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進擊的兒童趙雲騰

錢瑩朝著他跑了過來,還一邊嚷嚷著:“哥哥,哥哥,你給我編的草環,掉在地上壞了!”

趙雲騰心裡嘆息了一聲,穿越都快九年了,自己還在和小蘿莉、小蘿蔔頭們混在一起,有沒有比他更慘的穿越者啊?

這兩天他還在盤算著,在這個時空,他馬上就要九周歲了,也就是虛歲10歲,好不容易,年齡終於又要變成兩位數了,說多了都是淚啊。

他可不敢得罪錢瑩這個小姑奶奶,要不然小丫頭能把他哭死。他擠出一絲笑容,對錢瑩說道:“沒事,哥哥再給你編一個更好看的。”

他哄了錢瑩幾句,讓她在一邊玩著,自己找了幾根草,還有幾朵小花,開始給小蘿莉編新的草環。他的思緒卻不由得發散開來。

他現在叫趙雲騰,這是他自己選擇的。人們也不覺得奇怪,在這個時代,大人可能都要為了保密而改名改姓。對他而言,內心還是習慣於將李思華當成自己的“姑姑”,而不是母親,他偶爾想起穿越前他真正的父母,未嘗不心痛斷腸,所以還是前世的關系,更讓他感覺舒適,就像他的名字“趙雲騰”更順耳順心,而不是李雲騰或者劉雲騰什麼的。

他是在去年即1934年,被李思華安排人員接到根據地的,因為李思華覺得這以後,根據地才算穩固了,這時候讓他過來生活學習,才比較合適。而且去年馬姨娘去世了,她身體本來就不太好。

李家就剩下了肖姨娘一個人,她也捨不得趙雲騰這個她撫養長大的“孫子”,因此李思華索性讓老管家他們都各自家去獨立了,將肖姨娘和趙雲騰接到了根據地,現在的“李家”,其實除了他們三人外,就只有兩個跟了肖姨娘很久的“老丫頭”,也沒有去處,於是跟隨過來一起生活,所以現在的“李家”,其實有五口人。

他還曾經向李思華開過玩笑,說你這個曾經的富豪大小姐,家中下人曾經上百人,現在可就是“家境悽涼”了。李思華隨口說道,也算不上,現在已經比她前世好多了,要知道前世,她基本上就是一個人生活。

到了根據地,他才知道,原來李思華已經做下了如此大的事業,用“改天換地”來形容,一點都不算誇大其詞,這當然讓他大為震撼,也讓他更加認真地思考,自己未來該做些什麼。

初步思考的結果,是有些讓他沮喪的,穿越前他只是一個剛剛高中畢業考上軍校的18歲青年,也就是那個時空的高中文化水平,軍校還來不及讀,實際上並沒有經過軍事教育和訓練。來到新時空後,前5年渾渾噩噩,大腦還不能支援成人的思維,5周歲之後才算是完全接受了前世的記憶,並能夠正常思考,可是一個幾歲的孩子又能幹什麼呢?他的表現已經很“神童”了,人們都說他像媽媽李思華一樣的聰明,這種誇獎,其實只能讓他苦笑。

所以他羨慕李思華的成就,但不認為自己也能做得到。李思華前世已經是博士了,幾年的軍官生涯,以及在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知識儲備、經驗閱歷,都不是他能比的。李思華來到這個時空,基本上是“俯瞰”,然而對他而言,其實能做到“平視”,都很不容易。

不過他當然不願意平庸地渡過這一生,穿越是何等神奇的機遇,怎麼能就此躺平呢?他前世也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青年,他上軍校,是因為真的喜歡軍事指揮,想將自己孩童時的夢想,變成真正金戈鐵馬的生命歷程。

所以迷茫之後,他還是決定要沿著前世的軌跡,做一名真正的軍人,雖然年齡太小,這個時空又有了李思華搞出的西華,抗日戰爭估計與他無緣了,但至少這個時代的戰爭機率,遠高於他前世,不愁沒有實踐自己理想的機會。

來到根據地後,他向李思華認真地敘述了自己的思考,包括過程和結論。

李思華對於他的未來,沒有表示任何的她的傾向,她認為這是一個應該由他自己決定、自己努力的過程,在新時空,她也沒有權力去幹涉他的人生選擇。她只是給了他幾個建議。

第一是要讀書,不管以後做什麼,先建立起自己足夠的知識儲備。自從李思華開啟“十年翻譯運動”後,不僅在西華中央建立了圖書館,就是她自己的私人藏書,在這個時代也算得上是“汗牛塞棟”,由於李思華懂得三門外語,即英語、德語和日語,所以包括這三國的原版書籍,也有不少,比較多的,就是哲學類、軍事類、歷史類等方面。

比如說軍事指揮,李思華私人和圖書館的書籍就非常多,因為不僅是來自於美軍軍官的著作,在美國還蒐集到很多其它國家被翻譯成英文的軍事著作。李思華甚至還讓人蒐集了西點軍校等美國陸海軍的講義和教材。

這些書籍資料,有一小部分正在被翻譯成中文,大多數是英文的。她詢問了趙雲騰的英文水平,其實很不錯,因為在香港“清醒”後的那幾年,他也幹不了太多的其它事情,學習英文就是他當時的選擇之一。所以趙雲騰還可以直接閱讀英文的軍事著作和講義。

第二是讀書要讀進去,但還要讀出來,這涉及到“道”與“術”的結合。趙雲騰的思維已經是成年人,所以在讀書的

開始,要注重“道”。我們是革命者,首先就要用革命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形成自身完整的哲學思維邏輯框架。有了自己的“道”,才不會在海量的書籍面前被淹沒。太多的人讀書,最後是讀成了“知識分子”,但卻無法進階,成就“智識分子”,就是因為沒有自己的道,結果在世上成千上萬的各種“術”面前,迷失了自己。這些人不是知識的主人,而變成了知識的奴隸。

不同的道,適用的術也不一樣。革命者的道,必然應對的是革命者的術。很多術之間,確實是共通的,資本主義軍隊能用的戰術,我們大都也能用。但一定有一些術,是由道所單獨決定的。例如我軍的三級體系中的民兵組織,資本主義軍隊,就幾乎不可能實行這樣的制度。

所以趙雲騰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建構自己的“道”。在此基礎上去學習軍事指揮,才會有更高的成就。

當然,重視道,並不是輕視術。道是道理、邏輯、方針、路線,術則是配套的執行方法、策略等。說白了,術就是執行力。很多時候,對於個人而言,道反而容易一些,畢竟只是思想和邏輯。但術即執行力可能更難,例如軍事指揮上名將與普通的軍官,差別就是巨大的,這是術的造詣不同。

李思華自己就感慨,在她現實的工作中,很多道的方面已經想得很清楚,可是在落實的術上,她自己卻遲遲找不到很好的方法。

第三是如果趙雲騰以軍事指揮為本,那麼建議他不要自我設定桎梏。在這個時代,“專業化”往往還沒有像後世那麼重要,“普適化”通常反而更重要。軍事指揮是一種重要的術,如果自己能夠升華,那其實背後的根本,是管理的戰略、戰術,應用的範圍就不止於軍事指揮。要知道從國家的角度,經濟、金融、貨幣、商業,又何嘗不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