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文化東廠與中宣戰五渣(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48章 文化東廠與中宣戰五渣
趙雲騰的報告,李思華看了好幾遍,對於趙雲騰講述的事情,她並不意外,文化抵抗本來就是最困難的博弈之一。
真正達到中美文化可以對攻的程度,需要邁過兩道大關,第一是物質生活水平,先要同等甚至超越;第二才是民眾心理的顛覆,從仰視到平視,甚至到俯瞰。
前世00後開始有很多青年,就是因為國力強大了,見多識廣了,對西方也認知比較深刻,從而開始平視甚至俯瞰,這種轉變,從2010年以後才有一點點的苗頭逐漸擴大。而新時空才建國幾年,很多人內心的“因為我們貧窮落後,所以文化也落後”的心態,哪有那麼容易改變。
看到趙雲騰提到的有學生說,有人認為現在的“文化管制”是“文化東廠”,李思華不由露出了冷笑。這是把自己當成了與東廠作對的東林黨?呵呵,當年崇禎那個傻小子,就是相信了那些“東林黨”的“眾正盈朝”,以為他們是什麼好東西,結果把明朝的末日,又向前推早了一大步。後來反省,也沒有找到好辦法。
這些“東林黨人”的特點,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現代的特點,就是張嘴自由,閉口民主,任何限制他的東西或制度,那都是極權和壓制,是東廠。可是要他做一點奉獻,呵呵,對不起我沒這個義務。只想索取而不承擔任何責任,至於自己索取的,會不會造成對別人的損害,那關自己什麼事?一群垃圾而已。
現在新中國整體上,還是處於文化上的守勢,這是沒有辦法的,還沒有到轉折點,實力不夠。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此時中美各自開放電影産業,美國好萊塢電影來到中國,會有多少觀眾?肯定是個非常大的數字。相反相中國電影到美國放映,恐怕除了少數華人,根本沒人看。這並不是電影製作精良就可以解決的,而是民眾心理上的強勢與弱勢。
至於說“文化東廠”,這還說對了,最近的黨和政府組織的調整,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正是文化和宣傳。
1946年11月的1天,上午文化部,下午宣傳部。李思華到兩個中央部委,宣告了對這兩個部委巨大的變革。
上午,李思華走上文化部大會議室的講臺,她掃了一眼臺下,原來文化部的那些著名作家、報刊主編之類出身的人員,幾乎都已經清退,臺下基本都是新入職的同志,這讓她感到滿意。
此前和她,精力都在二戰的博弈和實現大一統的地緣戰略上,軍事上關心得比較多,其次是經濟體系的建設上,花了大量的精力,所以她雖然很重視文化教育,但也僅僅注重司法等少數領域。
所以到了1946年下半年,她將注意力開始轉向文化教育領域的時候,立即感到了很大的不滿意,決心進行徹底的變革。
例如這個文化部,在當初她拒絕了成立統戰部的前提下,實際上週恩來和鄧小平等同志,就把文化部當成了第二個統戰部,吸收了很多所謂的著名作家和文人,他們以為文化部的工作,是對文人統戰呢。
李思華發現後氣得要命,好不容易才壓抑住自己的惱火,畢竟自己當初沒有說得太明確。今天她特意要求他們都必須旁聽,並且直接要求他們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
李思華的第一句話,就震驚了臺下所有的同志,包括周恩來和鄧小平。她說:
“同志們,此前我們對文化部的定義,是完全錯誤的。文化部不是一個管理部門,不是一個統戰部門,它應該是一個軍事化的戰鬥組織,是一隻文化領域的軍隊。”
臺下的同志們都目瞪口呆,李總理對文化部的定位居然是這樣的?原來大家都以為文化部嘛,管著國家的文化事業,職責應該就是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昌盛。有的同志有點恍然,怪不得把自己調到文化部來,本來自己還在奇怪,自己擅長的是軍事策略,與文化事業,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啊?
