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通告與巨頭們的波瀾?(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15章 通告與巨頭們的波瀾?
1940年9月16日,英屬緬甸總督府。
英國的緬甸總督史密斯,不安地等待著新中國的特使,對方通知他今天新中國將有重要檔案通告英國,因為新中國迄今與英國沒有外交關系,而在上海的英國商業機構,也不適合這種國家之間大事的交接,所以將檔案提交給英緬當局,由其代為呈交英國政府和首相丘吉爾。
史密斯知道,中英之間關於緬甸的密約已經過期,中方毫無續約的動向。而英國本土現在正風雨飄搖,在德軍“海獅計劃”的空中打擊下好不容易才撐了過來。史密斯強烈地預感,中國人一定會“落井下石”,帝國在緬甸的統治恐怕即將完全結束,就是不知道中方會行動到哪一步,或許還包括香港?
史密斯如同丘吉爾,是一個高傲的英國貴族,但這並不表示他就是一個傻子,對於在東南亞地區,英國的力量完全不足以抵禦中國,他還他是很清楚的,但人都有僥幸心,不到黃河心不死嘛。
他的內心非常焦灼,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大機率是結束了。殖民地官員的風光,大機率也是雨打風吹去。難道英國在遠東的存在,這就結束了?他內心有著不甘的憤懣。
秘書進入辦公室,告訴他中國特使來了,史密斯整了整西裝上衣,命運如何變化,大英帝國貴族的驕傲也不容褻瀆。
新中國的特使是一位嚴肅的中年男性,他沒有多話,史密斯也無心應酬,兩人僵硬地寒暄後,特使直截了當地對史密斯說:
“我帶來了中國政府對於英國的一封通告書。中國政府將按照通告行事,無論英國同意還是不同意。如果不同意,那麼本通告,就是戰爭的預先通知書。”
史密斯的心髒彷彿被一隻大手猛地一捏,有點窒息。他漲紅了臉,有點呼吸困難,終於來了,中國果然要奪取全部緬甸了!
特使遞交通告書,史密斯急不可耐地開啟,檔案有英文版,所以他急促地瀏覽了一下,然後巨大的憤怒席捲了他的腦子。
中國的要求遠遠不止下緬甸!他們其實是要求英國,完全放棄中南半島以及馬來亞和新加坡,當然還有香港!這是要把英國在遠東幾百年的努力全部奪取!他們簡直是無恥之尤!這是對大英帝國巨大的侮辱!
史密斯對特使憤怒地喊道:“中國的要求,是我此生所見過的最無恥的要求!這是對大英帝國的徹底侮辱!你們會付出代價!不就是戰爭嗎?幾百年來,大英帝國從不畏懼戰爭!它的所有對手,都倒在了帝國的面前!”
中國特使非常平靜,說道:“不,你見過並知道你們英國無數的更加無恥,包括對我國販賣鴉片毒品。不過,今天我不是來和你爭論的,只是奉命遞交通告,你們有一個半月的時間同意我們的提議,並從上述地區撤離,時間是到10月31日。超過這個時間,中國和英國,自動進入戰爭狀態。”
史密斯趕緊補上一句,他頭腦清醒了過來,說道:“包括緬甸在內,他們是獨立的民族政府,你們這是對民族國家的侵略!”
特使冷冷一笑:“例如你們在下緬甸的巴莫傀儡政府嗎?你腦子應該清醒一下,我們會在乎你們英國人的傀儡政府嗎?”
特使轉身離去,史密斯站著喘了好一會氣,最終才頹然地坐回了座位。能夠怎麼做呢?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他知道丘吉爾首相和英國政府,肯定不會就此放棄東南亞,但英國能派出的力量有限,至少在下緬甸區域,他是很悲觀的,自己這個緬甸總督,肯定是做到頭了。
同樣的一天,新中國的通告,被另一名特使送到了法國在安南的殖民當局。
事情當即在英法兩國激起了強烈的反響。
法國總理貝當也是個白人至上主義者,當然對新中國憤怒至極,然而在憤怒之餘,其實更多的是悽涼,在他看來,中國無非是因為法國戰敗投降了德國,一個戰敗國還佔領著中國相鄰的小國,這個時候中國當然要撿便宜。現在所謂的“維希法國”,只剩下法國南部作為其“國土”,法國繁榮的北部,已經算是德國直接統治的一部分,他有什麼力量來改變遠東的局勢呢?
