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某個平行時空,1926年的7月,粵州。

夏日炎炎,西關多寶路的一棟宅院內,二樓隱隱傳來女子的低低呼痛聲。在一樓,只見一位男性老人坐立不安,老者看上去一瘸一拐,走路已經很困難,但這個時候他坐不住,旁邊有兩位中年女子上來想扶他,但被他瞪一眼後,也只好在一旁侍立。邊上還有管家和幾位侍女,看著老人不安的樣子,也只能在旁側低頭等待,生怕自己行為不慎,被心態不安的主家遷怒責罵。

坐立不安的老人名叫李家同,在當時粵州西關,這個著名的富豪之地,算得上有名的富豪之一。他本身並不是粵州人,而是來自四川大族,因為其父來粵經商,時間長了就留下他這一房。父子兩代在粵州混得不錯,也就沒有動過再回老家的念頭。

不過在西關讓他出名的,是年輕時被稱為“琉璃貓”,一方面是當時李家的業務之一是做琉璃瓦,另一方面其它商人鄙視他為人一毛不拔,就有文人給他起了這個綽號。當時有種說法,“鐵公雞、銅仙鶴、玻璃耗子、琉璃貓。此四寶,當屬毛不拔之物。”人們不敢直接叫他鐵公雞一毛不拔,就隱晦地稱他為琉璃貓,其實就是暗指他為人一毛不拔,是個吝嗇鬼。

李家同年輕的時候,對別人的鄙視不以為意,他是個固執自負之人,認為別人眼中的吝嗇,反而是李家能夠長遠富貴的憑借。他為人雖然吝嗇,但做生意的誠信還是有的,對下人也不錯,早年又有在清廷粵州知府衙門裡當官的親戚幫襯,所以生意一直做得不錯。

李家同雖然豪富,但平生有一樁最心痛的事情,就是沒有子嗣。他娶妻的董氏,是其父交好的同年之女,典型的小家碧玉,但夫妻算得上相敬如賓,感情不錯,知道的人們相傳,李家同只有面對董氏時,才不是琉璃貓。

但李家同娶了董氏後,一直無所出。董氏不安,也催促李家同娶了多房小妾,然而還是無所出。到了中年,幾乎已經絕望,不料這個時候董氏反而懷上了,夫妻兩人當然大喜,結果在分娩之時難産,董氏為了給李家留後,拼死生下了一個女兒,自己卻大出血而去。

在那個時代女兒並不被重視,喪妻又覺得香火難傳,李家同有一段時間恍恍惚惚,結果在一次去江門的時候,路上居然遇上強盜,他是個吝嗇鬼,護衛的力量自然不強,驚慌逃命之時,跌下路邊溝渠,傷了一條腿。如果不是遇到了當地的一個商隊,強盜們遁去,可能連性命都不保。

經此生死大變,他的性格變了一些,難得地與清遠那個商隊的首領,也是清遠大戶之一的劉文達,交上了朋友,可能是覺得人家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緣故。可是瘸了腿,又沒能傳繼香火,未免開始頹唐,不再在商事上多下功夫。好在李家豪富,各處商號用的人還算穩妥,其後雖然生意沒有多少發展,但還算把整體的攤子,維持下來了。

對生育子嗣絕望之後,李家同遣散了多數小妾,只留下兩房他覺得老實本分的姨娘來照顧自己。因為喪妻之痛,開始他對女兒並不重視,主要都是兩位姨娘照顧,女兒小名被叫做“妞妞”,一個很普通的小名。但隨著女兒的生長,父女天性,加之女兒雖不是非常漂亮,但也稱得上一句“玉雪可愛”,他逐漸越來越喜愛起女兒,到得女兒曉事,聰穎活潑,更得歡心,這個時候,女兒對於李家同,那就真的是“如珠如寶”了,於是他鄭重其事地給女兒起名“李思華”,之所以名字中有“華”字,當然是因為其妻董氏名字中最後一個字就是華,思華者,思念亡妻也。

民國初年,粵州洋風大漸,上洋學堂成為風潮,李思華性格活潑,羨慕大街上那些洋氣的女學生,在她央求下,寵溺她的李家同自然同意,李家華高高興興上了洋學堂,她沒有遺傳父親的吝嗇,反而在同學中以大方著稱,李家同給她錢用,可一點都不吝嗇,她性格又活潑,所以在同學中很有點影響力,也接受了不少新思想。

女兒逐漸長大,李家同逐漸考慮起了她的人生大事,由於個人性格和以往的經歷,和老者來往的門當戶對家庭很少,而既然只有一個女兒,他就在想能不能找個贅婿,傳承他這一脈的香火。幾年時間裡他一直在暗暗地尋找,可是把他難壞了,既要門第不能太低,以免和女兒齊大非偶,又最好女兒還能看得上,但這樣的男娃,能同意做贅婿?他和女兒說了幾次,女兒害羞過後,也不太高興,畢竟是在洋學堂受教育的,說新時代了,還有什麼入贅不入贅的?幾次都搶白了父親幾句,他也只能暗暗著急。

