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一島鏈和爪哇民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35章 第一島鏈和爪哇民國
戰爭首先發生在了庫頁島和朝鮮這兩個地方。為了本土防禦,日軍在這兩個地方,還都是“全民動員”,試圖步步為營,大量殺傷我軍。不過日軍在本土的兵力並不大,現在的正規軍大約只有一百萬左右,而且實際上是隻有50萬是從前的軍隊,其餘50萬,不過是近期發現中國有進攻準備的開始才臨時徵兵的。
不是日本不預防,而是其國力不許可,無法維持如此大的兵團了,就算這新擴軍的50萬人,其實裝備非常簡陋,戰鬥力也很差。日軍的精兵強將,主要都派到澳洲去了。
其中在朝鮮的戰火更猛烈一些,日軍畢竟在朝鮮經營了數十年,各地的工事都比較完善,而且有著一些戰鬥力比較強的“偽軍”。日軍在朝鮮的上層,廣泛地散佈了中國消滅各族上層建築,全部吞併的訊息,這使得很多朝鮮的上層建築,其實對新中國的抵禦之心很強,他們仇恨日本,同樣討厭新中國。國
從朝鮮方向進攻的是一野,他們打得很穩,這也是中央軍委要求的,不急於在速度,而是減少部隊不必要的犧牲。我們還要控制戰爭的節奏,打得太快的話,有點便宜美國人了。
所以整個朝鮮戰爭持續了約7個月,從1943的11月一直打到了1944年的6月,等到戰爭打完,從丹東跨鴨綠江,到平壤再到漢城的公路都修得差不多了。
就連鴨綠江大橋,都修了2座。一座是在此前日佔時期的舊橋上重修的,日軍當初在從東北撤退時炸掉了這座橋。但這座橋全長不到1公裡,重修還是比較簡單的。另外還修了一座修橋,距離更短,不到600米。
所以朝鮮戰爭的進行,就是實力碾壓,先是戰略轟炸和戰術轟炸,打掉日軍重要工事後,再地面部隊進攻,陸軍的進攻也是使用重火力,逐次地將重炮等運上前線,再轟擊日軍陣地,直到破碎後,再沖鋒進攻。
面對這種“結硬寨、打呆仗”的進攻,日軍在朝鮮不過是10多萬人的主力部隊,加上二三十萬的偽軍,根本擋不住,一點點地就被迫向南方撤退。
日軍也有試圖利用朝鮮的山區打遊擊的,但是解放軍早就預料到了這種可能性,特種部隊,甚至包括當初抗聯改組的一些山地部隊,都進入了山區進行連續的清繳,日軍也不是與朝鮮山民“魚水情”,而是朝鮮底層民眾心目中的魔鬼,哪裡撐得住呢?
所以在這樣的進攻,對於解放軍是邊施工邊打仗之下,到1944年的6月,日軍終於被趕下了海。
庫頁島的攻勢,則結束得很快,日軍重點防禦的也是朝鮮方向,在庫頁島不過就是幾萬人,而且庫頁島相隔大陸的韃靼海峽,最窄的地方也只有7.3公裡,灘頭甚至在海峽對面重炮的射程之內。相對於四野的重兵,根本無法防守,主要的是時間有所不利,所以11月是象徵性出兵,四野直到第2年的3月份,才用了1個月的時間佔領了整個庫頁島,並在南部修築大機場。
從1944年7月開始,日本本土的噩夢開始降臨,在朝鮮南部和庫頁島南部的多個機場,中美戰略轟炸的聯軍,開始了對日本各城市的狂轟濫炸。
中國此時已經接到了100架左右的b29機隊,加上原來的b17等高空轟炸機,此時對於轟炸日本航程都是夠的,所以足足組織了超過800架的高空轟戰機,對於日本本土開始連續轟炸。而美軍則跨洋過來超過430多架b29,中美兩軍超過1200多架這個時代的“戰略轟炸機”,對日本的轟炸強度,是史無前例的。
一開頭,解放軍就使用了燃燒彈,作為主要的轟炸彈種,而不是像美軍那樣使用普通彈藥,美軍很快發現解放軍的轟炸效果更好,他們從解放軍這裡瞭解到,日本大量地使用木材來建設住房和廠房,因此燃燒彈的效果更好。美軍從善如流,很快改變了彈藥結構,也變成了以燃燒彈為主。
這樣的轟炸下,日本本土的一個又一個城市被點燃,無數日本民眾,開始為他們當初的侵略,付出真正的代價。日本每天各城市的上空,都漂浮著無數的黑煙,似乎就是魂靈的集聚。
在攻擊日本本土的同時,另外兩個方向的攻擊也開始了。
首先是1944年7月開始的收複臺灣之戰。在7月渡海之前,對臺灣日軍的重要據點,已經進行了半個月的空中打擊,使得早已失去制空權的日軍,遭到了慘重損失,而在空軍和海軍潛艇和快艇編隊的護航下此時日海軍剩餘力量幾乎都集中在本土附近和南太平洋,對於臺灣已經顧不上了),用大量的新華輪運載陸軍七野的一部,在佔領澎湖之後登陸了臺灣,並迅速消滅了日本在臺灣的守軍,其實也只有3萬多人,加上一些已經根本沒有鬥志的偽軍,雖然偽軍的數量高達二十多萬。
