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歷史的車輪開始轉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60章 歷史的車輪開始轉動
從5月開始,日軍就開始不斷在熱河和華北增兵。實際上,按照石原莞爾主導的參謀本部作戰部的計劃,日軍的大行動是要等到10月份才開始的,因為估算到那個時候,石原他們才認為具備了最基礎的戰爭條件,不過日軍這種充滿了“下克上獨走精神”以博取個人功名利祿的軍官群體,能遵守他們命令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整個日軍的軍事部署,是按照作戰部的計劃進行的,所有的70個師團以及天皇近衛師團的部署是:
日本國內:只留下1個近衛師團,反正本土有海軍防衛,不會受到進攻,約3萬人;
東北:15個師團第1、4、7、12、18;102~106;21~25),約35萬人;
華北:45個師團第2、3、5、6、8~11、14、15、17、20;109~120;30~50),約100萬人;
華中:9個師團第13、16;101、107、108;26~629),約20萬人;
朝鮮:1個師團第19師團),約3萬人。
上述71個師團是160萬人,而除了這71個師團,陸軍還有一些其它獨立的部隊,其陸軍總兵力已經超過了185萬人。如果再加上30多萬海軍,現在日軍的總人數,妥妥地超過了220萬人。
這是日本軍事史上前所未有的空前大軍,使得不少軍官,無論是高階低階,都充滿了自豪,躊躇滿志,而隨著計劃派遣的兵力,逐漸抵達戰前位置,很多前線日本軍官的野心開始如同野草焚燒,開始按捺不住了。
這個計劃的重點當然是華北與西華的戰爭,不僅師團編制的主力軍隊,就計劃了100萬人,再加上其它配合的部隊,人數更高達11個,都在這條戰線,不可謂不重視了。
日軍的2個航空軍,也以東北為主要基地,包括在日軍佔據的華北區域,大量地修築野戰機場,準備配合步兵作戰。
在日軍排兵布陣的同時,西華當然也在厲兵秣馬。
到6月底,西華在前線,已經佈置了180萬人即12個集團軍的主力集團軍和其它獨立部隊,再包括在陝西的總預備隊,動員的總兵力超過240萬人。
一野4個集團軍第1~4集團軍):已經進駐察北察哈爾北部),具備隨時進軍察哈爾東部攻擊偽滿洲國的態勢,或者是南下攻佔察哈爾南部進軍平津的態勢。
四野4個集團軍第13~16集團軍):已經進駐綏遠東部,同樣是隨時進攻察哈爾南部進軍平津的態勢。
三野4個集團軍第9~12集團軍):集中於陝西與山西邊境,但實際上已經大規模地進入山西,此時晉綏軍大部,都在入晉的三野部隊的監控之下。
除了上述3個野戰軍,二野第5~8集團軍)也已經進入了陝西,作為全軍的總預備隊。
只有五野第19~20集團軍),則主要是在緬甸駐守,在大量地方部隊的協助下,防衛後方根據地。
蔣介石也在拼命調兵遣將,他計劃部署在上海前線防禦陣地的兵力,高達60萬人,目前40萬人已經就位,而到7月下旬前,全部60萬人可以全部到位。
國民黨在前線的部隊,包括30個最精銳德械師中的20個,以及乙級德械師中的10個,僅中央軍的人數,就達到了38萬人,到7月下旬,桂系最精銳的10萬部隊,以及其它軍閥部隊12萬人,都將抵達前線,這已經是蔣介石反複思忖,拿得出手的最大本錢了。
現在他的部隊,正在上海外圍構築“百裡防線”,這是一條厚度高達百公裡的“彈性”防線,修築了大量的堡壘、戰壕,隱蔽交通線,並且儲備大量戰爭物資,例如武器彈藥,他孃的,反正先不過了,不打好這一仗,大家都沒有未來。這是他向國民黨各層級,近期反複灌輸的觀點。
按照西華的提醒,他還重點加強了對長江沿岸以及沿海地區中,日軍透過海軍運兵易於登陸區域的防守。
1937年6月的中國,是一個戰爭氣氛緊張到就要爆炸的時刻。
6月20日,西華開始行動,包括2個方面的大行動。
第一個行動,就是一野和四野的部分軍隊,突然進入了察哈爾南部,在幾天之內,將偽軍全部一掃而空此時此地並沒有正規日軍存在),而且對29軍在察哈爾的部隊全部繳械,在大軍壓境之下,29軍的143師,以及馮佔海部、閻錫山的晉綏軍一部這些涉及的部隊,幾乎都沒有反抗,少數反抗的被一頓暴打,就老實了。
駐紮張家口的29軍第143師名義上有1.5萬人,可是看到浩浩蕩蕩的坦克裝甲部隊,就都傻了眼,加上平時的政治工作,知道西華這是要在抗日戰爭前整合後方,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師長劉如明不得不宣佈放下武器。
西華軍直接佔領了察哈爾省城,通電四方,將佔領整個察哈爾,作為抗日前線最近的根據地,不允許不抗日的勢力存在,轟動了全國。而一野的第
1野戰軍等部隊,開始向察哈爾東部進軍。
察哈爾的整個地形,有點像一把手槍,手槍正好指向東北,所以一野對察東的進攻,看起來很有直接進攻東北的態勢,日軍一下子就急了。
第二個行動,就是全面接管山西。
在傅作義投降西華後,晉綏軍的實力遭到重創,閻錫山在中原大戰後過於猜忌部下,其實在傅作義事件之前,就已經導致其麾下32軍商震率一部主力出走。所以實力損失很厲害。
不過表面人數並不少。原來晉綏軍按照國民黨編制,是第6、第7兩個集團軍,且第7集團軍的司令就是傅作義。當時兩個集團軍麾下各有2個軍,但5軍投西華後,國民黨為了籠絡閻錫山,最後還是給他保留了第7集團軍的番號。所以此時仍然是兩個集團軍,下轄19、24一共4個軍12個師,總共15萬人左右,而且炮兵比較強大,因為有太原兵工廠在,所以編制了10個炮兵團,其中大多數是仿日式的75毫米山炮,少數為原裝或仿造的重炮,75毫米及之上口徑的火炮在晉綏軍中有300多門。
不過這都是表面的強大,實際上在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後,晉綏軍尤其是晉軍,就幾乎沒有“軍魂”了,在李思華前世的歷史上山西抗日,前期晉軍還行,到了後期毫無戰力,只剩下與日寇勾勾搭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