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專訪李力勝?

南京事件的餘波,仍然蕩漾。日本各地那些瘋狂支援侵略的右派,舉著“膺懲暴支”等標牌,到處集會遊行,試圖鼓動起國內的侵華情緒,可是這一次反而影響小了,就連一向不斷誇贊皇軍豐功偉績的日本媒體都懶得報道,或者就是一個小豆腐塊。而日本上層,除了外交部常規的否認南京大屠殺和譴責西華殺俘以外,這一次也很少有人出來“義憤填膺”了。

這些人都明白,西華對於日本,那就是不死不休,沒有什麼其它好說的,打不敗西華,這些日本“正義”的動作行為,就是別人眼中猴子的把戲,毫無意義。

1月20日,新華社的社長向重華,在鏡子面前仔細地整理著自己的儀容,把邊上的新華社王牌記者張秋歌給看得笑了,從來沒有看到過社長會如此重視自己的儀容。向社長本色本還是個將軍,平時可沒有那麼多講究。

向重華看到了張秋歌的笑容,說道:“小丫頭笑什麼笑?今天的採訪很重要,那可是李力勝同志!你可要表現得好點,別給我們新華社丟臉!要不是擔心你,我這個社長至於親自陪同你嗎?”

張秋歌收斂了笑容,她其實心裡也有點緊張,以及興奮。作為新華社著名的記者,她採訪過很多西華政治局的高層領導,甚至還採訪過2次。不過能夠採訪李力勝這個大領導,這還是破天荒的,這位大領導極為神秘,以前從不出現在公眾面前,更不可能接受採訪。

但是誰都知道,李力勝的影響力,在西華無所不在,他是西華內政的負責人,影響西華和全國走向的許多政策方針,都出於他的領導。所以如果把在西華的記者們,排列一個最想採訪的名單,那李力勝無疑會被排在第1位。

所以自己能得到這個機會,她別提多高興了,自己可是世界上第一個能採訪李力勝的人呢,而且還是專訪。

尤其是向社長告訴了她一個天大的機密——李力勝居然是位30多歲的女性!當場就把她震懵了。不過向社長告訴她的原因,是不想她見到領導的時候失態,也嚴肅地警告了她由於種種原因,李力勝同志的個人資訊,仍然是我黨的高度機密,絕對不能外洩,更不許在媒體上出現任何的資訊。張秋歌自己是黨員,她當然知道黨的紀律。

不過她可是好奇極了,作為黨員,她大致也知道西華篳路藍縷的建設過程,知道是在李力勝同志的領導下,西華才短期崛起,也因此拯救了中央蘇區紅軍,改變了中國革命的面貌。所以在她原來的想象中,這個李力勝肯定是一個像那樣睿智深沉、雄才偉略的中年男人,萬萬沒想到,李力勝居然是一位女性,還是一位才30歲出頭的還算很年輕的女性!簡直太傳奇了!她的背後,得有多少神奇的故事呀?她簡直是一個新聞的寶庫,可惜現在都不能讓大眾知道,今天的專訪也完全不能涉及到她個人。

李思華走進了接待室,已經在等待的向重華和張秋歌趕忙站起來,向重華還行了個軍禮,張秋歌趕忙也跟著行了一個。李思華還了禮,笑笑讓他們坐下。

趁著社長與李思華說話的空閑,張秋歌注視著李思華,確實如社長所說,這是一位還非常年輕的清秀女性,她的面龐對女人來說不是那種很漂亮的樣子,但是臉上的神采,讓張秋歌一下子就想起了“顧盼神飛、神采飛揚”這樣的形容詞,尤其是那一對眼睛,銳利得光芒四射,巍峨的氣場非常明顯。

向社長向李思華介紹張秋歌:“這是我們社的女記者張秋歌,曾經兩次採訪過,她可是您一手建立的海南大學的首批畢業生,3年黨齡了。”

李思華笑著與張秋歌握手:“海南大學已經成立5年了,我們缺人才啊,各方面都等著小張這樣的革命知識分子補充。”

專訪逐漸進入了正題,張秋歌冷靜下來,她的專業素質開始發揮作用。

第一個話題,是關於南京大屠殺和西華的反擊。

李思華爽快地承認,正是自己提議、西華政治局全體透過的決議,對於日軍的南京大屠殺,西華以殺戮5萬日軍俘虜作為回應。她告訴記者,西華俘虜的日軍官兵,超過了8萬人,本來按照國際公約,我們是制定了對其勞動改造的政策的,完全沒有殺俘的打算。