此時的臺灣民眾,自然也是“簞食壺漿”,看起來很熱誠歡迎新中國光複臺灣。不過李思華早知道臺灣情況的複雜,600萬臺灣人中,很有一批人已經是鐵杆漢奸,將日本人當成了自己的祖宗。而且日本人幾十年來不斷移民,公開的日籍就有30萬人,還有一些日裔,至少還有二三十萬。
所以在大量幹部和國衛部隊入駐後,第一步就是翻老賬,將所有日籍、日裔人口全部抓起來,全部送到內地“勞動改造”,為他們此前的殖民罪惡付出代價,李思華可不相信什麼“都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罪惡,老百姓是無罪的”聖母言論,她只相信一條,只要是受益侵略而接受的人,就必須付出代價。
按照這個原則,不但是日籍、日裔,還包括所有在日據時代中受益的臺灣中上層人員,那些明顯的漢奸,自然是鎮壓槍斃,例如所謂的林家、王家、辜家之類,很多不算太明顯的,但是得益於日本的,也是一樣的清算,例如所有的日據時代的“公職人員”、地主包括企業主、以及所謂的幾乎全部臺灣“知識分子”。他們首先被逮捕,包括其家人轉送大陸,然後再逐一甄別處置。
先完成清算,然後就是大移民,整個計劃,幾乎將臺灣原居民90的人員,都全部移出分配到全國各地。臺灣原來的人口相對此時的中國人口分配,已經算過度密集,所以在解放之初,幹脆透過大移民,讓更忠誠的民眾來臺灣發展。
這個計劃2年內完成的工程的執行,自然在臺灣引發了很多“騷亂”,但是國衛部隊和幹部們,對於地方管理現在已經是非常富有經驗的了,多數底層民眾的生活是立即改善的——解放了立即就保證了大家有飯吃,而不是日本此前戰爭下的瘋狂盤剝,所以支援“反抗者”的總量人數,是非常有限的。在幾個月中雖然也是“此起彼伏”,但都被很快鎮壓下去。
最重要的進攻方向,當然還包括“送瘟神”的蔣桂軍進攻爪哇之役。美軍在這之前,就在中國默許下,勾結上了在天南省最南部“暫駐”的蔣介石和李宗仁,他們很清楚自己以後要靠什麼立足,所以什麼蔣夫人宋美齡之類的,近期都在美國活動,試圖獲得美國未來的更大支援。他們現在,已經是拼命在討好美國人。
所以在8月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對於這個方向的支援是很大的,遠超過對其它3個防線的支援。因為美國透過這一段的時間調查和情報工作後認為,他們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控制常桂政府,他們和老民國沒有什麼兩樣。
所以蔣桂軍的武器彈藥都不用新中國提供,美軍完全用其現役裝備,武裝了蔣桂軍的20多萬部隊,並在狂轟濫炸日軍在爪哇最西部萬丹省的守軍之後,組織登陸艇將這些常桂部隊送上了爪哇島,他們將從西向東進攻,一直打到爪哇的東邊即東帝汶。
在最近的1年多,新中國不斷將“心向民國”的異己分子,送往在天南省最南端的這個“特區”,讓他們投奔他們嚮往的“光明”去,包括不少的舊知識分子、罪行較輕的地主、各城市的一些商人商戶等。他們中的大多數被新中國剝奪了“他們家族歷代辛苦經營的財産”,自己又不承認是剝削食利所得,留著改造也是浪費糧食,但如果大肆殺戮,也不是治國之道。
積聚到現在,也已經有了1000多萬人,而在新中國正在甄別出來的,也還有1000多萬人,總計可能會達到2500多萬人。這些人口,就被新中國“送給”了常桂政府,讓他們有在爪哇的立國根基。
蔣桂軍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至少現在蔣桂軍的將領,例如孫立仁、鄭動國等人,在原來的中算是能戰之將,而這二十來萬軍隊,也算是“久經訓練”。而日軍由於主力集中在澳洲,在爪哇的陸軍不過是10來萬人,不是精銳,而且裝備落後,蔣桂軍現在可是被美軍裝備起來了,而且美軍又大力地對日軍進行轟炸,配合蔣桂軍的行動。
因此,蔣桂軍也就開始了橫掃爪哇的從西到東的戰役,而且在人口被輸送爪哇島後,他們很快進行了擴軍,美軍意圖武裝五十萬蔣桂軍,這可以大大減輕美國陸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