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經濟絞殺戰四)

進入其美路,山田大佐用望遠鏡看到,幾百米遠的地方,西華軍用沙包臨時堆起的阻礙陣地,這讓他一陣大笑,就靠這?就想與皇軍對戰?真可笑,西華軍名過其實!

都不用他下令,幾輛坦克轉動炮塔,對準了遠處的西華陣地,接近500米,開炮!連續發射了幾十發坦克炮,炮彈將西華的陣地炸得塵土飛揚,七零八落,遠遠看到有十幾個人,利用街道兩邊的地形,逃向遠方。

山田命令前進,離開被炸掉的西華陣地越來越近,不到200米了,陣地上似乎已經沒有活人,山田的警惕心也放了下來。

然而,就在這時,兩側突然出現了幾十道火焰,西華軍在邊上的民居中向日軍開火了,但是山田愕然,這是什麼武器?

沒等山田反應過來,連串劇烈的爆炸聲響起,他指揮的坦克和裝甲車,突然都變成了一個個巨大的火堆,讓他心膽俱裂!裂

西華軍使用的武器,自然就是射程270米的“巴祖卡”火箭筒,這種火箭筒的設計,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反坦克,就算是歐美的中型和重型坦克,也經受不住它的一擊,何況是日本這些薄皮大餡的豆丁坦克呢?

坦克和裝甲車的殉爆,讓周圍的日本步兵瞬間倒下了一大片,此時街道兩邊西華軍的火力開始對準上陸軍的步兵開始射擊,而訓練有素的上陸軍也開始還擊,大量的擲彈筒和機槍開始互相射擊,兩邊計程車兵都開始有不小的傷亡!

上陸的炮兵拼命地支起炮架,準備對西華的火力點進行近距離打擊。然而他們自己,顯然是西華集火的主要方向,勇敢的西華火箭筒射手,在其它西華士兵的掩護下,接近這些炮架,然後就是死亡火焰的揮舞!

上陸的炮兵來得及開了幾炮,摧毀了幾棟建築,然後就被全部炸毀了。當失去炮兵之後,上陸軍就立即陷入了絕境!

西華的單兵裝備比起上陸軍更強,關鍵他們還有那個大殺器巴祖卡,凡是日軍形成組合的火力點的,就是抵近一發入魂!

在這樣的打擊下,上陸軍很快支援不住,山田已經重傷,他命令立即全軍轉向突圍——日本的海軍好歹要比陸軍靈活一點,不是整天搞那些“殺生報國”。

一場慘烈的追擊因此開始了,負責斷後的日軍一個個被密集的火力撂倒,而日軍不斷分出士兵來斷後,直到前軍跑遠。

等到戰鬥結束,這只出發前1400多人的日軍,只剩下了不到400人,超過1000人都被西華軍斃殺。

實際上,在山田在中途彙報作戰不利後,大內的第一反應,就是全軍出動救援。但他很快打消這個念頭,西華軍現在上海的實力,完全出乎意料,如果全軍出動,反而陷入西華“圍點打援”的陷阱呢?他們會不會在考慮一舉幹掉大日本帝國在上海的全部軍事力量?他謹慎的個性,使得他採取了最保守的策略,全軍是出動了,但卻是防衛日本僑民區和重要據點,防範西華軍的進攻。

所以,他最後等來了不到400人的殘軍,以及已經奄奄一息,很快就斃命了的山田大佐。

這一次的交戰很快轟動了全國,應該算是全世界。因為上海畢竟是國際大都市,西方各國的媒體都紛紛報道。

不去說日本方面如何暴跳如雷,就是蔣介石,也大吃一驚,立即把軍統的戴立和中統的徐恩憎罵了一頓,指令他們立即搞清楚西華軍到底在上海有多少實力?娘希匹的西華軍的手那麼長?都已經伸到民國眼皮子底下的上海來了?