中國的態度早有徵兆。6月法國投降德國的時候,維希政府宣佈繼承法國在東南亞的統治,中國當即宣告拒絕承認,事情當時還被上海的法國記者報道過,不過維希政府也只能裝聾作啞。現在中國人要動手了。
貝當也只能希望在德國獲勝後,未來法國有機會重新收複這些殖民地,反正現在,他也只剩下“期待未來”了。
真正反應激烈的,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原時空,英國遭到日本重大打擊前,這位高傲的貴族就極度蔑視日本的軍力,曾經說過:“我認為日本不敢對抗美英俄等國的聯合戰線……只要我提到的艦隊一到, 尤其是開到一艘‘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日本更會遲疑。這可能真正起到威懾作用。”他居然認為英國派一艘戰列艦到遠東,就會把日本嚇倒!可謂對日本無知到了極點。
當然,最後打臉的是,英國以“威爾士親王號” 為核心的東方艦隊,開戰後就被日軍炸毀。事後丘吉
爾才如夢初醒:“我們和美國這次都大大低估了日軍的空戰效率。”尤其搞笑的是,英國以戰列艦兩艘、驅逐艦四艘組成的遠東艦隊即z艦隊,日軍覆滅它們的代價僅僅是3架飛機,而丘吉爾僅僅承認是“這次”,內心還是認為這是“偶然事件”!
在新時空,丘吉爾對新中國的態度,其實就像在原時空他對日本的態度一樣,極度蔑視非白人的國家力量,在他眼中,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都不過是一群“黃皮猴子”,怎麼可能是高貴白人的對手。
丘吉爾能力有限,不過意志堅強。雖然本土面臨著德國海獅計劃的狂轟濫炸,但英國海軍的兵力是有富餘的,於是在痛罵新中國之後,做出的決策與前世如出一轍,不過將1艘戰列艦換成了2艘航母,這是海軍的“專業建議”,派遣”暴怒號”和”競技神號”航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以及4艘護航驅逐艦,組成遠東艦隊到新加坡支援遠東殖民地。其實這兩艘航母上合在一起,搭載不過70多架戰機,實力是很有限的。但加上威爾士親王號,這已經比原時空的遠東艦隊更強大一些。
丘吉爾還緊急指示印度殖民地加速動員,按照英軍的計劃,總共動員150萬印度軍隊,現在又咬牙增加了50萬人,總計要動員200萬軍隊。前期動員的印度部隊,除了支援歐洲戰場的,緊急派遣新加坡11萬,馬來亞19萬。重點當然是東部七邦,要保衛印度嘛,計劃動員50萬印度新軍,配合最新提拔為14集團軍長斯利姆的15萬戰鬥力較強的英印軍,總計在東北七邦集中65萬軍隊,對抗未來中的“侵略”。
只不過,有了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背叛諾言,不允許印度獨立的事實。現在動員起來的印度人,又有多少戰鬥力呢?
時代已經變了,丘吉爾這種白人至上主義者,還將新中國視為過去他們遇到的清朝這樣的腐朽落後對手,只能導致更慘的失敗。
到9月底,中國對英法兩國的通告已經被全世界知道,德國是最早就從維希法國那裡知道的,美國和蘇聯知道得較晚。這個重大訊息,也讓這三國有著不同的反應。
希特勒的第一反應是不悅,他覺得中國佔了德國的便宜,如果不是德國打得英法兩國落花流水,尤其法國都幹脆投降了,中國是不會有這樣的機會的。
不過他平靜下來之後,就是高興了,這意味著中國加入了對英國的戰爭,他們與德國雖然不是盟友,但其實站在了同一條陣線上。
德國根據對英國“海獅計劃”,對英國狂轟濫炸,雙方的空戰進行得異常激烈,可是德國空軍並沒有能佔到絕對上風,轟炸機的損失不小,在9月17日,希特勒只能不情願地宣佈推遲“海獅計劃”,雖然他不承認,
但實質上,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已經失敗了。為期三個月的不列顛空戰中,德軍損失了1800架戰機和3000多名優秀飛行員,這讓希特勒也感覺肉痛。
就在這樣的時刻,中國準備對英國開戰,這當然是個好訊息,至少他們可以幫助德國消耗英國的實力,這將為德國最終的勝利,創造新的機會。
嗯,看在中國對英國開戰的份上,德意志帝國就不計較他們趁機佔領東南亞的行動了。希特勒自負地想著。
對於羅斯福,反應則是很惱火。
在英國必然衰落後,如果說美國對於東南亞,沒有未來的想法,那當然是不可能的。結果現在中國居然不顧自己才建國1年半的條件,決然地對英法進行挑戰,羅斯福自然有了被冒犯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