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印度神廟與根據地計劃

這個計劃,讓所有與會者都驚呆了,真的是做夢也想不到!很多同志提出疑慮,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在國內革命,而是兜了那麼大個圈子,從緬北開始?李思華的解釋是,無論是廣東沿海還是山東京津沿海,都是反動派力量非常強大的地方,如果我們直接從這些地方入手,馬上會遭到一切反動派的瘋狂反撲,而各國帝國主義的利益,也集中在這些沿海地區,我們的資源補給,一定會被切斷,甚至會導致帝國主義的直接軍事幹涉。這樣的話我們的力量過於薄弱,難以形成對反革命階級的壓倒性優勢。所以選擇了一個帝國主義力量最薄弱的地方滲入。

最後李思華勉強說服了大家,主要還是她的讓大家將信將疑地接受了。曹子卿等人相對比較接受,因為他們目睹了李思華從始至終的“神奇”,而有些同志主要是來源於廣州事變被救的同志們,信服的程度就比較差一些。不過他們也是佩服李思華的,看著她信心滿滿的樣子,想著先試試看吧,邊走邊看。

李思華也沒有辦法,有太多的事情,她沒辦法現在說,不但是因為穿越這種神奇的事情,還有她關於整體中國的大計劃,現在實在沒法說。她心裡默默地想著,同志們,以後你們會知道這一步的正確性的。

李思華的第二個計劃,就讓大家從剛才的將信將疑變得興奮起來了。

李思華先介紹了目前的資金狀況,讓大家知道了,現在組織還有相當於470萬美元的資金,而最近幾個月還可能要消耗100萬美元,最終在第二步行動前剩下370萬美元。多數同志是第一次知道這些資料,被這些巨大的數字驚得瞠目結舌。

李思華平靜地說:“同志們,370萬美元是一筆看起來不小的資金,但是很明顯,對於我們的上述計劃,是杯水車薪。單單組建10個歐美水平裝備師的隊伍,耗資就可能要達到1億美元。”同志們都聽呆了。

“為什麼這麼貴?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工業,只能是向列強購買。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快10年,當年的剩餘武器,現在也不便宜了。如果是新武器,由於軍火現在是産量最小的時候,價格是非常昂貴的。”

“把緬北緬西大移民和安置考慮進去,再考慮工業基礎建設,我預計,總體可能的耗資,保守估計要準備5億美元。”同志們已經聽傻了。

“之所以必須去美國,就是去賺錢去的。雖然我現在還不能透露具體的計劃。但同志們都知道,做生意是要本錢的,現在的370萬美元,本錢太小了。所以才有了接下來的這個短期搞錢、增強本錢的計劃。”

接著李思華講述了一個神奇的故事,她的爺爺是個膽子非常大的人,發家之前,可是幹過摸金校尉的,說道這裡,李思華自己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家倒是又吃一驚。只有李思華心裡默默抱歉了一聲,原主的爺爺,對不起啊。

而後來她爺爺賺錢的一部分,就是來自於和印度的貿易。在他在印度的那些日子裡,認識了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一位貴族,此人是幾百年前,土邦特拉凡科王國國王的後裔,這個家夥放浪不羈,可不是印度教信徒那樣的循規蹈矩,他嗜酒如命,酒後經常吹噓他的祖先是國王,在某個神廟,隱藏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一開頭,李思華的爺爺也只當他是吹牛,大家喝酒,笑笑就過了。但後來不知道怎麼的,他就確認這個資訊是絕對正確的了。

他是如何取得資訊的,不得而知。但回到中國後,就把這個秘密當成是李家的傳家至寶,告訴了李家同。她爺爺已經有了非常具體的地址,而且告訴李家同,他已經去勘探過,以他的本事,百分百確認,那個神廟肯定有地庫,而且是非常大的地庫,裡面肯定藏有巨額的財富。據他從那個敗家子得到的準確資訊,至少有十噸以上的黃金。以後李家要是有辦法,可以設法取得裡面的財富。