兩人接了任務,內心卻都是暗暗叫苦,現在民國的這些機構,就沒有不對西華畏如蛇蠍的,他孃的都是一幫狠人,難搞啊。

趁著勝利帶來的巨大威望,接下來的半個月西華更是橫掃上海灘,煙館毒品以及日貨,幾乎在除了租界區以外的地方絕跡,日本遭受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平常囂張的青幫等幫派,這個時候老老實實,白天都不敢出街。

當然,西華在上海的這一波“肆虐”,對上海的畸形經濟打擊確實也很大。當時上海全市約有毒品工廠20餘家,出售毒品和供人吸毒的煙館,就有2萬多處,吸毒者約10萬餘人,平均每80戶中就有1戶吸毒。在西華佔領雲南和貴州,後繼又佔領西北後,國內煙土的生産量大減,本來給日本人撿了個便宜,使得他們大肆擴大毒品生産和銷售。而西華的這一波打擊,20餘家毒品工廠全部被搗毀,煙館也去掉了一大半,只有那些躲在上海鄉下的煙館,“倖免與難”,被西華擊斃的販毒分子,大約就不下3000人,對於這個行當的“從業者”來說,當然是一場“浩劫”嘛。

對於幫派分子,當然也是一場“浩劫”,30年代,上海的幫會分子至少有50~60萬之眾,而00萬,平均5~6個人就有1個人是幫派分子,大部分上海人民都生活在幫派支配之下。他們最來錢的無非是兩塊,一是毒品,二是妓女。現在毒品被暫時打掉了,多數人的“生活”立即出了問題,這幾個月可謂苦不堪言。

當然,西華暫時沒有去打擊妓女行業,有些幫派現在就靠這個活著,單

單上海註冊的公娼,就有12萬人,暗娼更不知道有多少,至少也是5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是娼妓。

所以李思華前世,不斷有人懷念三十年代的上海,實在不知道他們在懷念什麼,你又不姓蔣宋孔陳,紙醉金迷都是極少數人的。總有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要自己活得好,至於底層人民到底有多悽慘,那關自己什麼事。他們嚮往的,其實是那種絕大多數人都活得極為悽慘的情況下,更能襯托出他們的“高貴”和“成功”,他們對那樣的悲慘世界,真的是頂禮膜拜。

當然,這個時代的上海,就像二十一世紀一樣,有著一個“中産階級”,例如一些教授、作家、藝術家戲劇家、電影家、音樂家、美術家)、醫生、出版家、企業管理者、中高階工程師、銀行洋行職員、商業經理、中小學教師、中下層公務員等,大致是一些職員和知識分子。

這個階層,就是描述的那種典型的“小資産階級”,他們追求力所能及的東西,比如找份體面工作,賺到足夠的鈔票,過上安逸的、有情調的、小確幸的日子。可以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子女將來也能有個體面的工作,或有朝一日有可能攀升到上一個階層。他們也希望自己透過學習和努力工作,得到提拔或事業有成,賺到更多的鈔票,過上更豐裕的日子。

這個階層的多數,對於國家民族是淡漠的,他們基本上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溫床。只要自己的小確幸生活能夠繼續,誰管國家會怎樣呢?對於那些窮人鬧革命,他們的態度和二十一世紀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態度是一樣的:“一群每月只有兩三千收入的窮逼,天天在鍵盤上喊著愛國,國家愛你嗎?”他們自以為自己“精緻的、優越的、有品位的”生活能夠永續,早就告別了勞工階層。

可是在大時代的旋渦之中,他們的這點小確幸,只不過像煙花一樣的脆弱和短暫。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上海,根本不是後世用大工業和製造業建立起了堅實經濟基礎的上海,而只是一個貿易和商業都會,是以全國的困苦供養出來的罌粟花而已。就像二十世紀十年代的香港,光靠著與大陸的轉口貿易,就能讓城市無比繁華,可是等到大陸其它港口成長起來,它就開始相對衰落。上海如果不是後世建立的工業基礎,也就不可能有區別於香港的命運。

特種三師在5月初已經全面撤離上海,主要還是擔心補給線,蔣介石政府已經高度警覺了,接下來不保險,這畢竟是“敵佔區”,不管是日寇還是蔣介石方面,都是一樣。

不過,小心翼翼的日本在滬力量,直到6月初才確認,西華已經在上海停止了活動,不過他們始終不敢確認,西華軍是否已經完全撤出了上海,直到後來日軍增兵發動淞滬戰役侵華前,日本人在上海的活動都是小心翼翼,而日貨的銷售,在這幾個月也是大減。

類似對日本勢力、漢奸勢力、日貨銷售和毒品買賣的全面打擊,還發生在了漢口、青島等多個城市,全國沿海地區中,除了日軍嚴密統治的東北比較平靜,其它地區從19月到5月底,幾乎都處於風暴之中。

蔣介石也看出來了,西華這是在全面地絞殺日本在華的經濟力量。

“孫子兵法說,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西華這是反其道而行之,避免日本人從我國掠奪資源財物,反過來增強打擊我國的軍事力量。”

民國著名的軍事家蔣百裡,向蔣介石闡述著他對西華當下策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