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香港探兒和返回美國

完成了整風運動、緬甸新佈局、移民佈局調整,以及工業基礎設施和工業區規劃定局這四件大事後,李思華此次返回根據地的任務大體完成。

在啟程之前,她去了一趟香港,去看看她生理上的兒子,今年4周歲的李雲騰。

對於這個兒子,她心理上感覺一直有些怪異,因為邏輯上,她覺得他是原主的“遺腹子”,而實際上,她已經認定他是趙雲騰的穿越身。前世兩人的關系是遠親,勉強她可以稱得上是趙雲騰的“姑姑”。現在的母子關系,真的可以算是“母子”嗎?

在香港的李家,在肖姨娘和馬姨娘驚喜的寒暄之後,她見到了李雲騰。

李雲騰長得不錯,唇紅齒白的小正太,就是神態舉止很成熟,明顯是個小大人。他眼神清亮,看著她也很平靜,似乎有著心理準備。只是在兩位姨娘催促他,讓他叫李思華媽媽的時候,他明顯有點別扭:“媽……媽媽。”最後他還是順從地叫了。

李思華笑了。她和兩位姨娘以及老管家交談了一會之後,她要求和李雲騰單獨待一會,起身牽著他的手,走進了李雲騰的房間。

合上門,兩人坐下,對視著對方,一陣沉默。

李思華試探著說:“趙雲騰?”她需要最後確認一下事實。

李雲騰一下子笑了:“你早就知道了吧?因為你的名字我也知道了,不過我是去年才想通的。畢竟你穿越還是大人,而我穿越則成為了一個嬰兒,即使到今天,我還有很多記憶是很含糊的。”

李思華點點頭:“你還只有4周歲,兒童的大腦還無法支撐起成人的完整思維,恐怕還要有幾年的時間,你才能完整地‘恢複’。”

兩人聊了起來,李思華給他講述了一些她覺得可以告訴李雲騰的事情,她沒有隱瞞自己已經完全投身革命事業的事實。聽著她的敘述,李雲騰的眼神越來越亮。最後他問她:“你可以帶我走嗎?”

李思華沉吟了一下,然後正色對他說:“暫時還不行,你太小了,思維都尚未完全恢複,我的建議是年能建立起大根據地,那個時候才比較適合。

“等到你7周歲的時候,你應該能夠完全恢複成人思維,而且也能初步照顧你自己的生活。如果現在帶你走,我實際上由於革命的需要,幾乎一直在東奔西走,而且工作極其忙碌,顧不上你的。”

李雲騰眼神暗了下去,不過他也知道,現在的年齡是對他行動的巨大桎梏。悶聲地說道:“好吧。”

李思華不自覺地摸了一下他的頭,然後說:“我們之間的情況特殊,不是普通的母子。你以後可以自行決定你個人的定位,恢複本名叫趙雲騰也可以,如果叫我媽尷尬的話,叫我姑姑也可以,前世我本來就是你的遠房姑姑。名義上這都可以說成是,為了革命目的的偽裝。”

香港彌敦道369號,後世這裡已經變成了高樓大廈。而此時則是著名的川菜館即桂圓川菜館的所在地,一棟三層的小樓。下午的時節,細雨淅淅。南國煙雨下,一向喧囂的香港繁華地,難得地讓人有一份靜謐的感覺。

在最高的三層酒樓的望景廳,靠窗的一個位置,李思華安坐品茶,靜靜地欣賞著細雨中的香港,不遠處維多利亞港隱約可見,有海輪的汽笛聲傳來。

中午李家在此聚餐後,她讓大家回家休息,自己則在此喝一會茶,對於她,這也算是忙中偷閑了。

望景廳裡,此時僅有她一人,顯得非常安靜。她的心思不由得又轉到了國內形勢上。

就在這個月,即1930年的4月,閻錫山、馮玉祥和李宗仁三大軍閥宣誓反蔣,中原大戰爆發,大軍閥們,在各地打成了一鍋粥。

對於這種形勢,此時李立山的城市暴動成為我黨政治局的主導思想,認為可以藉助軍閥們無暇他顧的有利形勢,掀起革命的。接下來紅一軍團、紅三軍團成立,紅三軍團還一度攻克了長沙。然而,最終還是歸於失敗,革命的力量在這個時候,還是太弱了。上來就挑戰反動勢力集中的大城市,其實還是機會主義,試圖畢其功於一役。

從思考中醒過來,李思華不由苦笑一聲,自己都快成為工作的機器人了,腦子裡已經沒有了其它,喝個茶,說是放鬆,結果又兜回去了。

她不由吟道:“平生懷仗劍,慷慨即投筆。南登漢月孤,北走代雲密。近取韓彭計,早知孫吳術。丈夫清萬裡,誰能掃一室。”這是唐朝劉希夷的《從軍行》。

這時一個輕浮的聲音響起:“唷,誰那麼雄心壯志啊。”有人走進了觀景廳,是個年輕的公子哥,應該是香港的富二代。他一眼就看到了李思華,居然是個清秀的女子,他眼中掠過一絲驚異,抬腳試圖走近李思華。然後他突然就僵住了,兩把沖鋒槍輕機槍)頂住了他。

他的額頭一下子冒出了冷汗,趕忙叫到:“不要開槍!我沒有惡意的!”這自然是暗處的保衛戰士出手了。

李思華沒有理他。她站起身來,興致已盡,該走了。

等到他們走後,這個公子哥才松

懈下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又趕緊爬起來,找了個椅子坐下,大口地喘著氣,剛才可把他嚇得不輕。

等他回過神冷靜了下來。好奇心又起來了,那麼大的威風,這究竟是哪路菩薩?喝個茶而已,居然有那麼嚴密的保衛?居然都是輕機槍,而不是一般的手槍。在香港的富豪裡,也沒有聽說過類似的。

他是香港富豪李煜堂的小公子,他所在的這個李家,這個時候可是香港的頂層富豪,李煜堂曾經短暫出任過民國的財政部長。所以作為李煜堂的公子,行事素來有點肆無忌憚。今天可算撞上鐵板了。剛才的驚鴻一瞥,卻讓他對李思華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那個女子不算很漂亮,不過清秀而已。但神色銳利,居然有英武之氣。神態旁若無人,上位者的氣度儼然。他自詡交遊廣闊,香港富豪家族沒有不認識的,但從來沒見過這個女人,她是誰呢?

直到兩天後,他看到了報紙上的照片,認出來這就是他那天遇見的女人。他放下報紙,“原來是她,居然是她。”

李思華自己還不知道,“李思華”這三個字,近期已經是香港民間輿論的一個熱點了,她已經在很多香港人心中,成為了一個傳奇。

起因就是她帶到東方來的那10艘巨輪,剛到的時候,業界都以為是美國公司的船舶,結果後來就有人發現,其實是華海航運在調遣這些巨輪,自然就有人打聽。同志們覺得擴大一些影響力,有利於組織接下來在香港的一些公開活動,而讓李思華有些名氣,也是對她行動的一種保護。於是有些資訊,就真真假假地洩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