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中美對日談判

從深沉的睡眠中醒來,馬歇爾伸了伸胳膊腿,他感到很舒適。

華京這裡的氣候比較濕潤,不像是中國北方的北平或者天津。4月份的春天溫度也適宜,確實讓人感到比較舒適。

想到今天的議程,他面色變得嚴肅起來,正式的談判要開始了,可不是前幾天的寒暄和參觀訪問。

他特意要求參觀新中國的軍隊,他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前兩天,中國人用飛機將他帶領的美事代表團,帶到了一個演習場,直接讓他們觀摩了一場軍事演習。

他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場高水平的現代化軍事演習,紅藍雙方的解放軍部隊,都體現了極高的軍事素質,而且這是一場“空陸一體化”的戰爭演習,空軍尤其是轟炸機部隊,與陸軍的強擊機部隊配合得很好,甚至讓他反思美國是不是太忽略強擊機的使用了,在歐洲對付德軍,光是高空的戰略轟炸,在戰術上就有點顯得單調和不對稱,對坦克部隊的打擊,空軍的配合變得有限。

解放軍的坦克裝甲部隊,也讓他感到了震驚,水平絕不在此時的德軍和蘇軍之下,解放軍放顯然也是大縱深閃擊戰的信奉者,是火力至強主義的信奉者,他們的坦克裝甲火力,非常犀利。例如坦克,解放軍使用的主力猛虎坦克,已經開始大規模地換用700馬力的發動機,這使得這種坦克的威力變得更加強大。在馬歇爾對比看來,甚至比美軍最新的謝爾曼4坦克,效能要更好一些,很明顯,猛虎坦克沒有謝爾曼坦克那麼高大,中彈面積更小。而且其火力因為廣泛使用鎢金彈種,同等口徑下實際上是很強大的。

而且他和技術軍官們注意到,解放軍的坦克已經更新了不少技術裝置,例如其炮塔轉動裝置非常快,一週只需不到10秒;而且普遍裝備了火炮垂直穩定儀,能夠在行進當中精確瞄準目標開炮。這都是謝爾曼4坦克剛剛實現的效能,但是解放軍已經普遍採用,這證明他們並不是依靠德國人,而是自己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研發能力。

一場演習之後,美軍武官們都非常清楚,中隊是一隻非常強大的軍隊,聯想到他們有500多萬人,只要有一半的軍隊具備演習的水準,就是世界上堪與德軍和蘇軍媲美的強大陸軍,這使得他們對於中國合作打擊日本具備了高度的興趣,顯然,解放軍的陸軍戰力,是日軍遠遠不能與之相比的,這讓他們成為了東亞之主。

馬歇爾也很肯定自己的判斷,如果結合了美軍的戰略轟炸能力和解放軍的陸戰能力,就一定能擊敗日本。談判確實很重要,成功的話,會節省無數美國人的生命和鮮血。

馬歇爾走進會議室,中國代表團已經在等待他們,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中國方中央的李思華,顯然中國也非常重視他,所以李思華直接出面,而不是所謂對等的總參謀長劉伯承,他很清楚,說是軍事合作,其實恐怕這場談判要達到的目的,遠遠超越了單純的軍事。

馬歇爾看了看此行美國的2號人物,威爾斯副國務卿。赫爾的動向太過引人注目,所以此行是讓威爾斯談判除了軍事上的有關事宜,不過決定權還是授予了馬歇爾,畢竟此時軍事為重。

雙方寒暄,馬歇爾和威爾斯都與李思華輕松地交談,他們對她很好奇。李思華更是輕松,還回憶了幾件在美國的趣事,他們都在鋪墊。

直到半個多小時後,才逐漸進入了正題。

談判的核心議題,其實就是三個:

第一、雙方要不要結盟合作,徹底擊敗日本?

第二、如果合作,軍事上如何行動?

第三、合作的話美國更強大更有財力,中國則要付出鮮血和代價,美國對此有什麼支援?

李思華提出這三個核心問題後,馬歇爾和威爾遜對視一眼,都覺得她名不虛傳,而且一點都不虛偽,直指核心,根本不去理會那些常規外交上的煙霧彈,兩人都覺得,自己也必須非常坦誠,否則肯定會招致李思華的輕視——都什麼時候了還在打哈哈?大家都非常清楚對方的需求,就是要直接點。

馬歇爾立即確認了李思華提出的三條,就是美國想談的內容。

第一條很快被確認,雙方都想徹底擊敗日本,都有著極其強烈且不容退縮的理由,都願意彼此合作。

然後就是軍事合作如何進行,這包括很多細節。不過與會的劉伯承參謀長具體闡述了總的思路:即解放軍的重點是東亞部分,主要是日本本土周邊和日本本土。而美軍的重點是澳大利亞和荷屬東印度包括菲律賓,解放軍基本不參與這些地域的行動。

馬歇爾感到棘手,但他很能理解對方的顧忌,如果到遙遠的南太平洋作戰,不說犧牲,大量的解放軍部隊,就相當於美國海軍的“人質”了,這他們能願意?雙方又不是那種彼此非常信任的“血盟”,就連意識形態都不一樣,是為了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的,也必然彼此都有堤防。

其實馬歇爾有想過這個問題,但他覺得可以接受解放軍的提議,因為按照他的思考,解放軍進攻日本週邊和本土,本身就要牽制日軍大量的兵力,在美軍配合下,相當於截斷了

日本本土與“澳日”的聯絡和彼此資源,這如果不算是對美國巨大的支援,什麼算是?

在馬歇爾同意後,劉伯承進一步闡述解放軍的意圖,就是兵分四路。

第一路是攻佔庫頁島,然後在庫頁島建立戰略轟炸基地,對日本本土的北海道進行轟炸,從北到南進攻日本本土;

第二路是攻佔朝鮮,在朝鮮南部建立戰略轟炸基地,對日本臨近的九州島築紫島)攻擊,待機攻佔此島,然後從南向北進攻日本四國。

上述兩路,在進攻日本本土時,都需要美軍的海軍和戰略空軍的支援。尤其是海軍,必須要能做到將日本的艦隊防禦在外,或者徹底擊敗他們,否則如何登陸?

如果實現了上述兩路進攻,解放軍就構成了對日本本土從北到南和從南到北的雙向夾擊。

第三路則是從中國福建渡海收複臺灣,這同樣需要美海軍的支援。但戰略意義很大,一旦解放軍佔領臺灣,就意味著截斷了日本本土與菲律賓之間的聯系,美軍就可以考慮對菲律賓進攻了。

第四路則是從天南省蘇門答臘)的南部,渡海進攻爪哇,一直到鄰近澳洲的東帝汶。

對於第四路,美軍代表們有些沉默,馬歇爾和威爾斯都有些顧忌,新中國不會繼續擴張吧,不要消滅了日本人,中國就在爪哇賴下去了,這樣未來澳洲面臨的中國威脅會很大。

這個時候,李思華插話,她輕描淡寫地告訴馬歇爾和威爾斯,解放軍不會自己進攻爪哇,而是交給蔣介石和李宗仁的部隊,他們與新中國不是一條心,在我們國內也有一批這樣的人,不如讓他們去爪哇了,也能為抗日做一份貢獻。

這讓馬歇爾和威爾斯大吃一驚,但是兩人仔細思考了一下後,都是大喜,對視一眼,大家確認了共同的認知——這是中國向美國確認了其利益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