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震撼海南和根據地變化

勝利的歡聲笑語,回響在戰場上。如此大勝,同志們當然萬分高興,李思華也是如此,估計很長時間廣東的軍閥們不敢進攻海南了。

接下來收拾戰場,這可讓戰士們惡心壞了,場面也嚴肅了起來。炮彈和重機槍的破壞力太大了,地上到處是殘屍斷肢,到處是血流,空氣十分難聞,很多戰士其實還談不上老兵,導致很多人嘔吐。但是還得咬牙堅持,雖然是敵人,也要讓這些10師的官兵入土為安。

李思華和曹子卿等都收斂了笑容,雖然政治立場不同,但國人自己之間的廝殺,實在是讓人遺憾。這些士兵,曾經一度也是革命隊伍中的同志。

最後點檢人數,擊斃敵軍000人,逃跑的敵軍不到1000人。李思華點點頭,下令全軍返回文昌,後勤大隊和文昌的地方部隊等,也收拾了全部繳獲,開始返程。

實際上,最後逃到海口的敵人,不過六七百人,蔡廷凱帶著這最後的殘軍,狼狽從海口撤離。而訊息傳出後的震撼,使得海口雞飛狗跳,大量計程車紳階層,開始瘋狂地向大陸逃跑。紅潮的震撼,又一次席捲海南全島。其它縣區計程車紳都明白了,匪黨佔領海南全島不可避免,就在眼前,很多人也開始了逃亡。

李思華並沒有急於攻克全島,她仍然將3月上旬,設定為開始統一全島攻略的開始,原因之一,是等待新軍和已經解放區域的地方部隊訓練完成。更重要的是,透過在已解放7縣區的黨、政、軍體制實踐,以及各項農村、農業、城市等方面的初步政策實踐,初步確定全島根據地的治理體系,以及培養出一批基本可以實施體制管理的幹部群落。

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樣本和範本,到時候推行起來就事半功倍。

王栓子是新軍的一名士兵。春節的時候,他被給了5天探親假。

他的家在萬寧附近的農村。部隊僱傭了一批馬車,將他們這批萬寧籍的探親士兵送到萬寧城區,然後再各自走回自家。返程的時候馬車也會在萬寧城區接他們。萬寧到基地大概有50多公裡,所以說是5天假,其實只有3天,來迴路程就要2天。

訓練的時候不覺得,這個時候王栓子倒有點想家了。他也奇怪,那個破破爛爛的家有什麼好想的?從他長大後,就一直盼著脫離那個鬼地方。可是爹孃怎麼辦?還有弟弟和妹妹,他也只有認命地土裡刨食。可是他家就只有2畝薄田,靠著半自耕半佃農,一家子都餓得面黃肌瘦,到根據地解放前,他家已經窮得連這兩畝地都快保不住了。

所以招兵的時候,他聽說有10個大洋的安家費,毫不猶豫地報了名,老媽還因此哭了幾場,老爹也時常枯坐著,沉默了好幾天,這也沒能改變他的決心。

他現在有點擔心,家裡缺了自己這個最主要的壯勞力,據說剩下的4口人,分了12畝地,這當然是好事,但接下來的春耕怎麼辦?指導員說的民兵和合作社都會幫忙,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下午到了萬寧,告別了同志們,他走上了回家的路。路上他注意到,由於是春節,田地裡沒有什麼人,不過路過的村莊,都多了很多磚房,以前隨處可見的窩棚,明顯地少了,村莊裡偶爾還傳來幾聲鞭炮。有時候遇到走親戚的農民,居然有穿新衣服的。他們看他穿著軍裝,還熱情地向他打招呼,尤其是年輕人,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他整齊的軍服。他不覺有些自豪,走路更是挺胸昂首。指導員說過,一個軍人,言行舉止,都要表現出軍人的風範,要把軍人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骨子裡。

下午三四點鐘,他終於到了他家所在的位置。可是一看就蒙了,家呢?他的眼前是一棟磚房?還帶個前院?他疑惑地看了看前後左右,沒錯啊,這就是他家應該在的地方啊?門口不遠的那顆大榕樹明明還在原來的位置。他一下子呆滯住了。

“你是?……哥哥!是哥哥回來了!”遲疑的聲音之後,是喜悅的喊聲。他轉眼望去,是妹妹!她笑著向他撲來,他一把摟住了妹妹,端詳著她。

兩個多月沒見,妹妹的臉色紅潤了不少,不再是原來面黃肌瘦的小臉,有點姑娘的樣子了,衣服雖然還是破舊的,可是整整齊齊。他心裡不由吐槽,爸媽肯定沒有捨得用他留下的那10個大洋,去給妹妹弟弟做身新衣服。他們都把那筆錢,當成了是他的賣身錢,肯定捨不得用,都存起來了。

聽到小妹的喊聲,一家人都從磚房湧了出來,他一眼就看到了媽媽,他媽有點跌跌撞撞,他趕緊放開小妹,走上去扶住他媽。媽媽看著他,眼淚就流下來了,他只好連聲安慰。

他一直安靜地聽著媽媽的嘮嘮叨叨,瞭解到磚房是合作社成立後,還有民兵來幫忙,一起給修的。村裡來的土改工作組,安排了修房的次序,優先是軍屬、然後是民兵家庭,最後是普通家庭。不遠的地方,政府開了一個磚廠,附近的村子,都到那裡去拉磚。

一棟房子所有的建材,只要5個大洋,其餘都是政府補貼,修房的時候大家來幫忙,她又花了一個多大洋,買肉菜米油。雖然很心疼,但有了房子,這個家才有奔頭。不過就是房

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修,政府有七八種圖樣,只能在其中選一種,說是“標準化”,每戶人家佔地面積都是一樣的,不允許多佔多用。

每棟房子邊上分配了一分地,是給自家的蔬菜地,自家可以隨意種,但必須種好,以後村裡的幹部會不時檢查,上級也會派人檢查的,種不好就要收回,有多餘的菜,會有一個“供銷社”來收購。

其它房子前後左右,基本上還分配了其它一分地,據說山裡已經成立了一個農場,他們把一些樹苗弄出山來,要求各家在房前屋後,都要種好,有死掉的就調換。有一些是果樹,芒果樹、龍眼樹、柚子樹之類的,不過聽說開始並不好吃,要常年施肥,果實才會逐漸變得好吃起來。現在沒有很好的果樹苗,先讓種著。其它有一些酸豆樹、木棉樹、白千層之類的,據說這些以後能用來入藥。

聽說下個月,村裡還會開始畜牧,以合作社為單位,開始集體養豬,而每家也會發一些小雞仔養雞。也許下一次兒子回來,就有雞蛋可以吃了。

現在糧食夠吃,政府給每家都按定額發了一些糧食,今年的糧種也發了下來。村裡300多戶,政府配了5頭耕牛,由各個合作社分頭養著,還發了一些鐵制的農具,今年耕種可比往年容易多了,不過牛還是不夠,到時只能是大家彼此體諒,勻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