後來還是給他找到了機會,有一次他和到粵州送貨,正好來看他的老朋友劉文達說起此事,劉文達一拍大腿,說我兒子劉際峰可以啊,這個兒子是劉文達的庶子,小妾所出。劉文達的老妻性格妒悍,劉際峰和她難處關系,也讓劉文達一直為之煩惱,他很喜歡這個兒子,但因為劉際峰也是個倔強性子,而且被革命黨吸引,整天革命東革命西的,沒有心思跟著他做生意,所以劉文達一直想給兒子套個籠頭,想讓他早點成親,覺得有家庭了,也許這小子就會老實點了。

可是他知道兒子的性子,肯定瞧不上那種傳統的閨閣女子,

再說他是庶子,就算遇到好的閨女,人家也瞧不上他,本身也是劉文達的一件煩心事。老友女兒李思華是上洋學堂的,有知識還有見識,長得也不差,正是劉際峰能喜歡的那種。至於入贅,劉文達覺得自己能說服自己兒子。

就這樣,兩位老人安排了兩次“偶遇”,李思華也認識了劉際峰,兩人對對方的印象都還挺好,也有共同話題,都是時尚的革命青年嘛。在這樣的背景下,兩人對後面的提親也沒有太多的抗拒,1923年的秋天,17歲的李思華嫁給了19歲的劉際峰,當然,名分上是劉際峰入贅。

然而李家同老人很快又有了新的煩惱,女兒招贅了自然他就想著抱孫子,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已經不行了,活不了多少年。可是劉際峰這個犟種,居然瞞著兩位老人,報考了黃埔軍校,而且考上了黃埔一期。黃埔軍校是1924年1月成立的,報考黃埔軍校對於當時全國的有志青年,都是一件大好事,但對李家同這樣的老派人就不一樣了。他知道後氣得要死,可是女兒笑嘻嘻地來勸他,抱著他的手撒嬌,他也只好悻悻地放下此事。雖然對劉際峰從軍不安,但時代變了,為之奈何。

劉際峰在黃埔軍校的交際不錯,他為人比較四海,家境又富,是同學中的“大款”,偶爾放假的時候經常帶他的同學到家中,李思華也認得了不少丈夫的同學,什麼陳耕、胡宗北、宋希聯、陳明任、黃傑、鄭作、劉疇之類的。李思華自詡為新時代女性,碰到丈夫的同學也是落落大方,不是那種舊時代不見外人的習性,所以黃埔同學們對她的印象也很好。

劉際峰告訴她,他已經加入了gc黨,是一名光榮的gc黨員。李思華很羨慕,和丈夫吵著說自己也要入黨,劉際峰介紹她進入了粵州各界婦女聯合會,不過這個組織只是招收一些在家庭承接車衣的女工為學生,聘請教師以識字教學為主。而且成員大多數是果黨人的家眷,李思華不太瞧得上她們,去了兩次後就不再參與活動。相反,她對丈夫介紹她參與的廣東區婦女部的工作,倒是非常感興趣。

1925年7、8月間,鄧穎、蔡常來到粵州工作,不久,鄧穎被任命為廣東區委婦女部部長和果黨廣東省黨部婦女部秘書,她認識了李思華,非常喜歡這個比自己小兩歲的小妹妹。在她的介紹下,李思華終於成為了一名中gc黨員。

對於老頭李家同,關心的還是小兩口什麼時候有孩子,結果小兩口都不關心這個,忙於社會活動,每次老頭子氣得要死,劉際峰總是默不做聲,李思華就笑嘻嘻地和老頭子撒嬌,李家同覺得自己年老體衰,也管不住小兩口。只好對他們說,不要讓自己這個老頭子看不到自己的孫子。

小兩口結婚兩年,李思華肚子還沒有動靜,老頭不免開始猜疑是不是女兒也是和她母親一樣子嗣艱難,有點灰心的時候,終於李思華在1925年秋天懷孕了,這下老頭子高興得要死,終於有後了,自己在死前還可以看見自己的孫輩,要是個孫子,那自己也有臉去見祖宗了。也就是因為這個心氣,老頭子其實身體已經很不好,就靠這口氣撐著,要不然說不定早就阿彌陀福地去見佛祖了。

1926年7月,黃埔學生參與北伐,誓師出發,這是為國為民之事,劉際峰堅決參與,他的同學們也大多出徵,與即將臨産的李思華不得不依依惜別,老頭子暴跳如雷,也沒辦法。送別夫君,李思華心思恍惚,居然在回房時跌了一跤,頭還撞在柱子上了,這下子一下子就動了胎氣,趕緊叫了家中準備好的接生婆,這本來是準備去洋人開的醫院接生的,還好老頭子心思縝密,提前還是在家中安排了穩婆。這下子只好在家中接生,老頭子急的是坐臥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