李思華繼續說道:“文化部要打的仗,就是與西方為主的外國文化侵略,未來的長期博弈和文化戰,這是看似不流血,其實更殘酷的長期戰爭。”
“戰爭永遠分為進攻和防禦兩個部分。所以我們今天也會成立文化部的兩個最重要的部門,第一個部門是反文化侵略局,簡稱反侵局,負責文化防禦。而第二個部門則是文化戰略局,簡稱文戰局,負責文化戰略戰術和文化進攻。”
“反侵局幹什麼呢?就是利用文化禁入令、文化漢奸罪和協助文化侵略罪這樣的法律武器,建立起一隻強悍的對文化侵略的偵緝部隊,調查國內各種外國機構和漢奸,對國家輿論、教育、學生等方面的文化侵略事項,制止和消滅侵略行為。這只部隊,戰鬥的領域將是廣泛的,包括但不限於文學、哲學、書籍、政治、歷史、美術、音樂、電影、電視、教育體系、課本、媒體、其它出版物等方面。”
“反侵局要培養我們各領域的反文化侵略知識分子型戰士,以他們構成反文化侵略的主力力量。”
“反侵局有權力對國內各級主要的體制內部門、教育系統、文化系統、大學和中小學體系、社會團體和企業部門等,進行跨部門的廣泛調查並提起司法訴
訟,對文化漢奸和外國文化間諜進行刑事追訴,而不僅僅是文化執法。”
臺下同志們有點騷動,因為按照李總理的說法,那麼反侵局就是一個強力執法部門了,可不僅僅是調查部門。
“我們一貫強調主動性,反侵局更是如此,這是一個完全的主動部門,絕不應該是大老爺一樣坐等投訴,而是應該在國內建立起一張對文化侵略調查的大網,主動地尋找目標並摧毀,這才是文化軍隊的意義。”
很多新調來的同志開始激動了,多麼有意義的工作內容!這是真的在另一條戰線上保衛祖國!
“反侵局的同志們請注意,未來會有很多文人,汙衊你們是現代的文化東廠,認為你們是我們在文化戰線上極權、暴力和鎮壓思想的工具,你們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同志們有沒有決心在這條戰線上打贏文化保衛之戰?”
臺下同志們起立,響亮的口號震撼整個會議室:“我們有決心!”
李思華揮手讓大家坐下,又說道:
“文戰局幹什麼呢?就是規劃我們文化上的戰略戰術,主動地進行文化進攻。例如歷史上,我們應該組織有思想覺悟的知識分子,一方面,對我國從古代部族社會,到夏商周國家發展,再到近代的歷史進行真實的梳理,形成對我國歷史的主導敘事。另一方面,要蒐集整理西方對其古文明造假的各種證據和邏輯推演,形成我們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一擁有不間斷文明的種族,對世界歷史的主導敘事。”
“例如服裝上,我們要挖掘整理歷朝歷代的服裝樣式和特色,進行現代改良,發展民族服飾,這就是漢服運動,從中要誕生未來新中國的各種禮服和有傳統的時尚。”
“例如美妝上,我們要挖掘歷朝歷代的醫美方子,進行科技改良,形成中國特色的非化學美妝産品系列。”
“例如美術和雕塑,我們民族都有著幾千年的發展史,有無數璀璨的作品和技法,這些都需要挖掘並進行現代化的改良應用。”
“一個領域或許不顯,但是如果文戰局能夠在幾十個領域、上百個領域成功地實施戰略戰術,推動了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的發展,那麼總體上,就會形成我們中華民族新時代強烈的文化特徵,這是中國風格、中國自信、中國美學,與西方完全不同的自成體系的中國文化。”
“所以文化部,哪裡是去搞文人的集合體呢?它應該彙集各方面的人才,形成強大的文化軍隊,不僅是文化知識分子,還要有軍事策略人才,以及聯通各方面的科學家和文化創意團隊。它還要與宣傳部密切配合,宣傳部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哪裡少得了文化戰線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