但是日軍的南京大屠殺,改變了這一切。她強調,西華絕不會做那種所謂“以德報怨”的東郭先生,豺狼咬了我們一口,我們唯一的反應就是用大棒徹底地打死這只豺狼。我們的原則很清楚,“以牙還牙、以血還血”,這5萬日軍俘虜侵略中國,本來就是惡貫滿盈,早就該死,是西華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才給予了他們繼續活下去的可能。但既然日軍敢於殺俘,那我們就毫不客氣,以血還血。這5萬日軍,與其說是死於西華的殺戮,不如說是日軍自己殺死了他們。

她輕描淡寫地說,本來要將所有的日軍戰俘一體殺戮的,後來考慮到日軍可能繼續殺俘,所以就留了3萬。要是日軍未來再有類似南京大屠殺的事情,那西華將毫不猶豫,將這些剩餘的俘虜,以及在戰爭中可能對日軍的新俘虜,一體殺戮,以回報日軍!西華絕不會猶豫,會再次樹立起一座新的

“鎮倭塔”!

張秋歌和向重華,一邊記錄,一邊內心倒吸冷氣。大領導是真敢說,那種藐視一切的氣概,宛如實質。

第二個話題,則是關於西華對於新解放區,即平津在內的河北省、熱河省、山東省、河南省等地的政策,這自然是一個民眾非常關心的事情。

李思華詳細介紹了西華的政策,包括城市與鄉村改造,工業建設和産業發展、公有和私有企業的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體系等方面,她的發言中,有張秋歌和向社長熟悉的內容,也有很多他們陌生的內容。張秋芳在記錄的時候,腦子裡迴旋著的名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我們人,可不是蠅營狗茍的舊官僚,我們在做的,是發展一個人民的偉大新中國!

談到教育體系,李思華還重點講述了對於舊文人的態度,最近“文化禁入令”可一直是社會的熱門話題。

李思華著重指出:

“我本人以及西華政權整體,對於這個舊文人群體,是不感冒的。說白了這個群體,就是以往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士林”的群體而已,士林具體是什麼?其實就是“皇紳社會”中紳權的體現,是紳權的代言人。紳權又是什麼?其實就是底層人民與皇權之間的剝削食利階級,舊文人就是這個階級的附庸或者一部分而已。”

“以明朝末年為例,當時所謂的“士林”,就是東林黨以及齊黨楚黨之類,這個階層代表明朝士紳階級的利益,是他們總體的代言人。這些人平時大言炎炎、下筆千言,但在國家危難之際,要損失他們的一豪利益都是不行的,多交一毛錢的稅收都不行。”

“他們對底層人民敲骨吸髓,導致李自成等農民起義和民變此起彼伏,在統治階級內部則拼命撈取好處、壓縮皇權,使得明朝財政崩潰,無力養兵,以至於龐大的皇朝,最後竟被一個邊疆小團體奪取了政權。”

“可笑的是,這個龐大的剝削食利階層,他們拼命盤剝的財富,最後大部分被清廷的新統治階級奪取,貪欲最後吞噬了自己。”

“從明末的例子反觀今日民國,其實可以發現,這個舊文人階層及其背後計程車紳階層,就是當年明末士林的翻版。對於危難中的國家,他們只會哀嘆,但是要他們出一點力,那就是不行的。而他們對於底層人民的盤剝,絲毫沒有因為國難而縮減。”

“包括哪些留洋回來的一些“教授學者”,其實也是一樣,他們的目標,全在為背後的金主即資本家和士紳代言上,只不過以前計程車林,是用“四書五經”的傳統思想,來實現文化思想上的主流地位,今日他們則“言必稱希臘”,開始跪舔洋人,用西洋的文化思想,企圖建立與過去士林同等的地位。”

“至於這些思想文化,是否有助於國家強大、民族發展和人民生活,他們是一點都不關心的,一群完全利己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已,所以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著名的漢奸,都出於這個階層。本來應該是代表中國文化的文史哲領域,卻成了出漢奸的重災區。”

“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就陷入了這個困境,他統治的基礎,是以這個“士紳和士林”為基礎的,其實就是以剝削食利階級為基礎,所以這個國民政府,在侵略者面前如此孱弱,一群各懷鬼胎、以個人和家族利益為重的利己主義者,能幹出什麼好事來?”

“西華的革命目的,就是消滅歷史上這個龐大的中間剝削食利階級,將底層人民解放出來、當家作主,所以怎麼會繼續扶持這個代表剝削階級利益的舊文人體系呢?歷史的進步,讓這個階層已經走到了消滅的時候。”

“西華的社會,必須是一個底層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沒有中間的剝削食利階層。西華的上層建築也不是過去的皇權,而是來自於底層人民的選擇,我們是人民的代理人,服從最廣大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