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二合一 槽你爹的皮燕!

欣賞完自己導演的家庭武打片, 宋軟齜著個大牙繼續往集市裡面走,裡面的人越發地多了,有賣炒栗子的, 有賣榛子核桃這樣的山貨的, 還有賣魚賣野兔野雞的, 雖然米糧這一類的東西不讓賣,但她還是看見有人在街角賊眉鼠眼地提著布兜子, 手上抓著一把大米地四處張望。

米麵在這個年代幾乎是硬通貨, 又是臨近過年, 想買的人還挺多,宋軟這一會兒已經看見有三四個人走過去了。

不過似乎價格有些高,圍上去的好幾個人, 大部分問完都變了臉色,不死心地講了兩句價,但賣家巋然不動地搖頭, 但最後只有一位衣著相對較好的男人一咬牙賣了一點。

給錢的時候兩個人就像地|下|黨接頭似的, 那叫一個飛快。

宋軟看得很有興趣——這個年代眾生相啊。

除此之外,有賣水果的,不過都這個季節了, 哪兒有什麼新鮮水果, 都是一些加工好的諸如柿餅、棗幹一類的果脯果幹,還有就是凍柿子、凍梨一類的凍貨。

宋軟上輩子和這輩子都是南方人, 還是第一次看見凍水果這樣的新鮮玩意兒,興奮地賣了一堆。

她最後還買了點豆幹,用油紙包好後又在外面包了一層圍巾,防止在這樣的天氣裡晃蕩半天回去變成凍幹,想吃凍豆腐她另有安排, 豆幹還是乖乖地保持它原本該有的味道。

兩人從集市頭逛到集市尾,好不容易擠出來了,麻袋鼓鼓囊囊的,看上去像是被充氣了一樣——這是她們滿滿的戰利品。

那叫一個滿載而歸。

啊不,沒有歸,聽說因為臨近過年,上頭的領導專門請了個戲班子,在公社中學的操場上唱大戲——聽說會有更高一級的領導都會來視察。

唱戲和電影不一樣,沒必要非等到晚上,反而是白天看得更清楚些,於是定在了中午——剛好這個點集市也差不多散去了,正正好。

當然了,基於現在這個時代背景,唱的戲不可能是那些書生閨秀、狀元皇帝一類的“封建殘餘”,而是積極向上又紅又專、充滿革|命色彩的“樣板戲”,比如沙家濱;聽說還請了縣文工團的演員來,所以應該還會唱一些紅歌兒,比如在北京的金山上,再比如紅太陽照邊疆。

雖然形式上不如電影稀罕,但是在這個娛樂貧瘠的年代,也是難得的熱鬧事了。

來都來了,當然得去看看啊。

兩人嫌拖個大麻袋跑來跑去地礙事,於是把麻袋用草稈子打了個死結,放到老王頭的牛車上,塞了兩塊蛋奶餅幹給老王頭當保管費,老王頭樂呵呵地向她們拍胸脯保證“人在麻袋在”——反正他也要守牛車不能擠到人群裡搶位置看戲,摟草打兔子,能賺一點是一點。

他從懷裡掏出一塊手絹,小心翼翼地把餅幹包好,珍重地放到了自己懷裡。

這種餅幹他認識,是供銷社裡最貴的餅幹,聽說裡面又有蛋又有奶還有什麼油的,一盒要一塊多呢,都趕得上兩斤肉了,又不能分片買,他們這些泥腿子哪裡買的起喲?

這下好啦,小孫孫也能開個洋葷了。

老王頭把餅幹收進了自己懷裡,將宋韓兩人的麻袋拖到自己腿邊放著,瞪著一雙眼睛氣勢洶洶地四處逡巡。

兩塊餅幹呢,這個麻袋少了一根絲,都是他的失職!!

他,老王頭,從這一刻開始就是上崗的貓頭鷹!

宋軟和韓珍珍去國營飯店買了幾個熱騰騰的包子拿在手裡,一邊暖手一邊吃,很快到了中學門口。

她們以為自己來的挺早了,沒想到一看,豁,強中自有強中手,裡頭那叫一個人山人海。

也是,又是年集又是唱戲的,上到八十老頭老太,下到四五歲小蘿蔔頭,方圓十裡八幾個大隊裡能喘氣的幾乎都出動了,尤其是對於年紀大一點的大爺大媽來說,相較於電影,他們其實更喜歡看戲呢。

宋軟和韓珍珍就像破冰船一樣艱難地在人群中往前湧,一開始在最外圍,還勉勉強強能找到縫隙見縫插針,擠到了中間,那就是都幾乎是鐵板一塊水洩不通,再一看更前方,各自矮一點的幾乎都雙腳離地了。

這個過程怎麼說呢,就大概是“人人”到“從”再到“眾”的大動作。

當然,最前面還是放了一排椅子,但那是給領導坐的。

宋軟還看見了趙為軍,身形挺拔地站在那兩排椅子的旁邊,像一株白楊樹似的呈守衛的姿態,看上去像是承擔著保衛領導安全、維護現場秩序一類的工作。

也是,他之前是當過兵的,有身手有訓練,幹這個簡直是專業對口。

還別說,他板著臉挺著胸,乍一看上去還挺有那個範兒的。

當然也沒人敢擠——不僅如此,大家還乖巧且自覺地和座椅處空了一段距離出來。

這個年代的老百姓,還是很怕領導、很怕公家的,或者說,很有一層敬畏之情。

宋軟帶著韓珍珍打樁機一樣地突突突往前擠,突到了中間偏前面一點停下了突突。

——現在這個位置最好,又能看見戲臺子,又沒有最前那些能把人擠得雙腳離地,就在這停下吧。

寒冬臘月的,兩人硬生生擠出來一層汗。

韓珍珍咬了一口手上的肉餡餅,嗯,居然還是溫熱的。

可見這裡的人有多少。