爾兩人正在熱切地交談著,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憧憬。今天是他們兩人創立的阿拉伯複興社會黨,正式成立的大日子,而新中國這樣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居然派了代表來觀禮和祝賀,這讓他們更加覺得有希望,這是阿拉伯民族複興的開始!
阿弗拉克開始講話,他首先就感謝了新中國對阿拉伯複興社會黨的支援,感謝馬唐代表的到來,馬唐站起來鞠躬,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中國代表的到來讓這些第一批複興社會黨的黨員們都很興奮,他們的鬥爭得到了國際大國的關注和支援。
馬唐注意地聽著阿弗拉克的講話,他知道此人與比塔爾兩人原來都在巴黎留學,複興社會黨也黨是阿拉伯社會“底層之上”的階級政黨,按照的看法,他們同樣並不是類似中國或者蘇聯這樣徹底的社會主義政黨,因為他們並沒有動員底層人民,並以底層人民的解放,為鬥爭的根本目標。
阿弗拉克講述了複興黨的政治主張,核心是推翻西方的統治,統一阿拉伯民族,並實行“社會主義”改革,其綱領集中在三個口號上:“統一、自由、社會主義”。它是一個泛阿拉伯主義政黨,此時的早期成員大多是出身於貧窮活中産階層的學生、教師、律師、醫生和知識分子。
複興黨的意識形態,強調三個層次。第一,該黨要求進行社會與經濟改革,以求達到社會公正,特別是針對社會下層人民的公正待遇。第二,該黨希望能夠透過阿拉伯國家政治聯合的方式,達到更廣泛的所謂泛阿拉伯主義聯盟的目的。第三,該黨強調伊斯蘭與阿拉伯主義的獨特聯系。
馬唐在心裡為他總結,其實就是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民族建國、宗教自由與寬容、以及阿拉伯是一個民族這六大點主張。對比蘇聯支援的敘利亞,他們把阿拉伯複興運動看成是思想傳播的危險障礙。馬唐心想,單單這一點,他們就不會是複興黨的對手,不首先代表民族,哪有機會發展?
按照阿弗拉克的計劃,其黨中央將設立“民族領導”機構,領導和管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複興黨事務,而在每個阿拉伯國家中則設立一個地區領導機構,領導黨在該國的日常工作。
馬唐一邊為阿弗拉克鼓掌,一邊卻在心裡評價他的講話。他想起了出發前,李總理親自對派遣中東的幹部講課所說的,社會主義現在國際上是個筐,什麼人都能將自己的主張糅合進去,叫做自己的社會主義。
複興黨主張的社會主義,其實是一種改良的試圖保留傳統社會特點的資本主義,是一種大雜燴。
他們主張統一,但阿拉伯幾乎是個宗教加上地理概念,單單從複興黨現在比較強勢的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來看,各自的民族性都非常突出,很難實現阿拉伯的統一民族化。
他們主張自由,其實既不是中國人講的自由,也不是西方或者蘇聯的自由概念,實際上是“獨立”的意思,從殖民者那裡獲得獨立並建國,就是自由。這一條應該是他們政治上最有吸引力的主張。
至於社會主義,他們的主張是推翻帝制,建立在議會民主基礎上的共和制;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給農民;實現經濟、社會、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改革,消滅貧困、愚昧和落後;一切財富包括石油在內的權利收歸國家和人民所有;退出英鎊區,使國家的經濟、金融從帝國主義的控制下解放出來。
這有進步意義嗎?當然有。但這是社會主義嗎?馬唐認為不是,所謂議會民主基礎上的共和制,代表是誰?真的代表底層人民嗎?恐怕是有勢力的組織、軍隊、家族之間的共和,按照新中國的政治理論,這應該是一種“紳權基礎上的改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毫無關系,不過他們願意叫社會主義,那就讓他們自由地號稱吧。
馬唐不知道,李思華也不便說。事實上,這一代的阿拉伯政黨及其成員,確實是阿拉伯歷史上最現代最進步的一批成員,他們主張世俗化,主張現代化,實際上比70年後的阿拉伯黨派更加進步,未來的阿拉伯,不是進步而是退步了。各種人士,在中東內部的鬥爭,以及石油利益中,迷失了根本。
阿弗拉克請馬唐致辭。馬唐微笑著走上了講臺
。
他首先代表中國和中國政府,對阿拉伯複興社會黨的成立予以祝賀,認為這是阿拉伯歷史上的一個突破,是阿拉伯反帝反殖民事業進入新階段的標誌,也相信阿拉伯人民最終一定能贏得自身的勝利。
接下去,他主要講了2個方面,非常轟動。
第一個是中國對世界革命的態度。中國支援世界各地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正義鬥爭,支援被西方殖民統治的各民族獨立建國,自己主導民族國家的發展,自己決定自身的命運。中國相信,每個民族國家都有自身特殊的國情和民族性,因此革命的具體道路肯定是不會完全一致的,每個民族都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出就具備自身特色的革命道路。他人的革命經驗,無論是中國,還是蘇聯,都只能參考,而不能完全遵循。
馬唐甚至舉例說明。他舉的例子,就是開始遵照蘇聯的指示和經驗,結果遭到了嚴重挫折,後來找到了自己的道路,革命才走上了康莊大道。這讓複興黨員們都聽得入神,他們覺得說到自己心裡去了。
第二個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原則,他逐一闡述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五條原則。當他說到,無論是怎樣的革命道路,追求的一個根本目標,都應該是平等,無論是人民之間,還是國家之間,無論國家大小、民族強弱,都應該遵循這種平等的思想,並在行動中遵守,這是人類進步的核心邏輯之一的時候,場下爆發了最熱烈的掌聲,很多人站起來鼓掌,這樣的說法,才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國際社會。
在這個時代,阿拉伯複興社會黨就是阿拉伯社會反帝反殖民鬥爭中,最熱烈的那一把火。中國的軍事力量,暫時夠不到中東,也不會在這個階段使用到中東。然後,輸出思想和經驗、在關鍵的節點,予以提示或幫助,還是有可能的。
馬唐在複興黨的存在,就是幫助他們建立起一個良好運轉的組織,來貫徹他們自己的主張,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沒有意願像蘇聯那樣試圖強制改變,那是吃力不討好。
在阿拉伯社會的十幾個政黨中,在伊拉克的“自由思想”的軍官們中,都逐漸開始與中國在中東的“政治服務組織”掛上了鈎,這個時候中國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即使是傾向真正社會主義的阿拉伯人,他們主要參考的,也是蘇聯的經驗,蘇聯的影響力要比中國大得多。
但是新中國不在乎,中國現在做的,只是灑下種子,建立網路、渠道,等待未來時機成熟,慢慢地施加影響。短期的中東,就讓蘇聯人在這裡激烈地與美國和西方博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