李家同一生富裕,就沒有打過這個神廟的主意,只不過將這個寶藏秘密傳給了李思華。

看著大家呆傻的反應,李思華不由得哈哈笑起來。心想,對不起了同志們,我現在只能胡說八道,要不然沒辦法解釋我資訊的來源。

她接著說,按照她初步的計劃,派一艘海輪以商業貿易的掩護去科欽港,那裡離開那個目的地,即斯裡帕德瑪納巴斯瓦米神廟,不算太遠。同志們要仔細策劃一個行動計劃,來安全而不暴露地取得這筆財富。至於緬甸,肯定要派遣一個小組去先行調查情況,做行動的準備,這兩件事情可以合併進行,這幾天同志們詳細策劃,拿出兩個可行的計劃來。

散會後,包括曹子卿在內,都恍恍惚惚地離開了,今天李思華的計劃,神奇得遠遠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他們需要先自己消化一下,定下心神。

幾天前,整個行動,已經在李思華與參謀小組的反複討論下基本定下。

第一個計劃,緬北緬西根據地計劃。主要包括如下初步策劃:

一、總體發展路線:

從若開邦滲入,以實兌港為最初的滲入點。若開邦是緬甸比較小的一個省,90都是山地。主要的人

口經濟,基本集中在其海岸和若開山脈之間的非常狹長的一段,就像一個蠶寶寶的形狀。若開山脈將成為第一步的山區根據地,以根據地滲透控制科欽港兩岸海岸,建設以漁業為掩飾的大規模走私能力,將軍隊、移民、物資、工業設施,逐步從這條蠶寶寶的面上接入,再向內地進軍。

英國在實兌港口及附近的存在比較薄弱。在整個這一地域中,最大的威脅是200海裡外的皎漂港,那是一個相比實兌港,條件更優越的深水港,但也正因如此,皎漂港被作為英國海軍的深水港口。在進軍緬甸後,需要很快對此軍港,建立監控機制,英國海軍在皎漂港附近的動向,將直接影響我們對實兌港周圍的滲入能力。

若開邦原來是個獨立王國,其主要人口是阿拉幹人,並不是緬族,當地民族甚至與緬族有激烈沖突,一直存在獨立勢力。我們軍隊的存在,前期可以打著阿拉幹獨立的旗號,來掩護自己的存在。但李思華強調,阿拉幹的獨立勢力,並不是我們合作的物件,相反,必須堅決地予以消滅。否則在對當地民眾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就會存在民族意識與革命意識的對立和沖突,不利於我們站穩根基。

若開邦也有一些華人移民,對於這部分人員,我們應該利用同文優勢,盡快利用起來,形成我們對當地攻略的潤滑層。

另外,若開邦盛産稻米,將是重要的糧食基地。

在初步鞏固在若開邦的存在後,逐步向北發展,所以第二步,就是緬甸西部欽邦,然後再從欽邦出發,環繞著曼德勒這個緬甸中部大城發展,逐步佔領緬北的克欽邦和緬東的撣邦高原。如果達到了這一步,就與雲南全面接壤,為未來的雲南攻略奠定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實施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先不去攻佔中部曼德勒這樣的“大城市”,因為可能會提前觸發與英緬當局的決戰。我們先控制好上述計劃的山地區域就好。但是北部和西部的城市,要在過程中,擇機堅決拿下,特別是克欽邦的密支那,以及實皆省的實皆市。密支那對我國、實皆對印度,這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要組織起工業的生産和佈局,絕不可缺。屆時與英軍的第一次會戰,這些城市,將是重要目標。

二、面對國際和英國的外圍環境:

李思華指出,在整個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國際列強都會是對英國幸災樂禍的態度,不可能有任何實質的支援,甚至我們可以爭取美國、德國的私下協助,他們當然不會對我們有大的支援,但我們如果能提供利益,又能給英國添一些堵,則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所以至少,對於我們的行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